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山东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42
IP属地:山东省青岛市
|
全省移民工作会议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为中心,在实施后扶项目上做到了“项目立项严谨,工程建设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资金运行安全”。同时,不断加大移民工作创新力度,使全县移民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做到了审计部门满意,县委、县政府高度肯定,移民群众充分认可,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移民工作思路 构建移民工作平台
移民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资金涉及面广,移民群众的诉求各异,这就为新一轮的移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不断理清和创新工作思路,构建移民工作的新平台。总结过去几年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结合罗田县移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提出了全县移民工作新一轮的指导思想,即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为中心,一心一意求发展,与时俱进谋创新,始终坚持以库区、移民安置区为主战场,以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发展产业增加移民收入、提升移民整体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以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罗田县移民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了五个转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由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向扶持产业发展上转变;二是资金扶持方式上由分散式扶持向集约式扶持方式转变;三是在项目管理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四是在新农村建设上由分散开发向集中连片开发转变;五是在扶持政策上由实体扶持为主向实体扶持与智力扶持相结合转变。有了明晰的工作思路,良好的创新机制,使罗田县的移民工作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管理有条不紊、项目有序推进、移民基本满意”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后扶开发着力点 主攻生态环境和产业
为了贯彻“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立足于罗田县移民后扶所具备的基础,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将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转为以主攻移民生态产业开发为重点。一是围绕提升板栗产业抓扶持。罗田县拥有板栗100万亩,年产板栗6万吨,是全国板栗第一县,并有“板栗之乡”的美誉。但是罗田县板栗品种单一,品质不纯,效益较低。针对这一薄弱点,连续几年,全县共安排移民后扶资金232万元,在凤山、骆驼坳、大河岸等乡镇新建板栗园3890亩,改造老板栗园2200亩,既扩大了基地规模,又提高了单产。二是围绕做好甜柿产业抓扶持。罗田县的甜柿品质优良,是全国唯一天然脱涩的品种,是“甜柿之乡”,尤其以三里畈錾字石村的品种为最优。几年来,我们利用后扶资金在三里畈镇錾子石村、河铺镇唐家山村新建甜柿基地700亩,新栽种良种苗3.5万株,总投资30万元。据测算,到成熟年限后,将年增加甜柿175万公斤,年增收500多万元。三是围绕盘强中药材产业抓扶持。为把传统产业盘强,我们先后在九资河、白庙河、胜利三个乡镇60多个移民村新建天麻、茯苓等中药材基地3000多亩,共发放茯苓菌种16万袋,天麻菌种7000袋,一代天麻籽3500公斤,项目喜获成功,仅此一项每年增加群众收入近千万元。四是围绕发展意杨产业抓扶持。针对匡河库尾荒滩涂地长期荒废的现状,我局组建专班,多方考证,为库区寻求发展后劲,安排后扶资金75万元,在匡河乡的滩涂荒地新建意杨基地19880亩。此项目年增加林木蓄积1.1万立方米,年增产值1700万元。到正常年限后,将为群众直接增收1.7亿元。五是围绕壮大畜牧产业抓扶持。去年安排两区资金20万元,支持匡河乡新建奶牛养殖场牛舍2000平方米;安排两区资金15万元,用于三里畈镇黄土坳村锦秀林牧合作社种羊基地建设,新建羊舍300平方米,使该场年扩大养羊规模400多只。六是围绕壮大旅游产业抓扶持。旅游产业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扶持发展的产业,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真正保护好我县的生态环境,还青山绿水于民,我局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沟通联系,疏通渠道,重点支持地处天堂景区的黄柏山村旅游景点建设。为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任务,我局另辟蹊径、另找门路,多次上省有关部门找熟人、讲困难、求支持,到目前,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已确定我县天堂景区的黄柏山村项目资金500-1000万元,目前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不久即可开工完工。同时,扶持100万元,支持大别川百里画廊的建设;安排100万元,支持河东试验区的建设,为罗田县的旅游开发增光添色。
