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24|回复: 2

我生活的村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26 15: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生活的村湾------刘家河
                                   【散文】
                                         刘继智
                            一
我出生地和居住多年的村湾刘家河系大悟县黄站镇管辖,位于黄站街的东南面,南临熊畈村,东依红安华河秦湾村,北靠新县卡房乡,西北连接祝山村,东南面是黄站村和伍桥村,国土面积主要以山场为主,处于两河交汇处,湾前有一片大的田畈,民间称之为云盘畈,亦称龙盘畈,畈上原有国营鱼种场。
刘家河原名叫龙潭湾,又名龙滩湾,处于滠水的源头,它原是滠源乡的一部分,宋代以前归黄冈管辖,宋代以后归黄陂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归黄安县,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重归黄陂管辖,清末又重新划归黄安,属黄安仙居区五乡的一部分,19331月,划归新成立的礼山县,属吕黄乡,解放后归于大悟县吕王区熊畈乡,1987年划归新成立的黄站镇。
刘河村建村历史有600年以上,它目前是大悟县最大的自然村落,人口2500余人,居湾居民除一家钟姓外甥外,其余的均姓刘,且都是一个宗系相传。洪武二年,刘氏先祖寿光自江西过籍来到龙滩湾,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如今已经传承二十余代,刘氏子孙除大部分住在刘家河外,还遍布于河南罗山、大悟宣化、丰店、以及黄站镇部分村落中,总人口不下5000人。然而居住在刘家河的刘氏子孙却并非刘氏正宗,只是和刘氏有姻缘关系的邹姓人氏。刘氏先祖第二代有兄弟三人,一人北迁宣化沙浦、刘家湾;一人移住黄站刘家湾;而居住在刘河本村的刘氏人家是老三,膝下无嗣,便抱养一邹姓外甥为后,因此,在刘家河有“活姓刘,死姓邹”之说。实指居住在刘家河的一支属于邹姓人氏。
刘家河不但人口众多、密度大,而且湾子庞大,建筑错综复杂,建筑格局也相当独特,全湾由干冲、上湾、榨子门、后畈、新屋、南门、西门、巷子、北门、河那边等十个部分组成,它们自成一体又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既分又合的整体。
最初的刘家河是个寨圩,四周建有高高地石城墙,墙宽处达两米多厚,东西南北分别建有四个城门楼。城墙外有一条护城河环绕,河连着八口长方形的水塘。城门楼高大坚固,易守难攻。193710月,红28军曾经攻打刘家河堡垒,久攻不下,最后采用火攻才迫使当时的民团团长刘德仁弃城而逃,红28军才得以顺利进入黄站到宣化店一带驻防。
刘家河正处于两河交汇之处,后面又依托着一座高山----刘家寨,可谓依山傍水,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湾子的建筑格局带有浓厚的道教文化特色,即总的建筑形式呈现出鱼形八卦图,图的中间位置原有一座高30多米的箭楼,箭楼就在八卦图的鱼眼位置,箭楼下原有一口深不见底的水井,村里人称之为龙井。巷子呈S形,弯弯绕绕而井然有序,陌生人一旦走进去,如入迷宫。许多外地人就曾深受其寻找出路之苦。其实,刘家河巷子的建筑格局是封闭而开放的,四门相连,家家户户相串,既是单独存在,又连成一体,这种建筑形式在整个大悟县内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刘家河的箭楼同样也很具特色。它耸立于湾子的中心位置,像利剑一般,直插云霄,楼高三层有余旋梯而上,顶部有四个瞭望孔。墙体全部是用两寸后的砖体砌成。可惜,此楼在文化大革命被当作“四旧”强行拆除。刘河湾里面还有许多古建筑群,如榨子门、南门口等还保存完好。有的古建筑虽然略有破坏,但旧迹尚存。
刘河村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刘氏祖先的墓茔建在湾中偏南的位置,墓园原来的面积多达300平方米,园中有千年银杏树数株。湾里人几乎把它视为神灵,一直无人敢动此树木,银杏树巨大的华盖四散而开,显得庄严肃穆。
近几年,湾子的规模不断扩大,古老的村落渐渐地变得冷落起来、被闲置在湾子中央。但其古老的村落文化仍然可见一斑。
                           二
