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现代名士刘不朽
湖北日报讯 张永久
刘不朽,193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穴市花桥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编审。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宜昌市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三峡文学》主编。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短诗集《山寨水乡集》、《歌满山乡》、《三峡风景线》、《三峡之恋》、《山之韵》、长诗《金翅鸟》等十余部,离休后从事三峡文化研究,著有《三峡探奥》等。
刘不朽早年是以诗歌名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文风还盛,各地方作协和杂志社经常举办笔会,地点一般都会选择在有名的风景区。作家诗人们像春天的候鸟,穿过岁月的烟波纷至沓来。宜昌紧挨美丽的三峡,自然成为每次笔会的首选。作家诗人们大凡到了宜昌,相互间必定都会冒出这么一句话:“走,去看看诗人刘不朽!”
其实不用去看,刘不朽也会前来陪伴。那时他是宜昌市文联主席,在此之前,是宜昌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一根扯不断的红丝线,早已将他与文学紧紧系在一起了。在国人普遍还视出版物为圭臬的年代,刘不朽已出版了诗集《山寨水乡集》、《歌满山乡》、《金翅鸟》、《鄂西情歌选》、《三峡风景线》等数部,名气远播省内外。但是,参加笔会的文友们要“去看看诗人刘不朽”,不单是冲着他的诗名,更因为刘不朽善解生活,是个真性情、有野趣之人。
年轻时候的刘不朽,与他诗名齐名的是他的酒名。刘不朽常说,在古代名士那里,诗与酒本是一家。诗人岂有不开怀畅饮的道理?其实据我所知,刘不朽的酒量并不算太大,也就半斤左右的量,但是他总爱摆出一副酒仙的架势,端起杯子一杯杯往喉咙里倒,看上去倒也蛮能吓唬得住人。还有,酒桌上他有句口头禅:“感情深,打吊针。”对于这等狂放之酒徒,一般人只好退避三舍了。
除了喝酒外,刘不朽的癖好还有许多。譬如下象棋,但凡是听说谁谁谁的象棋下得不错,他一定会找上门去与之过招,有一次在办公室里听刘不朽说,为了会某位民间象棋高手,他曾连续走过三四天山路。我们问他过招的结果如何?刘不朽支吾着不肯正面回答,只咕哝了一声“山外青山哪!”他的眼睛眯缝着,脑袋晃动在浓浓的烟雾中,完全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在刘不朽家中,我曾经看到过他年轻时的一帧照片:那是建国初期,他穿着一身军装进城,和几位战友合影。那时的刘不朽确实堪称英俊。在部队时,他是湖北军区司令部的机要员,人长得文静,又能写一手好诗,没有谁想到此人身上竟有一种特殊的异质——冷不丁就会有惊人之举。随便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听人说刘不朽有桩过人的本事:吃鱼不吐刺,我拿这事去问他。刘不朽笑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说了一句:“江湖上那些传闻,别太当真。”可是事后终于弄明白了,刘不朽还真的有吃鱼不吐刺的本事。这件事告诉我,江湖上那些传闻,也别太不当真。
从前允许打猎的时候,刘不朽还是位好猎手。我曾亲眼看见他端着猎枪,坐在吉普车上,在山路上追逐,射中了一只奔跑的野兔。刘不朽兴趣广泛:练书法、养花草、玩石头、钻研中医和中草药……前些年,他以70岁的高龄,完成了一部运用全新视角审视诠释古代三峡地理文化的学术著作《三峡探奥》,其时间范围,上溯远古传说时代,下至魏晋南北朝;空间定位,以现代三峡库区为主,兼或涉及三峡邻近的周边地区。内容广泛丰富,是对三峡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民族部落、图腾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尚、民间文艺及至生命和文明的起源等诸多千古之谜的最新解读。
有一次我去刘不朽家中取稿,只见案头、沙发、床边以及餐桌上、到处都散放着书和杂志,有的翻开着,有的画上了圈点。刘不朽说,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诗人,应该同时是位学者。很难设想一个如同沙滩上的芦苇那般浅薄之人,能写出什么传世之作。这样的肺腑之言,是从他心窝里流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