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孩子们心中,方老师永远是最美最可爱的老师
转载( 文/特派记者雷巍巍 图/特派记者曹大鹏)
在湖北罗田县与安徽金寨县相连的大别山深处,有一座小学——罗田希望小学,这是湖北第一所、全国第四所希望小学。
方荣,一名90后女教师,她从这所小学走上求学路,学成后主动回归母校、反哺母校,在当地传为佳话。
7月5日,记者慕名走进大别山,见到了方荣。只见她脸带微笑,身材高挑,散发着青春阳光。
她与母校结下不解之缘
这里老师给了她成长的力量
方荣,1991年出生于罗田县胜利镇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那一年,在罗田希望小学落成典礼上,方荣的妈妈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小方荣,参加了热闹的剪彩仪式。从此,这名女孩注定将与这座“放飞希望的小学”结下不解之缘。
小学一至五年级,就读于罗田希望小学洗儿岭村分部的方荣,直到六年级才来到校本部就读。家庭的贫困差点让这个热爱学习的女孩退学。
六年级班主任张新桥老师细心地觉察到她的异常,为她买来学习用具,主动找她聊天,鼓励她战胜困难努力学习。
方荣也在留意张老师。得知他的爱人在生小孩时受到刺激,精神出现异常,家里的农活全部落在张老师的肩上。张老师总是匆匆忙完家务事后,又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即便如此,张老师没有请过一次假,迟到一次课,更没有表现出忧愁与悲观。方荣说,张老师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中都没有放弃教学,她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张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方荣读完小学,顺利地读完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麻城师范学校。
报考麻城师范学校时,方荣觉得是罗田希望小学培育了自己,她的心中升起一个梦想:有机会再回母校、反哺母校,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学生能走进课堂,学到知识。
希望小学里的全能老师
她迫切地想让学生多学知识
方荣是靠亲戚的资助完成麻城师范学业的。为了给方荣筹集生活费,她妈妈不得不在做完农活后,到河里淘铁砂挣钱。想到老师和亲友的帮助,想到家人的辛劳与不易,方荣愈加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
2009年,按照分配原则,方荣本可以分到条件较好的胜利镇中心小学。但是方荣主动提出想回自己的母校。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方荣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一名全能老师,除教数学、英语、美术外,还兼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女生宿舍管理员。
7月5日,记者在一节英语课上看到,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方老师自创了一套图片教学法,让枯燥难记的英语单词变得生动好记。她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站上讲台声音变得哄亮起来,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她悦耳的讲课声。
翻看方老师的课表,记者发现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最多时全天都有课,还含早晚自习。课表上一个“送教”提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为了补充师资力量,方老师每周一都要轮流到距学校4公里外的两个分部教英语。山路崎岖,颠簸难行,她经常独自驾驶电动车行走在送教的山路上。
当日,来自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20多名大学生来该校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陈朝晖对方荣印象深刻。他说,没有音乐课教学任务的方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坐到了课堂上。她学得很认真,还把每个知识点都记下来,课后与班上学生交流,非常迫切地想让这些从没见过乐器的学生,能尽快掌握不同乐器的使用方法。
方荣说,为了让孩子们多学知识,她还在深造,拿了大专文凭,本科正在备考中。
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
她与学生们的感情难舍难分
罗田希望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山村,最远的距离学校有10多公里。身为班主任的方荣承担起照顾住读学生生活的重任。
12岁的江燕,是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学生。她说,方老师在课堂上非常严肃,但在课下就像大姐姐一样,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有一次,班上有个女同学生病了,方老师将自己宿舍边一间闲置的房间收拾出来,让这名同学居住,连续多天深夜喂药服侍。同学们知道后都非常感动。
江燕说,班上的同学遇到事情喜欢写信向方老师倾诉,而方老师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认真地回复。
方荣老师被孩子们称作“知心姐姐”,她在感动学生的同时,也在收获学生带给她的感动。
有一次,方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身份证作为教具,告诉学生身份证号的一串数字是如何组成的。在她生日当天,方老师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时,全班同学起立唱起生日祝福歌,几名学生代表还拿出了生日礼物: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还有一次是教师节。班上的学生比往常来得早。方老师走进教室一看,学生们已经办好了一期黑板报,主题是“老师,节日快乐!”
方老师说,为学生倾注心血是当老师的本份,学生们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老师,让她非常感动。
采访即将结束时,罗田希望小学林志杰副校长告诉记者,方荣老师在工作上延续了学生时代的拼搏精神,她所带的毕业班在历次模拟考试中,综合评价名列全镇第一。参加工作第二年,胜利镇教育组有意将方老师调至条件更好的胜利镇某中学任教,但方老师割舍不下这份感情,选择继续坚守母校,这让全校师生非常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