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2
少校
大别山
 
- 积分
- 820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甜柿是我县千余年来传统的特色林产品,也因此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甜柿之乡”,罗田甜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加快甜柿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罗田甜柿品牌,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县甜柿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种植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县甜柿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基地1.2万亩,四旁树折合2.4万亩,挂果3.4万亩。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崎、三里畈、河铺、胜利、白庙河、凤山、平湖等7个乡镇。主产区三里畈、河铺年产100万公斤以上,錾字石村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近几年,新发展甜柿面积近3000亩,2011年全县总产量6000余吨。
(二)加工情况。目前,全县具有加工贮藏能力的企业4家,加工产品在柿饼、柿花、柿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先后试制了柿汁、柿叶茶和柿单宁等新产品,柿单宁生产线即将投入试生产。
(三)销售情况。销售模式主要是以产地摆摊和县内土特产店坐店零售。2011年全县销售近3300吨,占总产量的55%,其中外销武汉、黄州、鄂州和黄石等周边城市近2600吨。
(四)甜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研究不够。我县农特产品品种丰富,过去把视线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茯苓、板栗产业上,加之甜柿的保鲜技术未过关,保鲜期短,销售困难,加工产业未形成等因素的制约,使人们一直未真正靠近去研究它,认识它。致使这个极具特色、极具比较效益、极具增值价值的产品一直未能列入县域农特产品发展战略。
2、种植管理粗放。罗田甜柿虽然种植历史悠久,但绝大部分是祖宗留下的传统遗产,大多是由农户自发分散种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人种天养阶段,科技含量低。很少有人懂得合理移植、整形修剪、适度控高、抚育管理、防病除虫、良种繁殖等栽培管理技术。现有柿园普遍都是“望天”大树,绝大部分是果小核多、商品性差,易损伤,采摘方法原始,采摘成本过高。因此,比较效益的潜在优势难以凸现。
3、科研投入不足。1989年以来,林业、科技部门在甜柿种植技术、选种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没有经费支持和专门力量,缺乏系统研究和应用推广。一些企业和民间人士在加工、保鲜,乃至良种培育方面进行自发研究,但势单力薄,缺乏扶持引导和整合。
4、产业链条难接。一方面,由于比较效益太低,农民不愿采收销售,如加工企业一旦投产就缺乏原料。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产业规划与推进措施,对种植、销售、加工整个产业链条,未进行统筹衔接谋划,种植方担心产品销售不出去,加工方担心无原料加工,使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相互徘徊期待。
5、市场营销乏力。罗田甜柿堪称“中国一绝”,并通过不断宣传,使“罗田甜柿”知名度逐步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包装策划和整体销售推介,仍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和零星市场销售,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平均收购价格2元/公斤左右。同时,还因市场价格秩序混乱,市无定点,以劣充优、短斤少两等问题,也影响了罗田甜柿的品质、形象和销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