刘河村因处于两省三县交汇之处,又因为正处在江淮分水岭的地形断层带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都很独特,村里所辖山地中有三大名寨:刘家寨、响铃寨、大兴寨。旁依两大名山:老君山和三角山。境内有五条大峡谷:陡坡大峡谷、三天门大峡谷、寨沟大峡谷、皮夹河大峡谷、竹林沟大峡谷。有一处秋天最美丽的看点:皮夹河枫林坡。共有大小瀑布20多处,悬崖十多处,深潭十多处,山洞五处中小型水库两座,可谓聚高山、名寨、峡谷、悬崖、瀑布、深潭、水库、山洞、幽林、溪涧、怪石、高岩于一体的绝妙的风景点。其风景不但独特,而且优美,况密林广布、杂花生树、奇香异草,是聚观光、旅游、探险、攀岩、觅幽、访古于一体的绝胜之地。
陡坡大峡谷:长约四公里,位于玛瑙冲水库的北面,起点就在玛瑙冲水库尾部的金娃庙。但见两边悬崖峭壁,谷底小溪径流潺潺流响,进入峡谷约一公里处便是陡坡崖,崖高十余丈。峡谷渐渐变小,两山相夹处,有一高100余米的巨型瀑布,瀑布呈三叠之型,民间俗称三叠瀑。瀑水从西北斜着流向东南方向,绕成S形状,瀑形古怪,让人叹为观止。
瀑口圆滑,两边悬崖翘立,每到夏日,瀑水声如洪钟,响声激荡着两边的悬崖,回音缭绕,不绝于耳。瀑水上方有一小溪,两山相夹,溪水石面光滑,再往上走便见无数的小瀑啸潭,溪边有一突兀的岩石,民间称之为斧头岩,岩高30多米,是为奇景。再往上走500米左右,又见一瀑,瀑下石槽凹出,光滑剔透。
陡坡的上方即是井沟和黑门岗、鹞子崖,再往上即是三角山。陡坡的左右两边山坡之上均有悬崖翘立,尤其是东边的山坡上有许多景点可看:人头石、望夫石、蘑菇台、箱子石,几乎每一个石头都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特别是箱子石据说是天神送金下凡遗留于此,弄得我小时候常常在箱子石四周寻找个遍,希望能够意外发一笔大财。
陡坡野生树木众多,每到春天,悬崖上的映山红开放,红艳整个山谷,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陡坡瀑布群上方的黑门岗,是由两座黑色的石山相夹而的名,形似峡口,紧锁山门。东面的山坡上有一悬崖,高50米,宽约400米,此崖俗称鹞子崖,据说夏日晚间常有老鹰憩息与崖上而得名。
陡坡峡谷以东便是罗家崖,罗家崖下便是三天门大瀑布群。三天门瀑布群有大小瀑布十多处深潭七处,其中尤以滴水崖最为壮观。其景点还有夫妻关、报晓岩、照天门、擂鼓石、螺丝转肉等等。
从王家湾水库往东便进入皮夹河大峡谷。该峡谷亦呈S形,全长5公里左右,顶端即是河南新县卡房的湾背沟和红安的土门岗。该峡谷的起点不远处即是枫林坡,有枫林几百亩,是深秋观红叶的好地方。枫林坡在20年前曾经发现数条巨型蟒蛇,据说最长的有上10米,我也曾经见过几次。
皮夹河尽头是石门笼子。有瀑布三处,深潭多处,东面有一悬崖,高80多米,宽约300余米,崖中间有一巨洞,据说可通海。此峡谷亦可作为旅游探险攀崖之游。
从皮夹河的中间位置向北拐,便进入寨沟大峡谷。寨沟大峡谷的顶端即是鄂豫两省交界处的 百尼庵。中间位置有一名寨----响铃寨。
响铃寨是大悟名寨。它一寨独立,形似响铃而得名。寨子的东南北和西边都是悬崖。只有西北有一条羊肠小道弯弯绕绕地通向寨中。
寨城墙均建在悬崖之上,悬崖陡峭不比,树木丛生,可做探险攀崖游。
响铃寨咸丰6年成寺,寨中有房屋数十间。如今,寨门。寨城墙亦保存完好。
陡坡、三天门、石门笼子成为刘河名景,亦是大悟县名景之一。它们都依附着三角山。
三角山亦是大悟的名山。它形似笔架,又名三岗山、笔架山,此山是鄂豫两省的分界线,山背后是新县卡房塔尔冲。三角山也是大悟县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山寨。古城寨有东西两门,城墙环绕达1000余米长,城门楼和寨城墙至今秋毫无损。
竹林沟峡谷在大兴寨之下。长约4公里,谷底成扇形状。有悬崖和瀑布多处,有山洞多处,峡谷深处的北洼曾经是何耀榜长期居住的地方,湾后的悬崖下至今仍然留着他曾经住过的山洞,亦名“红军洞”。
峡谷东面即是红安和大悟共管的大兴寨,此寨被红安称之为红安第一大寨圩。
大兴寨的北面便是土门岗。这里就是老君山的山腰部位。老君山属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大悟的分界处,因为主要部分在红安境内,此山亦被称之为红安第一高山,它高860多米,四极相拱,形似香炉,民间亦称老君炉。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6

102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630
QQ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2-9-26 19: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27 13: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