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四川
- 精华
- 12
少尉
 
- 积分
- 1883
IP属地:四川省达州市
|
读散文先生的绝句,是一件使人愉悦的事。其诗有人世间的百味。我们如同品一杯香茗,慢慢品来,回味无穷。散人先生善七绝,其绝之手法秉承唐宋,既有唐人化情于山水之功力,也有宋诗发人深省之理趣,其绝皆深蕴禅理,如水中着盐,意象空灵,让读者自已体会,从中阐释,其味无穷也。
啄木鸟
扁鹊重生叩树躯,青山有恙再悬壶。
莫嫌针石伤皮肉,谁见森林鸟啄枯。
先生是教授医学的教授,对医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啄木鸟》一绝中,我却读出了先生不但在医治森林,也在悬壶济世。医治尘世间一切需要救治的病变。诗的转结处,更是感叹有意,从而使我想到《韩非子•喻老》篇中“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来。
渣滓洞感怀
囚室阴森锁链空,游人至此泪盈瞳。
忽闻英烈长声叹,不痛刑伤痛世风。
谒兰考焦裕禄墓
来去无私两袖风,一身瘦骨泰山雄。
四方民众拜黄土,天下公僚应脸红。
从这两首绝句中,我们完全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何等的鲜明。诗人巧妙地借先辈的口吻道出,更使我们想到抛头颅、洒热血、追信仰创造出来的崭新社会却被一些蛀虫所累,怎不叫人痛心疾首呢?
有感菲侵黄岩岛(古绝)
欺我神州尽圣人,夜郎不晓两和斤。
若调三千强拆队,一举荡平南海云。
游名山
冥府丰都早已闻,登山细看鬼和神。
重重地狱劝人善,世上何多下狱人!
初九登高有感
仰望凤凰山几重,登高人似入云龙。
生遭四贬元夫子,却到通州最上峰!
三首感时之作,粗看不会引起多大共鸣,再把几个关键词,关键句细想,你怎么会想到诗人特别之处却在意料之外呢?“若调三千强拆队,一举荡平南海云。”强拆队这一专用名词时下多威风!不去保家卫国,却有一套整治老百姓,侵害老百姓利益的手腕,对外软弱对自已人凶狠的恶性。“重重地狱劝人善,世上何多下狱人。”丰都地宫你看后会毛骨悚然,威吓和劝善要你做好人,可偏偏那些在利益上不放手的人还居多,特别是特权阶层比比皆是,难道我们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吗?“生遭四贬元夫子,却到通州最上峰!”达州有元久登高习俗。元稹被朝庭贬到通州作司马后,勤政为民,做了很多有利百姓的好事,达州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每年正月初九登高的民俗,作为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元稹虽遭四贬,却在达州人的心里是最高峰。从而折射出老百姓多么希望有清正廉洁的好官呀。
先生写景之作,得唐人之精髓,寄情于景,情景相融。
春山行
尘嚣逼我入泉林,驴友春山同牧心。
野渡呼舟日边出,艄公摇碎一河金。
放风筝
不信凌霄有九重,放只大鸟到云中。
少年牵起青天跑,欢笑牧肥三月风。
花间行
茨花如雪鹃花艳,驴子忘情山水间。
馨香盈袖未言谢,蝴蝶追来要我还。
