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2-9-5 02:18 编辑
【省作代会交流材料】
勇于实践 勇于创新 勇于突破 ——仙桃市作家协会近五年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我们在省作协的指导下,在仙桃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的领导下,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和省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竭尽全力,为仙桃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文学专著的出版工作。2007年市作协换届以来,省市两级会员采取自费出版、与出版社签约出版等形式,共出版各类文学专著77部,包括长篇小说(传记)12部、小说集5部、诗集11部、散文随笔集18部、综合文集26部、报告文学5部,发行10余万册。其中,省作协会员李培刚的长篇小说《生命回归线》、市作协会员李雅茂的长篇小说《沔州烽火》被改编成电影,分别于2010年4月9日和2009年6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6频道播出。 2、积极开展文学创作。近几年来我市文学创作氛围十分浓厚,会员们把文学创作作为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出了不少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广大会员分别在《长江文艺》、《北京文学》、《大家》、《章回小说》、《打工文学》、《读者》、《特别关注》、《中外故事》、《都市小说》、《知音》、《文艺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5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达3000余篇(件)。其中中国作协会员郑局廷的小说《破蛹》、《阳光总在风雨后》分别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三等奖、第三届完美(中国)文学奖,省作协会员、市文联驻会副主席梁和平的歌曲《龙在飞》和达度、洛沙的报告文学《体操神话》获湖北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3、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我们把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作为工作基本点,团结了会员,活跃了文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五年共组织文学采风活动15次,文学研讨活动6次,召开年会5次,举办书刊首发式3次,参与会员达800余人次。 4、认真办好大型文学季刊《汉水文苑》。《汉水文苑》自2007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培育文坛新人不动摇,始终坚持扩大仙桃文学的影响不动摇,热情讴歌仙桃儿女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真实记录了仙桃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在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抒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五年共出版20期计300余万字,发表作品600余件。《汉水文苑》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得到了省文联、省作协的充分肯定,2011年,本杂志喜获“湖北省优秀文学期刊奖”。 5、精心策划、出版了两套文学丛书和《文学仙桃》一书。2007年是仙桃建市2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一华诞,我们成功推出《仙桃文学丛书》。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韦启文、叶梅为丛书题辞,华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刘守华为丛书作序,著名作家碧野、董宏猷分别为其中两本书题写书名。这套丛书共8本,分别为:胡铁树、李洪源编著的人文散文集《仙桃神韵》,曾长坤主编的《仙桃(沔阳)历代诗选》,李宏银散文集《浪漫仙桃》、余克金文集《心灵的颤音》,罗国亮诗词集《自吟曲》,段奇春诗文集《心声集》,田累通讯特写集《结束又是开始》,以及王永华、肖仁沛、严晋合著的报告文学集《寻找远方》。此套丛书各种体裁兼有,作者群涉及党政干部、新闻记者、退休教师及多年醉心于仙桃民俗文化研究的地方史专家,从多个层面展示了我市绚烂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发展历程。 继《仙桃文学丛书》之后,我们又陆续出版了《仙桃作家丛书》。这套丛书目前已出10本,分别是:李辅贵的中篇小说集《撩开死神的面纱》,郑局廷的中短篇小说集《阳光总在风雨后》,李清亮的中短篇小说集《珊瑚》,猫郎的历史随笔《大话沔阳人》,胡铁树、傅长春编著的本土文化研究专著《趣说沔阳话》,蔡宜良主编的旅游名镇推介专辑《沔城神韵》,张泽新的长篇报告文学《汶川大地震》,李庆成的长篇游记《美国行记》,张久翰的诗集《陋窗诗稿》,李红兵、胡铁树主编的仙桃女作家作品选《风景》。 为了总结、回顾我市文学发展历程,我们又于2010年推出了《文学仙桃》一书。该书由梁和平主编,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永泽题写书名,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题词:“文学是我们心中的一盏灯!”该书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仙桃地区文学成果的文集。全书30多万字,收录了池莉、楚良、鄢烈山等在外仙桃籍名家的精品佳作,也收录了本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代表作。 6、举办“侨光杯”文学奖。为鼓励广大会员出精品、出佳作,进一步繁荣仙桃的文学创作,我们于2010年4月18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侨光杯”汉水文苑文学奖,共评选出21篇优秀作品,其中小说、散文、诗歌各7篇。市领导李前程、刘玲霞、张德萍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为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侨光杯”汉水文苑文学奖由《汉水文苑》杂志社与湖北侨光石化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设立,拟定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二届已经开始筹办。 7、开通仙桃作家网和读书频道,多渠道展示、宣传作家作品。2009年3月31日,我们在全省率先开通了作家网。仙桃作家网的建立与开通,得到了省作协领导的高度重视,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发来贺电,祝贺仙桃作家网开通。黄运全在贺电中说:“仙桃市作协设立基层文学网站,在全省带了一个好头,值得充分肯定。仙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文学氛围十分浓厚,先后走出了池莉、楚良、鄢烈山等著名作家。近年来,在仙桃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出作品,出杂志,出人才,成绩斐然,令人欣喜。仙桃作家网的开通,将为本土作家提供一个展示风貌的新平台,希望仙桃市作协以此为起点,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充分发挥网站在推荐新作、挖掘新人、培养新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当地乃至全省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满足网民上网阅读需求,2012年4月13日,我们与中国仙桃网合作推出的读书频道正式上线,仙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先平点击启动读书频道。中国仙桃网读书频道拥有历史、文艺、小说、生活等门类,近20位本土作家入驻,不定期地发布作家们的著述和文学作品,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8、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抓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五年来,我们共推荐发展各级作协会员148人,其中省作协员54人,为全省县市级作协之最。2011和2012两年,郑局廷、刘秋生、陈雄三位同志因成绩显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作协。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自我总结出三条。 一是勇于实践。在文学的低潮期,我们不甘寂寞苦苦摸索,先是自发地组织文学研究会,然后寻求省作协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组建新一届作协,并连年吸纳新成员吸收新血液,频繁地开展文学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凝聚精神,为未来的仙桃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勇于创新。比如,针对现有的出版体制极不合理的状况,我们打破条条框框,仿照前人刻印《沔阳丛书》的做法,陆续推出了《仙桃作家丛书》这样的地方性出版物,破解了基层作者的出书难题。 三是勇于突破。在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室三无专业编辑人员的窘境下,我们创刊了大型文学季刊《汉水文苑》,不仅坚持至今,而且一举斩获“湖北省优秀文学期刊奖”。这一战绩,既展示了仙桃作家的风采,也证明仙桃作协一班人不仅甘于奉献,而且善于攻坚,是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 仙桃市作家协会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