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考证
脚印是东周时期的
9月初,考古队围绕这些脚印,展开了一场攻坚战。
他们邀请测绘专家,搬来最先进的仪器,测量这些脚印的高程。
他们反复测了3次,发现这些脚印的高程,与旁边的古冶炼炉的炉基和古工棚的脚基,在同一个水平面。
之前,这里已发掘出一个古冶炼炉炉基和古工棚脚基,经地质化验,它们出自东周时期。
一个巨大的疑问,于是在考古队员们的头脑中萦绕。这些脚印,也出自东周时期吗?
于今年6月启动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已经确定:大岩阴山脚的土层,只有两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痕迹,其中,上面一层土,是清朝咸丰年间到现在的,下面一层土,是2000多年前东周时期的。
考古队员们再次邀请地质专家化验这些脚印所在的土层,结果是,这层土属于生黄土。也就是没有经过人类改造的原始土壤。
结合多方考证,考古队员们认为,这些脚印是东周时期的古人留下来的。
协助他们发掘的民工们对这个考证结果,提出了质疑:“难道不可以是清朝咸丰年间以后的人,包括现在的人,留下来的吗?!”
考古队领队陈树祥对民工们的质疑精神非常赞赏。他说,清朝咸丰年间以后的人,留下来的脚印,只会出现在上面一层土。这时期以后的脚印,因为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很难保留。
专家合理推测
雨过天晴后冶匠留下足迹
昨日上午,考古队员们在大岩阴山脚发掘点,边走边想:为什么这些脚印出现在古冶炼炉的炉基和古工棚的脚基之间?
2000多年前的情景,已消失在历史中。没有一个“时空穿梭机”,可以带领大家穿越到2000多年前,目击这个情景。
他们根据考证结果推测:在东周时期的某一天,大岩阴山脚这片冶炼场,下起了大雨,冶匠们纷纷跑到工棚躲雨。他们的脚印很快被雨水冲洗掉了。随后,雨停了,太阳重新露出来了。几名冶匠从工棚出来,踩着潮湿的地面,走到冶炼炉前,给炉膛继续鼓风。因为地面潮湿,他们的脚印比较深,也比较清晰。随后,他们的脚印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干燥、坚硬。
这个推测,比较合理。但是,考古队员们不敢肯定。
他们想,有没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
早的冶炼工人足迹
专家将“测”古人身高
这片脚印被考证是东周时期冶匠的足迹后,引起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和大冶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湖北省内多位考古、地质、冶炼专家关注。
据大冶市文物局副局长陈峻峰介绍,之前,大冶还没有发现古人的足迹。大岩阴山脚的这片古人足迹,填补了大冶地区的一个空白。
陈树祥和多位专家翻阅文献资料得知,这片古人足迹,是全国最早的冶炼工人足迹。之前,在隋唐大运河,发现了疑似宋朝古人的足迹,在陕西省富县的秦朝直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遗址,发现了秦朝时期的古人足迹。东周时期的古人足迹,显然比秦朝、宋朝时期的,更加悠久。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书记、主任冯海潮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没有发现一具冶匠残骸。冶匠就是现在的冶炼工人,他们是矿产产业的先驱之一,但是,他们的面貌,显得很模糊。这片东周时期的古人足迹,印证了在20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有冶匠在铜绿山这片沃土,为矿产产业步步耕耘。这多少弥补了遗憾。
据介绍,为最大限度地恢复冶匠的模样,考古队已邀请全国顶尖的足迹学专家,推算留下这片足迹的冶匠的身高。
就地保护
将成为遗址公园一部分
昨日下午,大冶几位市民听说大岩阴山脚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古人脚印,纷纷赶来“探宝”。
他们发现发掘点已被大大的编织布盖住,他们没能看到“脚印”,非常遗憾。
在9月初,考古队就用编织布,把古人脚印发掘点遮盖起来了。
考古队员们深知,它们出土后,如果天天经日晒夜露,会发生性状变化。
考古队员们打算将它们就地保护。他们将不再发掘其他古人的脚印,以更好地保护它们。
“请市民不要担心,这片古人脚印会与大家见面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委会书记、主任冯海潮说,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中,这片古人脚印将以原貌的形式就地保护,以作为公园内的一个独特景点,向市民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