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俊杰 通讯员 何泽勋 任茂盛
8月25日至26日,由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环保世纪行清江诗会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诗人、作家相聚清江源头,以诗歌的名义,共同探讨清江环保主题。
清江流域是一组壮美的现代诗
8月25日一大早,百余人乘车浩浩荡荡地向龙船水乡景区进发,开始采风之旅。抵达凉雾集镇后,汽车顺着清江河继续前行,几分钟车程即抵达龙船水乡。
抵达景区,大家分乘几条大船向水莲洞挺进,清澈的江水倒映着两岸苍翠的柳树,与游船相映成趣。登上码头,顺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进入洞中,前行二三百米,但见右前方洞壁开阔地带,一尊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立,众多善男信女正在朝拜。左前方,洞壁裂开一个大洞,金色的阳光从空中洒下来,如佛光初现。
到达洞内码头,一行人分乘数艘小船,开始向前探行。那些巧夺天工的钟乳石,瞬间幻化出形态各异的各种事物,石柱、石笋、石花、石幔别具一格,或晶莹如玉,或灿烂如金,或粗如浮图,或细如粉丝。大家一路观赏了洞内天柱峡、编钟峡等景观。抵达洞腹,导游幺妹和艄公唱起了地道的《龙船调》,那空灵的声音,仿佛把一根钢丝抛入云霄,又如净化心灵的梵音,久久不绝。
诗人十月天在诗歌《现在,它是睡着的》中写道:
我只需记下它
深藏于
我梦中的柔弱之水
完美的角度
正好模仿一次初呓的表情
可我又说不清
其中的曼妙又隐藏着什么
它安静的国度,许多人因为熹微黎明的到来而屏住呼吸
从水莲洞后洞出来,诗人们抵达刚刚建成的野花谷。顺着野花谷,大家再次回到清江边,随即开始三渡峡梦幻之旅。从水莲洞到三渡峡电站10公里的清江,素有“清江画廊”的美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黛青色的群山倒映在水中,优美的风景加上清新舒爽的空气令所有游览者心旷神怡。一位诗人在《轻吟清江》中写道:
清江是一条皈依的河流
它的世界 是一缕炊烟、一声鸡鸣
一片绿到另一片绿
她若有心愿 必定也是我们的心愿
相信水之尽头 晨光会把折叠的黑暗拉直
把每一滴泪细心擦拭
当天下午,大家前往腾龙洞风景区游览采风。那壮美的瀑布、震撼的洞、梦幻的激光、动情的歌舞成为所有人此行的最大向往。卧龙吞江和腾龙洞洞口那摄人心魄的气势征服了所有诗人,到处都是相机的“咔咔”声和闪光灯的霓虹。
在激光秀表演现场,那激光、球幕、喷泉、火焰以及雾凇等多种元素交织的激情表演,将古老的土家传说与现代高科技完美融合。
州文联副主席杨秀武在《腾龙洞》一诗中说:“激光秀萦然似梦,在拒绝春天的空气里纵声一笑,眼睛降落成一弯月影……我被吞了进去,又被吐了出来,我在腾龙洞做了一次鬼,清江的地狱,比天堂还美。”
随后,全体诗人又欣赏了大型民族歌舞《夷水丽川》。
《星星诗刊》原副主编、著名诗人刘滨先生在观赏后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表达自己对腾龙洞、对民族歌舞的感受。“美丽的清江流域,就是一组壮美的现代诗。”刘滨说。
诗歌走进环保是发展的必然
8月26日,诗会举行研讨会,诗人们结合诗歌创作要求和当地环保实际,探讨了诗歌的发展及其与环保的关系。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在研讨会上向诗人们介绍了近年来当地清江保护的情况。原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诗人峭岩先生认为,诗歌走进环保是发展的必然,这是现代文明对诗人的奖赏。在诗歌被边缘化的时代,诗歌与环保相结合,这是复活诗歌、宣传环保和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利川有厚重文化的底蕴,是诗歌发展的摇篮,利川的山水和人文充满灵性,那是人类文明中的一块净土。利川在发展中十分注重环保工作,这不仅是当地百姓之福,也是清江流域甚至是长江中下游百姓之福。《诗刊》编委、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评论家朱先树先生认为,诗歌与环保的关系,不能单纯从工作和政治的角度理解,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保为代价。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这一“现代无烟工业”,要善于打文化牌,文化才是长久的。
刘滨说,清江的美,腾龙洞的大,看后让人惊奇、感叹。优质的环境是时代的橱窗,是文明的雕塑,是老百姓幸福感的营养剂,是社会良知赖以生长的苗圃。用诗歌的形式来记录时代,这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湖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谷未黄对利川有未了情结,上世纪80年代,利川组织过一次清江民族诗会。20多年后,故地重游,利川山水还是那样清秀,腾龙洞等景区保护性开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切都保护得很好,仍是青山绿水,各景点基础设施也很齐备,比过去更好玩。”谷未黄说。
著名诗人方良聘先生用6个词概括利川环境:天蓝、山清、水秀、气净、景美、人灵。他认为,以诗歌的名义捍卫环境是有远见的、有智慧的。《珠海特区报》副刊主编李更由认为,利川山清水绿,空气可以罐装出口,要珍惜好,保护好。“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知识的宣传,通过文化的传承更持久,更有效。”他说。
以诗歌的名义进行环保
8月26日下午的诗歌朗诵会是本次诗会的最后一项活动,10多位诗人激情演绎了本次活动的部分诗歌作品。截至目前,主办方已收到相关诗作50余篇,作品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据了解,本次活动创作的所有诗作,主办方随后将结集出版《清江环保诗集》。
来自省内外的诗人们认为,利川是武陵山区的一颗明珠,其境内至今仍保留的原生态文化和优质生态是留给现代文明的最大馈赠,本次清江之行,让他们记住了利川如诗如画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利川人。“清江诗会的开展,不仅以诗歌的名义进行清江环境的保护,还为利川打造清江诗会品牌、确立清江流域文化的主体地位、保护清江环境、发展本土诗歌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宣传利川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强市的目标做出了新的贡献。”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福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