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祥历史沿革与地域面积
如果你是钟祥人,你热爱钟祥吗?你对钟祥的历史了如指掌吗?你知道钟祥地域的演变吗?你对别人信手涂鸦的钟祥历史有怀疑吗?如果你知之不多,就请你与我共同探讨一下钟祥历史;如果你对别人所说的钟祥历史有怀疑的话.就请你也与我一起,来重温一下钟祥真实的历史画卷:
钟祥位于汉江中游,地如一片倒立桑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长寿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地——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端,汉水自北至南贯穿而过。现有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8万。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钟祥筑东、中、西三台以匡救土人。此后禹帝南巡,并亲手在台上植蕙兰,称之“兰台”,形成方城墉基。故谓钟祥城池雏形造就于舜禹之手,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从2009年上溯到公元704年.钟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720多年;从1992年撤县建市上溯到郢县建县(含府州郡)长达2100多年,从竟陵郡的建立到安陆府的撤销也长达1610多年,是历代府州郡县的政治中心及治所,
公元前704年,春秋战国,钟祥称“郊郢”,是楚国陪都,为楚之“别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分疆土为三十六郡,郊郢即钟祥隶属南郡(即荆州)。其公元701年的著名楚武王会诸候于沈鹿(今东桥镇),就发生在钟祥境内.
高祖平定天下,因袭秦制,在南郡设十八县,以郊郢为郢县,钟祥设县自此始。系钟祥市最早的前身.
郢县地域:西汉郢县地域,西接编县(今荆门市),北接宜城市,西北接若县(今宜城市西南)东抵云杜县(今京山县),南邻竟陵县(今天门县)西南接古当阳县(今荆门南)境跨汉江东西两岸.
新莽改郢县为郢亭
东汉,省(撤)郢县。
三国时,吴置牙门戍,并筑城名石城(今郢中镇)。意即三国吴看中了这块地方,在此垒石筑城故名石城
晋元康九年(299)晋置竟陵郡,治石城,钟祥为郡治自此始。
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置苌寿县(即分竟陵,云杜地设置苌寿县),治石壬。自东汉省县,至此复立。(另有一种说法为刘宋泰始元年设置苌寿县)
苌寿县境的中心部分,当为钟祥市境的东部和南部.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改苌寿为长寿。北周立石城郡于郢,置郢州治长寿,钟祥为州治自此始。
长寿县地域:长寿县境广240里,袤160里.历经隋.唐.宋,元至明初等个朝代,其辖境直跨汉江东西二岸.
隋废郢州,改石城郡为竟陵郡,治长寿。钟祥为郡治自此始.
长寿县境,上述西魏县境基础上,在隋大业末又并入蓝水,汾川,汉东三县入长寿县,其辖境范围扩大到今钟祥县北部和西部.)
竟陵太守领县六个:苌寿,竟陵,新市,宵城,新阳,云杜,
唐代复置郢州,治长寿。
贞观元年以长寿隶郢州,十七年复置郢州富水郡,县三:京山,长寿,富水.
五代十国及宋,县名长寿。
元十五年升郢州为安陆府,治长寿。钟祥为府治自此始。领县即:长寿.京山.元末废长寿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属湖广布政司,二十四年改属河南,未几还属。嘉靖十年(1531年),世宗以其龙飞之地取“祥瑞钟聚”之意赐名“钟祥”,钟祥之名自些始.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齐名,号称“三大府”.
承天府领二州五县:即荆门州,沔阳州与钟祥、京山、天门、当阳、潜江。
嘉靖十八年(1539),设兴都留守司,故钟祥又有兴都之称。
1539年,(即明嘉靖十八年)割荆门州马良七里,望乡三里属钟祥.
清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雍正四年改竟陵为天门,乾隆二十四年沔阳改隶汉阳府,五十六荆门升直隶州,以当阳属焉.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以荆门丽阳司(今乐乡关至丽阳驿一带)改属钟祥.
中华民国时期,钟祥先后属湖北襄阳道,第六、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4年(民国23年)全县总面积为5686.75平方公里.
1936年(民国25年)湖北省政府令,将钟祥的清丽乡(即荆门栗溪),阳舒乡(即永盛集)分别划荆门.远安二县.将荆门的张家集,段家集,桐树铺一线,以人行路为界,路东划钟祥县,全县面积为5495.88平方公里.
1948年(民国37年)6月,钟祥全境解放.1949年7月恢复了原来建制,正式成立钟祥县人民政府。
1949年建国初期,将钟祥县东北的板凳岗和张集划归洪山县管辖.将县西北的李家垱等地划宜城管辖
1951年将冷水区的牌楼,革集,黄集3个乡和石牌区的陈集,斗笠,麻城乡划归荆门县,
1955年撤销洪山县,张集复归钟祥,但板凳岗地区仍划归宜城县
1956年1月,又将石牌的火山乡划归荆门县.从此,钟祥的总面积仅为4488平方公里,即东(起娘娘寨茶场)西(止于石龙村)宽83.5公里,南(起吕家潭村)北(止于包家畈村)长100.6公里.东与京山县为界,西与荆门市相邻,北与宜城,东北与随州市交界,南与天门县邻,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17平方公里,占20.4%;丘陵2234平方公里,占49.8%;平原(包括河流,湖泊)1337平方公里,占29.8%.
钟祥地域面积减少主要原因为:钟祥近代四次分别将清丽乡,牌楼,革集,黄集,陈集,斗笠,麻城,火山乡等8个乡划给荆门县,二次把李家垱与板凳岗划归宜城县,一次把阳舒乡划归远安县等,与1934年(民国23年)比较,减少面积近1200平方公里.并且减少了近20%即五分之一的版土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祥县属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5月撤县设市,钟祥称市自此始。
1996年改为荆门市代管,
附 1 钟祥县城垣 城有五门:寅宾门(俗称大东门)、文昌门(俗称小东门)、阳春门(俗称南门)、石城门(俗称西门)、拱辰门(俗称北门)。城墙周长3.65公里,高8.3米。抗日战争时期,五个城门和四周城墙不断遭到轰炸或拆毁。1967年南门尚存,不久被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