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山东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48
IP属地:山东省济南市
|
自2011年四月山东吹响了乡村文明行动的号角,一年以来,山东乡村文明新风佛面,收获颇丰。山东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的路径选择如何? 主体很明确。实施文明乡村行动,必须激发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民群众既是创建新型农村的受益者,又是创建主体。只有主体活起来,才能激发原动力。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施乡村文明的根本所在。如何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农民群众着想,核心是体现群众的利益,要害是得抓住新时期的价值取向。从给农民输入先进的生态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更多农民自觉的思想观念,到积极参与"清三堆"与"四通"的实际行动;从体现自主管理与民主意识的各类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到发挥作用;从"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山东好人--每周之星"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到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山东乡村文明行动让"主体"大写,让主人作主。
方法很科学。以往许多新农村建设中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既不能急功求进,也不能贪大求洋,必须因村、因地制宜,有多大能量办多大事,否则,不但影响了党的好政策在农村的发挥,还有可能会伤民害民。而从一年来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来说,无疑是既理性又科学。它根据村庄区域特点、经济条件、班子状况等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增加农民负担;要求坚持"穷则穷办,富则富办,不能不办,办就办好"的原则,下大气力抓紧抓实,努力实现"点上有突破、面上有规模",而且层层推进,使"乡村文明行动"惠及更多农民群众。
措施很得当。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方向。当前统筹城乡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是整治村庄环境。近年来山东农村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城市面貌和环境相比,村庄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有些地方"脏乱差"现象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乡村文明行动突出了统筹城乡建设的重点,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情怀。各地各部门都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城乡建设的一个中心工作,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扎扎实实加以推进,确保全省农村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实现村庄面貌与城市面貌同步提升。
保障很得力。乡村文明行动如果缺乏必要的保障,很可能只落实到纸上,难见成效。山东让财力的保障、制度的保障双驾齐驱,为乡村文明行动护航。建立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要求"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到哪里,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并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2011年省财政在"三农"工作上支出达到1885.6亿元,较上年增长31.1%,为建设乡村文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并且,建立要求最严格且最有效的制度保障,将 "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成效和考核验收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且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不好的市、县(市、区)、乡镇和单位,一律不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推荐、评审序列。与政绩及领导的升迁相挂钩,无疑这是最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探析山东乡村文明行动的路径选择,可以看到山东在建设新农村、惠享当代、造福后代的民生努力,可以得出其是基于正确的科学判断与经验总结上的科学决策。我们相信,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一定能走得更远,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未来的山东城乡面貌将会更加焕然一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