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碎雨1 于 2012-9-20 10:25 编辑
《焉得萱草》—读诗经及其他 
工作进行得非常不顺,开始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做不成了! 索性游荡诗词之间,消磨心情,漫漫长夜,夜雨绵绵。
倒是孩子很乖,独自在家学习,还帮忙洗衣做饭,每天课外班的卷子都被圈上了大大的满分,在我一天疲惫困惑之余有了一丝安慰和欢欣。
梅雨季节,总是显得心事沉沉,许多的烦恼也都不期而至。 来来去去的路上,时光依旧悄然流逝。 小区的路背街,本来就极幽静,杂草在雨水中恣意蔓延,落叶斑斑点点,几分萧条和寂寞。
想到母亲园子里的萱草,这样的雨季,一定又该在湿润的泥土中开花了吧。 母亲园子里拉拉杂杂种了多东西。 萱草就夹在月季石榴树枝之下。每次看那花开,我都会发痴。
萱草,又称“谖”。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初读这句,就对萱草有份特别的怜爱和牵挂。 牵挂,期盼却不得消解,只能倚靠树背,或是凝眉倾诉或是仰天祝福,细雨微落轻风摇动,一天天过去,萱草开满了坡缘。。。。。 这便是后人为何称它作忘忧草了。
草木如织,草木如诗。 诗词之心因为草木更显多思多情,摇曳生姿。
一些偶然常会引人想到更多,比如自然更迭、诗词品吟、困难和磨难、或者人生变故。。。。
恍恍惚惚从超市买菜出来,碰到昔日同事,他弟弟在两月前离开了人世,自己也面临其他方面的一些矛盾。很长一段时间来,他为此消沉不已。 他在博客中告诉自己要坚强,并以淡然之心对待其他的矛盾。
这个季节,充满了感伤与感动,心的节奏也不断被改写。
半是闲情半是风, 春秋过往任从容。 邀杯陶令菊花韵, 淡煮香茗点墨中。
有时会想到文字真实的问题。 看自己随手写的诗,谁能理解这闲情中面临的压力和煎熬。 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不尽的向往,才更多的体会到那些细微无言的伤感和寂寞。
多年前认识一位兄长,偶尔看他发我的散文诗,那独特的岁月和思想交织后沉淀的美文让我对他另有一重尊敬。
我们的交流其实屈指可数,但却是真实的友谊。
偶尔我们会谈及人生。 从容,是他最认可的词之一。 我能理解,在他的文字之后,不管是烦恼也好,思绪也好,徘徊也好,其实都归结为一个“从容”。 困惑无所不在,无论工作生活如何,无论心情如何,也无论忧郁还是快乐,能保持一份淡定和从容继续前行,说来容易,做来真的很难。
波德莱尔说: 用你的目光凝视广袤的天空和海洋 这是何等的快乐 孤寂、沉静、纯净无比的碧蓝 地平线上,一叶小舟在颤抖 它小而孤独 正与我无可救药的存在相仿。
人犹如一叶扁舟,人的个体存在是渺小的,而人性的执着却无边。 对人生的悲悯和执着,最能深深打动人。
诗经还有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与不知,其实是客观的,求,才是主体的选择。 我们不可能摆脱客观的影响和牵绊,求的过程是思者的永恒,会引人自觉在无边中寻求永恒。 从这个意义来说,寂寞是永恒的。
又下雨了,萱草真该开花了,想那些淡淡的鹅黄的花瓣上,一定沾着点点晶莹的雨珠——一份无以期盼的伤感和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