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中尉
东湖老大
 
- 积分
- 3473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构筑大产业 谋划大发展 | | 作者:孝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朱玉华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3742 | |
| | | | 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孝南区座谈会和三级干部会上,作出了将孝南打造重要增长极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奏响了孝南跨越式发展时代强音,为孝南勾画了新的发展蓝图。
一、确定增长大目标,实现孝南大跨越
孝南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有着国家、省市提供的良好战略机遇。在此得天独厚的背景下,实现孝南经济大发展,必须奋力拼搏,最大限度挖掘优势资源潜力。“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财政总收入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40:50。产业和城镇“双轮驱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四个强区”快速推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力争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
二、谋划战略大布局,促进经济大发展
打破“遍地插花”的思维模式,把谋划产业布局作为打造重要增长极战略首要之举。基于此,在客观分析形势、审势区情的基础上,应把工业、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根据区情科学定位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和行政文化中心区。按照我区产业布局和国家产业政策,在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工业主导地位,重点发展新材料、纸品、森工、新型建材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先进制造产业、电子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新兴产业,将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6年,力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分别达到260亿元和30亿元,二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
(一)实施环武汉经济带发展战略。围绕“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南”的总体目标,把孝感建设成“武汉的苏州”。充分发挥环武汉经济发展带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东山头、朱湖、三汊、祝站与武汉对接融入,率先实现同城化。把环武汉经济带建成承接武汉产业集聚区、投资兴业首选区和武汉的“后花园”。以东山头为中心,三汊、朱湖、祝站为支撑,发展壮大现代森工、冶金钢铁、纸品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建筑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东山头以工业园依托,着力打造机电、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产业园。发挥自然水面广阔、河汊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水乡园林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朱湖以菱角湖为中心,建设万亩农业生态园,华中生态石材城;三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祝站镇承接临空经济辐射,打造临空经济产业园,培育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城际铁路产业带发展规划,实现以站兴业、站业互动。
(二)实施市区工业经济带发展战略。以316、107国道为轴,以孝南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汉十汽车走廊为依托,孝南经济开发区、朋兴、毛陈等乡镇一线穿珠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生活用纸、食品医药等产业。
(三)实施天紫湖旅游景观带发展战略。以107国道为依托,连接孝感中心城区、建设朋兴叶家遗址、王新亭故居、天紫湖5A旅游景区。依托京珠高速公路,培育武汉、孝感旅游景观带。重点抓好抓好孝文化、楚剧、剪纸等文化形态的开发和利用。以三湖、澴川风景区为龙头,发展湖泊生态观光旅游;以肖港小周村旅游名村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把杨店建成集文化、旅游、特色农业于一体的魅力城镇。
(四)实施省级服务业试点区发展战略。抢抓省级服务业综改试点机遇,大力提升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商贸服务、家庭服务、旅游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到2016年,逐步形成面向孝感、服务全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全面构筑体现孝南特色、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服务发展体系,重点培育北京路乾坤大道商务区、槐荫大道孝感商场商务区、长征路交通路金融服务区、天紫湖中华养老园社会产业发展示范区,初步构建孝感现代物流中心、商贸流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养生度假和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五)实施南城新区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东扩,南拓发展战略,开发建设南城新区。以区行政中心东迁、澴川风景区水生态修复,彰显湖滨园林景观特色。将南城新区建成环境优美,集行政服务、生态宜居、新型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区。城南组团将其建设成和谐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教科研、商贸零售、公共服务等产业。槐荫组团以建设休闲商务服务区为目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娱乐、会展等产业。毛陈组团建设成为都市生活体验区。重点发展休闲商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
(六)实施“一区两翼”发展战略。“一区”:即孝南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工业及配套服务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两翼”:即12平方公里孝南高新区、16平方公里东山头工业园区,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次增长极。孝南高新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主,东山头工业园集中区以森工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为主。“一区”、“两翼”合理分工、彰显特色、错位发展。
三、构筑产业大聚集,搭建发展大平台
当前,孝南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够、块头不足,是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主要因素。孝南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土地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抓好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三大支撑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二)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朱湖菱角湖万亩生态园为依托,发展都市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农民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以府澴沿线防护林为基地,建立森林生态公园。以汉十、京珠高速为轴,建立孝南农业走廊,大力发展经营性园艺、温室蔬菜和花卉、家禽等产业。
(三)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重点建设老城区、东城区、南城新区3个商业中心;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以长征路金融商务中心区为核心,交通路、槐荫大道为轴的金融商务中心。结合南城新区建设,建设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建设区域性旅游度假基地。
(四)培植壮大产业集群。一是纸品产业集群。以恒安、维达、中顺、洁伶、金红叶等纸制品生产企业为中心,扩能与改造并举,建设中华纸都。二是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子信息、纳米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易生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可降解高分子合成区,以及精细化工、轻工纺织、医用产品等高端新材料加工区。三是现代森工产业集群。以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木地板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快东山头现代森工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现代森工产业集群。着力延伸产业链,重点启动澳森、巨宁、爱立德等大项目建设。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区,重点发展香稻、精细蔬菜、水产、畜牧、早蜜桃、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业。五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三湖、董永公园,澴川风景区旅游景观带,倾力打造孝感城区至天紫湖的景观大道,推动天紫湖创建5A旅游景区。利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会展、动漫创意等产业对接,形成孝感特色的文化产业。六是现代物流业产业集群。围绕将孝感城区建设成现代物流业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重点建设以南方国际物流市场、南大农产品物流中心、开发区纸制品物流中心、春晖粮食物流中心。到201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加值达到50亿元。纸制品及包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森工产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
四、实施工作大举措,成就宏伟大蓝图
(一)以构筑产业集群为理念,引进产业大项目。充分发挥孝南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到2016年,力争引进各类项目500个,过10亿元的项目30个。
(二)以谋划重大项目为引擎,加快经济大发展。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争取沦河港建设项目、澴川风景区通过国家立项。加快推进星河天街城市综合体、南城新区城南行政文化中心、槐荫组团商贸中心、南城新区毛陈生态休闲宜建设、天紫湖敬老园、华中锦龙物流园、南方国际物流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三)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平台,构筑企业大舞台。坚持走产业集中、项目集聚、企业集群的发展道路,拓展孝南经济开发区规模,加快建设祝站现代建筑、朱湖高科技、东山头现代森工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谋划车站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把园区建成特色产业集聚集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经济发展增长极。
(四)以提高和谐拆迁为前提,推进项目大建设。强力推进南城新区、肖港孝感北部新城、东山头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朋兴、卧龙、新铺、三汊等城郊乡镇的融合发展。以土地类别划分为准则,制定拆迁还建办法。实行全区相同地类,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规避攀比行为。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做好安置拆迁工作。实现和谐拆迁、人性化安置,促进全区项目又好又快建设。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