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2-9-7 00:58 编辑
1890年为开采大冶铁矿修建的“铁山运道”(铁山铺-石灰窑专用铁路)是湖北省境内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在大冶铁山铺成立大冶矿务局(大冶铁矿前身),开工建设大冶铁矿采场。为把铁山的矿石运往汉阳铁厂冶炼,决定修筑一条从铁山的老铁山山麓通往石灰窑江边的运矿铁路。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张之洞委托侯补知县张飞鹏负责修筑大冶铁山运矿铁道事宜。据《札张飞鹏等开采大冶铁山文》云“铁山至黄石港江岸应修运矿宽平大路一条”,同时责成大冶县协助这一工程,负责“将民间应购田庐,一面妥速购买,以便刻日兴工。”。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铁山运道勘定。三月初五日(4月23日)张之洞任命曾任大冶知县林佐“专办铁山运道事宜”,会同大冶县署理知县陆佑勤负责施工兴建。
铁路由德国工程师时维礼设计,铁路器材及机车全部购自德国,筑路工匠均聘自德国。铁路全长30.571千米,1891年4月兴建,1892年8月通车。全路有6条小支路,为开车、歇车、屯车之用,有明桥暗洞50余座,设铁山、盛洪卿(铜鼓地)、下陆、石堡(石灰窑)4车站。有火车3辆,运矿车36辆。并在下陆建机修厂,作为维修铁路之用,另在石灰窑江边建有卸矿码头和卸矿起重机一座。同时,还建有得到湾至狮子山矿场的铁路3.218千米。1920年,湖北官矿公署象鼻山铁矿亦建成全长22.25千米的象(鼻山)沈(家营)铁路,成为了湖北省境内第二条铁矿专用铁路。据《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载:大冶运矿修造铁路至黄石港入江,绕道避坟,约长七十里;每里约费五千两,共约银三十五万两。
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与军政部兵工署在武汉联合成立钢铁迁建委员会,以拆迁汉阳铁厂、大冶厂矿等处的设备,打算到重庆兴建新的钢铁厂。4月拆迁,7月开始抢运设备器材,紧接着开始拆除运矿铁路的钢轨,至8月21日完成。此时设备器材尚未抢运完毕,日军已逼近石灰窑,并封锁黄石港上游江面,抢运物资的船只无法通过,仅运出钢轨414根;除了1913条钢轨、565条钢枕被驻守的炮兵征用作工事外,其余全部投入江中,并将下陆至铜鼓地一段7.5千米的路基炸毁。与此同时,“国军”撤退时还将铁山运道的全部桥梁、十多辆大矿车和码头上的大小趸船炸毁。10月20日,铁山沦陷,大冶铁矿落入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之手,成立了“大冶矿业所”。 随即从长江中捞起钢轨、钢枕等器材,并从大冶厂矿驻武汉保管处查找到有关图纸资料,立即着手恢复了这条铁路。1939年4月3日,铁山运道再度通车,自此,大冶铁矿的矿石便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据说从1890年大冶铁矿开办,到1949年这59年中,大冶铁矿共生产铁矿石2121万吨,竟被日本掠夺去了1520万吨,占总产量的71%。
1968年,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在铁山运道的基础上延伸,国家建设了武(汉)大(冶)线。并兴建了铁山至灵乡、铁山至黄石、铁山至铜绿山3条支线铁路。1989年大冶至江西九江的沙河街建成通车。1990年10月1日,武大线与大沙线接轨,改称武九线。
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在大冶修铁山运道时,中国仅有三条铁路,即光绪二年(1876年)修筑的吴淞铁路(14.5千米,旋被拆毁)、六年(1877年)修筑的台湾基隆矿区铁路、七年(1881年)唐胥铁路(9.7千米),而铁山运道是中国第四条铁路。至于湖北的第一条客运铁路则为1896年清政府下旨修筑芦(沟桥)汉(口)铁路。1898年,该铁路汉口玉带门至滠口段竣工,1903年正式通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