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
贵宾
   
- 积分
- 591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5 11: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装历史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在造船台安家落户。到了1988年,“定单106”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定单106”被命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1998年3月中旬,澳门“长乐旅游与娱乐公司”以两千万美元购入“瓦良格”航空母舰,准备将其进行改造。如今,在沉寂了三年之后,在大连港接受改建的“瓦良格”号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最新曝光的“瓦良格”航母令人惊讶地出现在大连造船厂船坞上,众所周知,如果只是一般的商业改装,基本上不用进入船坞作业,只涉及室内安装而已。图片显示“瓦良格”保养非常完好,尽管没有进行喷漆、外部设备安装,但是过去三年以来显然进行了必要的维修,这并非是商人的作为,商人必须把商品尽快投放市场,赚取回报。“瓦良格”显然得到国家的支持并且另有用途。特别是近期来自中国军方的战略评论家张召中少将公开声称“它将是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再度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航母热潮。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废。所以这艘航母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台,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 “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2001年9月,土耳其政府终于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 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贯穿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通称土耳其海峡,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黑海国家船舰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只达5万艘。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4公里,最窄处仅700多米,并有14处曲折死角,水流汹涌,时有海难发生。建在海峡之上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欧亚两洲,闻名全球,是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游客必到之地。
中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拖船——希腊籍的“尼柯莱.契克(Nikolay Chiker)”号,该拖船船长99米,属雅典一家海洋救难公司所有,最大航速19.5节,具有24000匹马力,大于土耳其海洋署稍早要求的16000 匹马力。据主管海峡事务的土耳其海洋署专家表示,当无航行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海峡,遭遇强大风力和水流或大角度的海峡弯角时,需要大马力的拖船在后 “刹车”,避免冲撞两岸。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 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 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7]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在6艘拖轮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6艘拖船前3后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第二天,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改造历史
初始改造
FL-3000N多管近程对空导弹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于2003年建成的30万吨船坞,整个过程历时约3个小时。大连港轮驳公司的六艘大马力拖轮全部出动,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也加强了保卫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解放军标准海军灰的新涂装出现在30万吨级船坞泊船码头。
2005年12月,飞行甲板大部已经漆上黄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车吊在活动。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原来的泊位。当天上午,瓦良格就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2009年5月底,舰艏的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ВАРЯГ”也被铲去。
舰桥改造 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的舰桥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瓦良格航母卫星图(2张)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舰桥上又一次出现了脚手架。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补后的舰桥上出现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基座。
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的舰桥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杆。
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度过近11个月的船坞,停泊在距原船坞仅“一墙之隔”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新的起倒式护栏。船体的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将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适合炎热的南海海域。
2010年4月3日,瓦良格的舰桥已经开始涂装灰色的无机富锌底漆。
2010年5月16日,瓦良格号舰桥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烟囱部分则为白色涂装。
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号汽轮机组的锅炉开始点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试验排烟囱井。
设备安装 2010年9月,
瓦良格号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的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安装相控阵雷达支架。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号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726-4型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1月2日,塔状桅杆上的“顶板”三坐标雷达天线和“塔康”相控阵战术空中导航系统信标天线安装完毕,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国产FL-3000N型导弹系统。右舷前升降机前方的起重机安装完毕。
2010年11月18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FL-3000N和近防炮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10日,瓦良格号上锚链筒的喷水孔开始喷水,标志着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2010年12月15日,瓦良格号舰岛后部的卫星通信球形天线罩已经安装。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号开始安装锚链,火控雷达也已安装。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No.2 动力舱的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已安装。
2011年1月,瓦良格号舰岛中部安装“灯泡”数据链天线,一台利勃海尔LR1350型履带式起重机上舰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3月初,瓦良格号舰岛后部安装了两部347G型火控雷达。
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号舰岛涂上新漆,焕然一新。
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号拆除舰岛上的脚手架,露出真身,同时着陆拦阻装置安装中。
2011年4月2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的导航雷达安装完毕,着陆拦阻装置的液压油罐安装完毕。
2011年4月29日,瓦良格号舰岛侧方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6月中旬,瓦良格号甲板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完毕,下舰。
2011年6月22日,瓦良格号甲板第一块挡焰板安装完毕。
2011年7月11日,“88”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边上,是为“瓦良格”服务的。
2011年7月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7月22日,“瓦良格”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前挡焰板仍未完工。
改装完成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1年07月31日,舰载机助降装置菲涅尔双棱镜已经安装到位,后半部飞行甲板着舰区已经画出,同时开始有大量海军人员列队在舰上熟悉环境,烟囱冒出黑烟。
2011年08月1日,到大连的飞机票一票难求,全国各地军迷网友飞赴大连等待“瓦良格”号试航。有网友视频显示,近千名海军官兵列队进入“瓦良格”号内部开始实习。并且旗绳悬挂完毕。88舰旁有大型油轮,疑似加油。
2011年8月4日,“瓦良格”上的工作人员开始粉刷甲板上的跑道。改装工作基本完成。
2012年9月2日,“瓦良格”粉刷上舷号“16”字样,该新舷号采用了中国海军正在试用的新型美式涂装,即所谓“黑边白字”。[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