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子彪 于 2012-10-3 21:24 编辑
似水流年,不经意中,饶庆年同志去世已有10年有余了。昨日在书架上翻书,又看到《山雀子衔来的江南》,一时不想放弃,便又读了起来。 人们见到好诗,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丹青水墨;人们见到一幅绝妙的丹青水墨;也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诗的意境。读饶庆年同志《山雀子衔来的江南》的诗集,我就有这样的强烈感受。而且总读不厌,有点常读常爱感觉。虽然是一小本诗集,而我总觉得那就是一卷美妙浩繁而又壮观的画幅。那《多雨的江南》,朴素亲切,诗意缠绵,笔墨生动,真实细腻,且又含蓄深沉。那亮丽透明的诗句,也象江南的毛毛细雨,不知不觉的就淋湿了我们的感情和我们对故土的爱恋;那《山雀子噪醒的江南》读了之后,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清新活脱,雅致婉约,飘然如梦,仿佛使你走进了绿云拂地的山野,翠浪排空的竹林。每一根小草,每一朵小花,每一只小鸟,乃至树木、森林、溪流、青石等物,都闪烁着诗人智慧的眼睛,智慧的灵感。那《在水边》捡到的一片桃花,原来是浣女在水边浣衣时,被浣衣捧从脸上颤落下来的红云。形象逼真,恬淡优美,耐人寻味。轻轻一笔,可谓奇言奇语,奇情奇趣。将深山里的浣衣女勾画得那么俏皮,可爱。当是一幅有情有景,有动有静,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的画面。读了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写诗要写景,写景要写人;景因人多姿,人因景多情。饶庆年同志的诗就是这样的。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满足和享受。 他的诗像天上的彩云,不但多姿多彩,千容百态,画面十足,富于野趣。而且幽默含蓄,别开生面,喻意深厚。读《村晚》“牲童的夜歌响了/晚风驮不住/我的惆怅/我的喜悦”……多么优美自然,贴近现实,给你一个美的符号,然后再牵住你的目光:“炊烟漫漫散散/收起一个刚刚逝去的日子”,“牛反刍着青草/反刍着长苔的岁月”,“风发出轻轻的叹嗟/呼唤生活中早该拥有的一切”。这些真实、生动的意像性的描绘,都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张力,自成一家。同时,看得出诗人对家乡的一片痴情、爱恋和热望。 江南是饶庆年这位中国诗坛乡土诗人的故乡,也是他诗歌生长红的土地。饶庆年的每一首诗,是在江南的山山水水中生长起来的;是在江南的杏花烟雨中生长起来的;是在江南的晨曦和晚霞中生长起来的;是在牛蹄的脚印和乡村小石路的青苔上生长起来的;是在诗人厚实的肩背和宽大的脚趾上生长起来的。清纯、灵秀、晶莹、闪亮,如荷叶上的露珠,良宵的夜曲,百年的老酒……在饶庆年的诗句里,老树找到了自己青春的活力,庄稼望见了自己丰收的希望,连黑色的瓦屋也飞出了新编的故事! 饶庆年同志《山雀子衔来的江南》,既是中国诗坛乡土诗的典型代表,更是他的江南故乡乡土诗的典型范例和蓝本,确实具有大家诗风,让我们爱不释手。它立意高,立体感强,把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民情民风,以风俗画的形式雕刻在江南的山山岭岭的山崖上和我们的心目中! 让我们记住这位诗人和他的《山雀子衔来的江南》吧!记住《山雀子衔来的江南》,就是记住了一个诗的有意义的时代,也是记住了诗的荣誉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