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冬之语 于 2012-9-8 22:04 编辑
秋天里金黄的稻穗是令人赏心和悦目的。 首先它的色彩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将渐渐远去,凉爽的秋慢慢开始。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也逐步上演。 今年的稻谷似乎比往年要晚熟一些,加之天气预报有连雨,父亲和乡亲们都赶在预报有雨之前,请收割机把稻谷收割完毕,尽管谷粒还有些青。这样做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减产,但毕竟比遭受连雨而无法收割要好。 虽然说如今的收割机收割比起多年前的手工收割要减轻很多劳力,但也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比如去向田间的路除了足够宽度以外,还不得有陡坡,不然收割机通行不方便;田间的泥土不得太柔软,太软收割机无法前进;割起来最好是相邻的几块一起割,毕竟从这块田到那块田统一收割,路径最近,效益最高;收割机的粮仓容积有限,满载之后就得卸了再继续工作,所以还得有车把收割机粮仓里的谷粒清空。 清空粮仓的无外乎三轮摩托和手扶拖拉机。它们把谷粒从粮仓拉到道场晾晒。通常是收割机满仓了在田间等它们。它们也知道就算自己安上翅膀也赛不过收割机,卸货和晾晒要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不停的算计、前进、后退、拐弯,不错一步都很费时,更何况没有谁能保证不出错。所以田间地头通常是运输车多过收割机。 晾晒的过程除了忙碌辛苦,还渗透着邻里乡亲之间的友谊。先说道场,一般都会相互商量哪个先割哪个后割,算计好时间,几个道场就会连成一个道场轮流着晾晒。今天我晒全场,晒两天收了,你再晒全场。你晒两天全场,他再晒全场。再说全场面积大,谷粒铺得薄干起来快。当然为了干得更快,通常是谷粒铺开后,每隔半个小时把谷粒翻动翻动,翻动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用带齿的耙子把谷粒耷拉成一条一条的,有创意的会耷拉成一个个椭圆形,小圆被大圆围着,大圆把小圆包着;一种是用双脚在谷粒中行走直接把谷粒耷拉成一条一条的,或一圈一圈的。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断的破坏先前谷粒的形状、形态,先前是横条接下来就达拉成竖条,那些没有被晒着的谷粒总有被晒着的时候。只要是金黄的谷粒总会见到太阳。种种这些都有利于抢收。 说到抢收,无非是怕雨。田里的稻穗未倒伏还好,一旦倒伏又还未成熟最怕是雨,雨一旦来临,稻穗会在地里发霉甚至发芽。村里有几台收割机,机主只要知道来找的的人是这种情况往往都会把别人的谷推后割,先把倒伏的的割了再说。机主们有一句实诚的话:都不容易。谷粒收割完毕晒到道场上也怕雨,本就未干,雨再来袭后果很严重。这一时段,乡亲们对天气预报最为敏感。油布盖谷堆,相互捧场抢在雨之前收谷入仓更是这一时段的家常便饭。没有谁会计较是别人帮我的多,还是我帮别人的多。这就是一种团结,一种实在。 忙完了这些,打一袋新米,喜迎秋天。饭点的时候,各自端着饭碗走到一起,比一比谁的饭粒大,谁的饭粒白,谁卖了多少斤谷,谁的产量高,谁又成了万元户。末了大家都谈到今秋的谷普遍都还未熟透就收割了,于此我不便多论。 其实有时候顺应了天时,得到了地利与人和,理应当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