我们随便举三首写景的绝句来,就不难看出诗人融情于景的喜色来。“春山同牧心”。一个牧字用得何等的绝妙呀。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尘嚣之中,心境很是郁闷,春天到了,约几位好友去游山玩水多么遐意呀,在野外什么都新鲜,就连平常的野渡,也视角上转换成“艄公摇碎一河金”。放风筝中的“少年牵起青天跑,欢笑牧肥三月风”。更是把一颗疲惫的心找回了童年的乐趣。花间行, “馨香盈袖未言谢,蝴蝶追来要我还”。多俏皮呀,多巧妙地应用拟人手法来物我合一,移情于山水之间。
先生旅美的诗作中,其中的《大西洋边看夕阳》“妻儿喜戏大西洋,吾坐沙滩看夕阳。西落东升过旧宅,当知老父起眠床?”我最受感触。诗人写出了远在异国他乡欢乐的同时,从夕阳西下想起了居住在东半球这边正好旭日东升之时,不知道老父亲是否起床了呢?一句“过旧宅”,勾起诗人无边的思念,由此而来的真情,感染力好强呀。
先生善绝句,笔下尽得绝律之奥妙,起,承,转,合,运用得心应手。别看七绝只28字五绝20字,真正写好是很难的。先生写绝首先在意境上下功夫,而且,在诗句的组成上有自已与众不同点,造语更是惊人,新旧兼而有之,别具匠心。《会真湖》“一池云影偕松影,恰似离人会故人。诗酒情浓题壁幕,风吟霞读醉红鳞。”真可谓情景相融;《中央公园》“楼海绿洲千亩园,身心同牧放林泉。坪中酮体晒三色,城市开窗吸自然。”把景写得与众不同,“身心同牧”用得好新奇呀。“开窗吸自然”又是何等的自然贴切; 《观蝌蚪》“流云不识五音谱,春水长翻活字书。莫叹柳姿无伴唱,小池他日是歌墟。”写得多么深动;《石碾》“碾道何时有始终?轮如日月步匆匆。忽看先辈百年物,静卧萋萋蒿中!”用石碾起兴,把时代变化融入其中。《凤凰亭歌》“凤凰山上凤凰亭,亭上凤凰城上鸣。鸟瞰达州沧海变,洲河日夜画中行。”“画中行”巧妙地表达出达城的变化。还有先生的《童年趣事》几首,我们可随着诗的意境与诗人一道回到儿时最美好的环境中喜戏,多么亲切,儿时的生活充满乐趣是值得怀念的。
先生不但注重绝句的整体意境,在转合上突然笔锋一转,推敲出意想不到的好句来,如“树阴筛日酒杯满,鸟语成盘林尽香。”《林中烧烤》;“游艇归来龙上岸,一城海韵半城鸥。”《波士顿》;“你如平白青云路,何处寻吾进步砖?”《难言》;“莫叹禾秧迁户籍,皆因土地变城隍。”《杂感之一》;“开机却拨故乡号,入戏方知角色愁。”《元旦随感》;“除旧迎新时未到,家家喜悦挂房梁。”《熏腊肉》。
先生写诗还有自已的一大独特处,就是善用现代汉语入诗,现代汉语词汇写进旧体诗我认为如果贴切生动形象,是完全可以的,这也许是旧体诗词创新的一条路子,是旧体诗词发展的必然。 “身心同牧放林泉”,“城市开窗吸自然”,“树阴筛日”,“鸟语盛盘”,“禾秧迁户籍”,“连枷翻起沙锤韵”,“苗儿秧女满婚床”,“一竿钓住万窗红”,“勤晒心胸雨不潮”等等。难道我们在诗中读到这样翻新的句子不觉得形象,新颖,贴切,富有感染力吗?
绝句,形式短小,却意味深长,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流传甚广。明朝胡应麟《诗薮》称“百代不易之体”不是没有道理的。
绝句字数不多,七绝二十八字,五绝二十字,很难腾挪变化,一定要言简意赅,含蓄隐匿,使读者低回想象于无穷,诱发其想象力来补充诗歌语言的拓展,从而结构诗歌完美的形象。才能显出诗人的高超手法。散人先生的七绝,气盛而意深,不可随意溜过,前面我已说过,有唐人绝句形之玲珑,意之深婉,又具宋绝之哲理,各领风趣,需细品而得之其奥妙。
今我冒昧试析,真是不知天高地后,单从字面析出自我的看法,不能从更深层去赏析,更不能说还有其寄托和寓意。古人言,“诗无达诂”,谁能评得准确无误呢,不知道试析散人先生满意否,就算抛砖引玉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