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在大搞“新农村建设”理论指导下,农村变乡镇,村民变市民。全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给农村,给农业或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农村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很是气派很是干净卫生了。尤其给年轻的一代带来了享受,带来了奢华,带来了安逸,夏天不需烧草,冬天不用买煤。其次,也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实惠。平房变楼房会给一定数额的补贴,农村的耕地占有后也会作价变钱。暂时的腰包会一下子鼓起来。一些人见了钱眼就开,也可以高兴一阵子。还有,按照官方的说法,还可以节约出很多的土地用于复耕。增加粮棉油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等等。
问题的另一方面,搞这样的“全国运动”,带来的危害是哪些呢?可以说很多很多,很大很大!
首先是破坏了“农村文化”。没一个村庄,每一所乡镇,都是一个本书,一幅画。不论是几十户的村子,还是几百户的人家,都有着一定的发源或建设的轨迹,有着特定的村庄文化。有着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演绎故事,许许多多的建筑文化。为什么一下子就要将这些“村庄文化”一笔抹消呢?全国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早已呼吁过,对这“一窝蜂”式的拆迁运动表示不解与质疑其次,就是破坏了农村生活的安定。
再次,就是人人尽知的“强拆”和“强征”问题。这个危害最大,影响最坏,遗留的问题最严重。因为政府在明显地与民争利,在打着“执法”的大旗,干着“强取豪夺” 的勾当。因此,严重地伤害着官民的感情,伤害着政府的形象,伤害着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直接与政府产生对立的情绪。如今因为土地问题上访的,因为拆迁问题打官司的时有耳闻。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影响着政府的社会管理。这样的问题有多严重?
还有,也给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带来不尽的烦恼。可以这样肯定,大凡农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多少“被上楼”的。因为世世代代习惯了村庄的生活,习惯了平房居住的生活,非常留恋“祖辈宅”,留恋乡里乡亲唠家常的日子。将这些老人“绑架”到高楼上,他们当然不会情愿,不会高兴。把他们关在水泥钢筋的笼子里,如何颐养天年!
最后,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土地复耕”。这是各级政府机关大兴“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理由。主要目的。那么,节省下来的“村庄土地”真的做到复耕了吗?据笔者所知,并不是这样的尽如人意。很多的地方“农民被上楼”了,村庄破坏了,而土地并没有节省下来,更谈不到什么“复耕”的问题。有些土地撂荒数年招不到开发商,有些只是个人随便种些杂粮,而更多的是,新楼建起来了,而旧的村庄仍没有“消灭”,破破烂烂碎砖烂瓦一片狼藉地扔在那里。这样的现状谈何开发,谈何“复耕”?谈何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笔者并不是反对“新农村建设”,不是反对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所反对的是,一刀切,一锅端,大轰大嗡,反对搞轰轰烈烈的“瞎折腾”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