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笑声连连李建纲
湖北日报讯 董宏量
李建纲,河北盐山人。1964年后历任武钢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江》文学丛刊副主编、省作协文学院院长。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去工地的路上》、《走运的左龟连》、《坐火车玩》,长篇纪实文学《民众乐园》,散文集《无意上仙山》、《斯德哥尔摩之旅》,《李建纲幽默讽刺文集》等。
在钢城,“师傅”是亲切的尊称。尽管戴着眼镜的李建纲不像工人,倒像潇洒的大学老师,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就像他写的小说,充满了幽默感,我仍一直称呼他为“李师傅”。 说起来,身高近一米九,走到哪里都使人仰视的李建纲,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傅。1954年,武钢刚开始筹建,他就是工地一员,白天干活,晚上在工棚里写小说,接连发表了《包铁柱的爱情》、《白花花的大道》等作品。随着高炉拔地而起,他出版了小说集《去工地的路上》,并于1956年出席第一次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他还以一人之力,把《武钢文艺》办得风风火火,培养出不少工人作家。文革中造反派夺权,他没想到有人还会看重这本刊物,惊讶地交出编辑部的公章后,又不甘心地问了一句:你们会编吗?
这样一位说话没有遮挡的文人,在“文革”中自然免不了挨整。他写的小说和编的刊物,都被当作毒草反复批判。但他仍不肯夹着尾巴做人,发配到五七干校后,又因一句笑话而被批斗:他讽刺食堂没有肉馅的包子,是钻着窟窿往里吃,吃了七七四十九天,吃出一座碑,上刻七个字:离馅还有三十里。后来他感叹,差点为包子带上了“帽子”。直到《武钢文艺》复刊,在电修厂食堂卖饭票的李建纲,才被一位爱才的老领导召回编辑部当主编。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四处组稿,发现新作者便如获至宝,沾沾自喜。有时还满头大汗地拉着板车给各厂送刊物,戏称是送精神食粮,不收饭票。我和王继、池莉等青年作者都喜欢与李师傅聊天,谈笑风生中常获得启迪。记得有一年,省作协开联欢会,别人唱歌,轮到他时,他却学了几声狗叫,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契诃夫说过,大狗叫,也让小狗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建纲的叫声格外响亮,他接连发表了《三个李》、《打倒贾威》、《走运的左龟连》、《牌》、《儿子归来》等中短篇小说,揭示极“左”政治的荒诞可笑,充分显示出他寓庄于谐的创作特色,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中,发表于1979年春的《三个李》,被誉为粉碎“四人帮”后描写知识分子的开山之作。《打倒贾威》被选入《新华文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了一年多。不久,他就被调到省作协主持日常工作,又参与创办《长江》文学丛刊。他的天地更为广阔,组编了一批使人耳目一新的重要作品,如郭小川的《一个和八个》、沈从文的《长河》、北岛的《波动》等等,充分显示出他不仅是个好作家,也是一个好编辑。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李建纲已年近八旬,仍意气风发,不断有新书出版。如长篇散文《斯德哥尔摩之旅》就因文笔老辣生动,获得湖北文学奖提名奖。其书法也笔力雄健,广受好评。他仍喜欢骑着自行车四处奔波,因他腿长,那车不需要站架。回钢城时,若有人喊一声;李师傅!他就把腿一撑,停在路上与人说笑,他往往不笑,却说得别人哈哈大笑,笑他永远怀着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