教师节: 呼吁关注民办特殊教育老师 ——谁来关爱那些关爱他人的人? “小明,看这里!这是什么呀?跟我读——苹……果!”在个训课上,罗老师正用一副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很高的声调,来努力试图吸引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的注意力,并反复的教他“苹果”的发音——即使孩子在经过上千遍的教学后仍说不出一个完美的“苹果”。对于自闭症康复教师来说,他们教会孩子说话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有些孩子可能永远学不会,教孩子认形状、认颜色、认识生活的日常物体需要每天不断地重复和强调。工作比普通学校的老师还要辛苦,和公立特殊学校的老师的工作没有区别,但他们的工作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学生家长都叫我们‘老师’,我们却还总是不是太确定我们是否够资格被称作‘老师’。”深圳市仁善康复福利院的罗老师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困惑地表示。罗老师是一名自闭症康复教师,像罗老师这样的民办自闭症学校的老师,他们无法获得专业教师职称,也无法获得和公立特殊学校的老师一样的薪酬待遇。事实上随着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个现象对患儿的家庭是个坏消息:对自闭症康复教师的重视不足反映了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照顾的疏忽。 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发病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据深圳残疾人联合会专家保守估计,自闭症的发病率1/150)。由于深圳暂无权威部门对自闭症作大规模病学筛查或调查统计,因此总患儿数无法统计。根据南方都市报2010年的报道,按目前公布的发病率统计,深圳的自闭症患儿可能有上万人,而正在机构接受康复练习的不足千人。因此,如果民营自闭症康复学校的老师不能获得支持和认可,很少专业人才会愿意做这份工作。这会给许多自闭症患儿带来负面的影响——他们会失去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机会。 在深圳,有30多家和仁善康复福利院同等性质的民办康复机构,接收了全市一半的特殊儿童,为这些儿童提供基础教育的人数超过1000人,但他们都被游离在教育系统之外。因为不能纳入教育系统,这些老师在承受繁重的工作和压力的同时,没有寒暑假,工资低,经济上入不敷出,住房条件差,缺少个人的空间和时间,工作无法被社会认同。相较于普通学校的老师,自闭症康复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负有更沉重的责任,但他们无法享受和普通学校老师一样的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安慰,也许只莫过于一声自闭症孩子叫出的“老师”。 以下选自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2012年调研的《中国自闭症人士及服务现状调查(华南地区)》(拟用书名)部分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办特殊教育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工资低于2000元,即便是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每月的工资也只能是在3000-4000元的范围内,远远低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水平。但这些老师所承担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却不亚于甚至远远超出其他行业的工作压力。很多的这些老师抱着理想而来,却不得不因为现实而选择离开,因此,导致民办特教行业的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在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同时,最直接的影响则是特殊孩子没有办法获得高质量且稳定的服务。 对于整个教师队伍而言,民办特殊教育老师是非主流,但对于全社会而言,你能说他们的作用不重要吗?又一年的教师节即将到来,怎么肯定民办特殊教育老师的作用与成绩、激励他们的工作?在此,我们发出呼吁:希望有更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从事民办特殊教育事业的老师给与更多实质性支持和关注! 又是一年教师节,期待有你一起关爱那些关爱他人的人! 备注:(本文相关内容参考《民营自闭症学校教师:孩子们的笑容是他们唯一的安慰》 作者:叶丽涵) 图为:仁善康复福利院特教老师在给自闭症孩子上感统课 发起机构: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公关项目部 合鸣自闭症服务行业学习网络 联合行动机构:合鸣网—荆门市自闭症互助协会 2012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