三、创新资金使用模式 集约资金优化扶持
罗田县共有280个移民后扶村,但情况千差万别。有些村山高路远,条件艰苦,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移民不多,年后扶资金量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创新后扶资金的使用办法,大胆推行“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推磨转圈、逐年安排”的使用模式,即将拥有移民300人以下的村,将5年的扶持资金集约使用,一次性开发,积小钱办大事。凤山镇周家沟村地处山区,山高路险,信息闭塞,多年来有线电视一直不能进村,但该村只有移民66人,每年的后扶资金只有3.3万元。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看电视难的问题,我们将5年的后扶资金10多万元一次性集中使用,彻底解决了该村移民群众收视难的问题。平湖乡江家畈村,有移民53人,每年只有后扶资金2万多元。但该村人畜饮水是个难题,急需资金10万元。我们同样用集约扶持的办法将5年共10多万元的资金集中使用,一举解决了该村人畜饮水问题。“推磨转圈”的后扶办法,打破了原有的政策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积小钱为大钱,积小钱办大事的新路子。据统计,6年来,我县共采取“推磨转圈”的后扶模式,共扶持项目260个,集约资金6500万元,解决边远移民村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看电视难、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四、创新建设思路 致力整体连片开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去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了凤山镇李家楼村、李家坪村、长塘坳村、易家岩村、、三里畈太平桥村等新农村示范点。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28公里,村庄绿化5000平方米,农村沼气“一建三改”600户,整治鱼塘80口,安装太阳能照明灯220盏,新建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750亩。新建拦河堰3座、顺河堰1座,建设中药材品种园300亩、新建板栗基地200亩。
我局作为北丰河流域城乡一体试验区的牵头单位之一,我们全力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北丰河流域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的战略部署,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人手一事”的原则,分工分班,各负其责,突出抓好李家楼、李家坪、长塘坳、易家岩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定位,争做人居环境先行区,打造产业示范村;培育乡村生态旅游文化,构建绿色生态;完善环保设施,提升环境质量;加强乡村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以点带面,自上而下,推动和引领北丰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上半年累计完成村组水泥路建设10公里、整修鱼塘10口、栽植绿化树10万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66盏。使北丰河流域的“李家楼——易家岩”沿线已初步打造成全县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五、创新移民后扶方式 启动移民智力开发
从实体扶持到智力扶持,是移民工作“质”的飞跃。我县创新移民后扶方式,已开始启动移民智力开发,着力提高移民群众的职业操作技能,使他们掌握一门创业手艺。今年上半年,移民局通过“交流式、充电式、点菜式、推广式”等多形式,在骆驼坳党校、相关移民村组、县理工中专、县兴利驾校等地开展了移民干部队伍、移民实用技术、移民二三产业培训,全面提升移民干部、移民人口素质,累计完成培训移民干部120人次、移民实用技术300人次、移民二二产业培训1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移民干部工作水平和移民群众劳动技能。
六、创新管理模式 夯实项目管理基础
今年以来,我们对今年的确定的后扶项目采取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分管领导、项目村、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评审制度,通过会审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制约项目村、施工单位随意变更的现象发生,改变了过去项目设计书与项目实施与竣工决算两张皮的局面,经评审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客观因素需要变更必须经过批准后方可实施,否则在决算时不予结算。凤山镇花石桥村村组道路建设项目,按原村和群众意见,道路建设路线为沿花石桥水库环行,当时的想法:一是节约土地,减少利益冲突;二是有利于库区旅游开发。会审最终意见,小利益为避免破坏环境让路,选择了最佳路线,让建设方案更合理、更科学。三里畈镇太平桥村、凤山镇李家楼村、李家坪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方案都是到建设现场集中会审确定的,方案一经确定,严格按方案进行施工建设,为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创新信访工作方式 维护社会稳定
