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00|回复: 1

图文:村企联姻的“彭墩模式”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1

主题

104

帖子

29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9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6 10: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胡琼瑶 通讯员周群

  彭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在荆楚大地上已是赫赫有名。是什么,让昔日穷山荒水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三化”同步范本,4日,记者走进彭墩村,探究“迁村腾地,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

  迁村腾地,彭墩发展的起跳点

  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宅成区。行走彭墩,记者不禁困惑了:这是一个小山村吗?

  彭墩发展的起跳点,正是源于开全省先河的迁村腾地。

  2006年,为了最大限度地集约土地,钟祥市决定在彭墩实施迁村腾地工程,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到2010年底,彭墩村320户先后分三批搬迁到别墅小区,腾出耕地3000亩。彭墩抓住机遇,联手青龙湖公司,探索出了“村企共建”的彭墩模式。

  彭墩村提供土地和人力,公司提供资金和管理,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6000亩优质稻、2000亩有机蔬菜、2080亩生态水莲、2000亩健康水产养殖、10万只蛋鸡、12万只种鸭的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

  去年,青龙湖公司总产值过亿元,带动周边17个村3000户群众。2011年,彭墩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比2005年翻了3番。

  循环模式,引来经济活水

  彭墩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喷香的彭湖烤鸭。一只鸭的背后是彭墩的循环产业链。

  2007年3月,引进种鸭。随后,12万只种鸭养殖场、2000万只鸭苗孵化中心先后建成投产,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种鸭基地。彭墩周边17个乡镇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养这么多鸡鸭,会不会污染环境?”记者担心。

  “不会,我们有污水处理厂!”村委会副主任丁昌华解释,“全村每年产生鸡鸭粪达2000吨,全部经过处理,一部分成为水产养殖基地的生物肥料,剩下的全部进入有机蔬菜基地,作为有机肥料。”

  记者在一个日光大棚里看到,土地深耕后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鸡鸭粪,大学生技术员钟学翠正在查看整地施肥情况。

  钟学翠介绍,每个日光大棚附设一座小型猪舍和沼气池,猪粪制沼气为大棚增温,沼渣作为有机肥料,沼液可杀菌杀虫,大棚里大量菜边叶可以喂猪,形成“以猪养沼、以沼养棚、以棚养猪”的良性生态循环。

  休闲旅游,鼓起农民“钱袋子”

  别具一格的农民别墅,现代化的畜禽农场,鱼跃虾腾的水产基地,加上十八弯的竹皮河蜿蜒依村,聪明的彭墩人,不愿浪费一点点可利用资源,他们又在乡村旅游上做起了文章。

  目前,彭墩村已建成2900亩的乡村大世界旅游景区,开发观光、娱乐、采摘、体验、运动、野外拓展训练等16大类休闲项目。

  “安徽、河南、武汉、襄阳等周边省市的游客都慕名而来,临湖垂钓、快艇冲浪,可以采摘鲜果、捕鱼捞虾。”党总支书记张德华介绍。

  “今年我们对210名从事农家乐的村哥村嫂进行了礼仪、烹饪培训,既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乡村大世界旅游景区负责人陈世源说。

  2011年,彭墩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50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1.45亿元。

  发展中的彭墩,正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c10101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10

主题

3173

帖子

4356

积分

东湖元老

承天府府台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4356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6 14: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墩的领导人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