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城市顺河镇部分小学生“扛着课桌去上学” 相关情况的通报 9月3日,《长江商报》以“扛着课桌去上学”为题,报道了我市顺河镇部分小学没有配置标准课桌椅的情况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麻城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2.94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困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是自备课桌椅。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心利用两三年时间,分批解决农村学生课桌椅问题。今年3月和6月,市财政投入400万元分两次购置了32800套标准学生课桌椅,已为全市农村所有初中和部分小学配齐了课桌椅。其中,顺河镇今年安排了2978套,余下3000套原计划明年上学期前全部配齐。
《长江商报》了解这一情况后,策划了“阳光课桌”的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向社会募集资金,帮助这些孩子解决课桌椅问题。并于8月31日和9月1日,到顺河镇进行了采访,于9月3日进行了报道。
麻城市委、市政府对媒体报道的情况高度重视。9月3日上午,市委书记杨遥获知情况后,迅速作出批示,要求查明情况,妥善处理。3日下午,市长蔡绪安、市委副书记刘华强分别就此事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长朱冬明、副市长孙丽燕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媒体报道反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初步解决意见,并向省、黄冈市就相关情况作了汇报。9月4日晚,市委书记杨遥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财政局和顺河镇等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要求客观反映实际情况,正面回应媒体关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限期解决存在的问题。当晚22:30,市长蔡绪安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作出安排部署,要求正确对待,敢于接受监督,加大整改力度。
针对报道所反映的情况,根据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我市迅速成立专班,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进行全面核查,尤其是农村小学、偏远山区教学点课桌椅配置情况。决定采取市财政预算公共经费拨一点、发动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办法,迅速在今年年内一次性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课桌椅问题,顺河镇3天之内全部配齐。9月5日上午,我市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一场“健康课桌”认捐活动。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正视问题,认真反思,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力度,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高度重视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存在的不足,主动自查,积极整改,用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