年初以来,我们针对后扶政策实施以来移民群众的诸多诉求,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部门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帮助一些困难群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三代会”提案办理工作由以往的将回复寄出去转变为将代表请进来的方式,及时处理和回复“三案”,通过这些办法,平息了他们的怒气,维护了社会稳定,目前无一例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八、顺利通过国家移民开发局资金内审
5月上旬,国家移民开发局对我县2011年的移民后扶项目、经济发展项目、小水库扶助项目和应急资金项目进行了抽查审计。为搞好这次审计,局成立了工作专班,对07年后扶工作实施以来的所有项目,从项目规划到项目计划安排、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从施工档案到竣工决算、从项目结算到工程报账,对每个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对照审计要求认真查漏补缺。在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5月中旬顺利通过了国家移民开发局的审计,国家移民开发局对罗田的审计结论是“项目立项严谨、工程建设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资金拨付及时、做到了专款专用”。在全省抽查的十个县市中评价最高,效果最好。
九、巧用宣传钥匙,营造工作氛围
年初以来,我们按省市工作要求,及时落实宣传工作责任制,规定每个班子成员、每个移民局干部都要向省市移民局报信息不少3篇,办公室牵头每个星期要及时更新罗田移民网,国家、省市有关移民政策都要上挂在罗田移民网、县政府政务公开网上,便于移民群众及时了解移民政策和最新移民工作思路。每月都必须将移民工作动态编制移民工作简报报送到县“四大家”、县后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让全社会了解和监督移民工作。仅上半年,我局向省移民局成功登信息10篇,上黄冈日报1篇,罗田报30篇,编简报50篇,罗田县移民局更新信息100多条,为我县移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十、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任务
1、招商引资工作完成过半
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招商引资任务3000万元,为完成响应号召完成任务,我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大搞亲情招商、感情招商、网络招商、信息招商,目前已完成项目任务1600万元。一是武汉肉联厂兴办的绿野畜禽养殖合作社在去年的禽养能力基础上完成扩建工程800万元;二是湖北佳汇商贸有限公司在三里畈太平桥村吴家冲投资800万元新建农家乐,该项目已完成签约,目前已进入设计规划阶段,预计今年八月可以动工,年底可以竣工。
2、义水北路拆迁任务圆满完成
上半年,我局内外联动,全力做好县政府下达给我局的义水北路三户拆迁任务。由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组成专班,多次深入搬迁户,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义水北路三户搬迁户的拆迁任务。
3、积极参与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验收工作
今年2月份,罗田县政府接到莲蓄公司验收申请函,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进行了认真的专题研究,成立验收筹备工作专班,移民局是责任单位之一,为此,我局积极参与验收工作,多次深入到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调研,听取移民群众解决存在问题的想法和建议,和莲蓄办、白莲河乡政府等相关单位一起与莲蓄公司进行了沟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积极争取省移民局的政策支持,邀请省局分管新建水库的副局长和业务处室的负责人来罗田进行现场调研,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为移民安置初验工作打好基础。
4、配合完成白莲河小水电站拆除工作
按县政府安排部署,我局成为白莲河水库环境整治工作的五个责任单位之一。4月中旬,在局里人手少、工作重的情况下,派出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业务骨干参加白莲河水库西干渠小电站拆除工作,深入整治现场一线做群众、电站职工、村组干部的工作,通过开会、协调等途径,大力宣传政策,为全面完成县拆和任务做了扎实的解难工作。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规范的基础上按既定的目标实施好后扶项目。
二是强力推进试验区建设,今后我们即与试验区指挥部与项目村召开专题督办会,力争“十一”以前完成北丰河流域和河东试验区建设向国庆和“十八大”献礼。
三是做好白莲抽水蓄能移民安置工作,力争今年底以前通过省政府检验。
四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个别群体诉求利用应急资金、直补资金结余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五是完成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的契机,按照市局要求,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完成今年的多项工作任务,向市局、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罗田县移民局办公室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