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12|回复: 13

风景瘦西湖

  [复制链接]
来自
内蒙
精华
0

6

主题

48

帖子

115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5

IP属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发表于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2012-9-11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刚刚看过,好久没看到过这么好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
精华
1

21

主题

35

帖子

102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2

IP属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楼主| 发表于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2012-9-11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好风景,早已从古诗词中领略过。杜甫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名句;白居易有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风景名胜之地,我去过苏州、杭州、绍兴、镇江、无锡、扬州等地。留下深刻印象获得独特感受至今耿耿于怀的是扬州瘦西湖的风。

我们欣赏美景,心旷神怡。可是,我们看到的景色为什么叫做“风景”呢?“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到处都有,最平常不过,它怎么成了“景”呢?我们看风景,看到的都是景物,哪能看得到风呢?我们欣赏的也是景,谁会欣赏风呢?景是看得见的,但是加上风,变成“风景”,这景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风在自然界平淡无奇,在社会生活领域、人的精神领域中却非常活跃。风的特性给人以充分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许多难以表达的抽象的东西,借“风”而有了形象感。风骨、风格、风度、风韵、风华、风气、风尚、风貌、风行、风流、风险、风物、风情、风俗、风味……作风、文风、党风、民风……《诗经》则有风、雅、颂。反映民风的民歌民谣收入《国风》。这些无形的东西借着与风的关联而鲜活生动起来。

但又是谁想出来的,把“风”和“景”搭配在一起呢?他是在风中看到的景吗?还是在景中看到了风?美丽的景物借助风而传扬天下,所以称为“风景”?抑或是景物借四季风云气象的变幻而更加多彩多姿,风光无限,所以形成“风景”。有景的地方当然有风,但是有风的地方不一定有景。“风景”从字面上看,是风中的景色,无风不成景。景加了虚幻的风,变得扑朔迷离,掺杂了情感心理因素。“风景”这个词竟变得奇妙起来,它能表达出许多种意思。

我以为,有“风”又有“景”的地方是扬州瘦西湖。“风景”这个词一定是在瘦西湖、在瘦西湖秋风渐起的时候,文人们泛舟湖上,把酒临风,从瘦西湖吹来的风中捕捉到了“风景”这个词。

我大约是在那个“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季节,到的扬州瘦西湖。

园门不大,其实就是一个后花园的园门。当初建门的时候怎么会料到日后这里成为旅游胜地,有那么多人要进来。当初建这个园子是专门供乾隆皇帝享用的。

进了园门,步入乾隆登船的御码头,上了画舫,开始游湖。湖面不宽,窄窄的像一条带子。与其说是湖,不如说是一条河。事实上它原本就是护城河,扬州盐商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沿河修建水榭亭台廊桥楼阁,将河变成湖,湖岸相连,两岸相通,首尾贯穿,一气呵成,创造出一个山水园林,整个就是一个后花园的格局,不大不小,乾隆一行人游玩正好。

画舫时而在湖中游,浏览两岸景致,时而靠岸,弃舟步行,上岸观赏。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虹桥、五亭桥、钓鱼台、小金山、望春楼、熙春台、白塔、二十四桥……“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环肥燕瘦,“瘦”有瘦的美。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艳阳高照。游程后半部分全是步行。临近正午,阳光显出威力,又步行了蛮长的一段路,身上有些燥热起来。恰在这时,一阵清爽凉快的秋风迎面扑入我的怀中。

快哉此风!从未有过的舒爽快慰,畅快淋漓。

又一阵风起,高大的古树顶端忽地飞起一群金黄色的叶子,像绽开了一树礼花,翩翩飞舞;又像撒了满天金币,金灿灿的,似摇钱树,摇落憧憬和梦想。

    忽然间四周什么都不存在了,心中一切杂念都被这风吹得一干二净,万物只剩下这阵风,满园景色都落在了风里。

   这是我迄今唯一的一次享受到风的美。山给我以感动,水给我以感动,如今风也给我以感动。这之前从未遇到、这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这样刻骨铭心的风。我无心观景,湖光山色所有的景都在这风里。

这风是我一人在独享吗?为什么旁边没有一个人说风好呢?

楚襄王游兰台宫,有风飒然而至,襄王大呼:“快哉此风!”他又疑惑了,这么舒畅的风,难道百姓也能与君王同享吗?那岂不是君王与庶人无贵贱之分吗?随从的宋玉立即解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宋玉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消除了楚襄王的疑虑,让楚襄王舒舒服服享受了自然之风的快感又熨熨帖帖享受了宋玉的奉承。这篇《风赋》是古代文学中最早以自然风为题材将风作为审美对象的辞赋作品。

而此刻这风是属于我的风。不是大王雄风也不是庶人雌风,甚至也不是与我同行的游客的风。风力风速风向,风的温度湿度,都为我调试到适合我的最佳舒适度,所以我有特别的感触而同行的人没有。既然这风是冲我而来的,那一定是供我独享。

清风徐徐,我独自偷偷地享受。我要充分享受。  

这风为何如此地打动了我呢?我极力捕捉风带来的感觉。直到出了园门,仍无法捉到那感觉。

    园外,风还是那么凉爽,味道却变了。刚才那难以言传的感觉稍纵即逝了。园内的风与园外的风形式一样,内容却大异其趣。风不再从湖面刮起,而是扬起了地面的尘土、纸屑,夹杂着饮食店的油烟气味和小摊贩的叫卖声。

我明白了。瘦西湖的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起于一条瘦长的水面。风的面积不大,不像烟波浩渺的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湖面大起的风也大,湖深水温低,风的温、湿度也难尽如人意。而瘦西湖湖面的风柔和温顺,不疾不徐。

这生风的湖水也不同凡响,水里融化了明月的辉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月观、五亭桥、小金山顶的风月亭、二十四桥都是瘦西湖赏月的好地方。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桥洞就有15个月亮,银光粼粼,众月辉映。这么多月亮齐聚在这湖中,这湖水有多圣洁。

瘦西湖的风是就经过这圣洁的湖水过滤的、没有一丝俗尘的风。

这风又是起于何时呢?起于隋唐。扬州自隋唐代以来就是江南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名扬天下。杜牧在扬州做过官,回到北方后仍不忘扬州,写有《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风有唐诗风韵。清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下江南游览扬州,瘦西湖的风里更有 “大王之雄风”。

但是瞬间击中我心灵的风,的确是属于我的。它在我生命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离开我,又与我在瘦西湖不期而遇,重新回到了我的生命中,我的生命因此更为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4

372

主题

6801

帖子

4598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9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1 13: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想象那若画卷徐徐打开的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8

主题

240

帖子

36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63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9-11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有新意,不过我到过,却没有仔细去看过这个瘦西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251

主题

1875

帖子

256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60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9-11 20: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风为何如此地打动了我呢?我极力捕捉风带来的感觉。直到出了园门,仍无法捉到那感觉。”估计身边有美女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4

92

主题

1682

帖子

23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6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1 2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83

主题

1093

帖子

1914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91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1 2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记,写得不错,甚有几分雅兴。随手拈来诗句,增加文章情趣。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8

主题

240

帖子

36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63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2-9-11 2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可以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6

主题

40

帖子

9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91

IP属地:江苏省无锡市

发表于 江苏省无锡市 2012-9-11 2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彩,真是一篇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5

391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6850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4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风景二字剖析的很细。风窜起历代风雅,可见博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