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47|回复: 2

特钢、装备制造及工程机械产业分析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22

主题

1648

帖子

313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13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2012-10-8 1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特钢及延伸加工
钢铁分为普钢和特钢,其中特钢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为国内特殊钢发展提供了空间,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成为支撑优特钢市场的直接动力。
(一)特钢
特钢是特殊钢的简称,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合金化)、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种。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在国内习惯上又将特殊质量的碳素钢和合金钢统称为特殊钢。是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船舶、交通、铁路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特钢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为国内特殊钢发展提供了空间,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机械、汽车、机电、造船等行业,对优特钢的需求强劲,成为支撑优特钢市场的直接动力。
(二)特钢延伸加工
特钢延伸是指特殊钢的延伸加工,对钢材需求“精”的特点,开发近终型产品,实施钢材的更大程度的延伸加工和制品化战略,经过精加工,提供接近用户使用形状或使用性能的‘近终型’产品,为终端用户供应银亮材、金属制品、合金模块、特殊钢管、钢板配送,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特钢的深加工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是高端特钢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特钢的特点
特钢的特点是生产批量小,品种规格多,但这类特殊钢对国防、前沿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钢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专业化、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我国自主生产的特殊钢基本满足了一些下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如汽车产业所需要的特殊钢,国产的钢材绝大部分能够满足。但是,一些高端特殊钢材仍然难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航空航天产业所用的高韧性、更高强度、超高强度钢需要研发。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车轴、轴承等具备抗疲劳和安全性极高的高强钢,核电站用耐高温、抗辐射不锈耐热钢管,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等材料,目前还尚不能完全实现国产化。
(四)特钢的作用
特殊钢是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船舶、交通、铁路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中国特钢行业承担着国防军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汽车等关键产业所需的特殊钢材品种。
(五)特钢的分类
特殊用途钢是指制成的另构件在特殊条件下工作,对钢有特殊要求,如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能。
特殊性能钢也是特殊质量合金钢,这些钢是指有电磁、光、声、热及电化学等效应和功能的钢。常用的有不锈钢、耐热钢、电工硅钢、电子纯铁及各种精密合金(软磁合金、象磁合金、弹性合金、膨胀合金、热双合金、电阻合金、电偶材料等)。
(六)特钢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前正值空前难得的特钢发展战略机遇期。
一是目前正值中国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阶段,钢铁产业发展呈现产量增速放缓,产品结构逐步由长型材和普通板材为主转为以特钢和专用板材为主。目前我国特钢产量仅占钢产量 5%左右,而工业化国家特钢产量占比高达 20%以上,以此衡量未来特钢将具有广阔成长空间。
二是市场需求拉动强劲。随着我国工业化深入和装备制造挺进高新领域,风电、核电、高铁、大飞机、石化、汽车等新兴产业所需而普钢无法替代的高品质、高性能、个性化特钢产品市场将急剧放大,并呈现出未来数十年旺盛需求趋势。
三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中央和国务院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模式主要举措,而高品质特殊钢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基础材料,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将特殊钢产业列为大力培养扶植产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2015 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的新增产值将达到 8%,2020 年新增产值达到 15%,到2030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现在开始,一场特钢比重提升的行业大趋势即将来临,特钢跃进式发展的大幕也将由此拉开。公司作为具有传统产品和技术优势的国内重要特钢企业,将是这个战略机遇期中最大受益者。
二、装备制造业
(一)装备制造业:
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它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装备制造业分类
1、金属制品业
(1)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
(2)金属工具制造
(3)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
(4)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
2、通用设备制造业
(1)锅炉及原动机制造
(2)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3)起重运输设备制造
(4)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
(5)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
(6)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
(7)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制造
(8)通用零部件制造
(9)金属铸、锻加工
3、专用设备制造业
(1)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
(2)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3)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4)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5)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
(6)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
(7)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
(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9)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
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2)汽车制造
(3)摩托车制造
(4)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
(5)航空航天器制造
(6)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电机制造
(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3)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4)电池制造
(5)照明器具制造
(6)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通信设备制造
(2)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3)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4)电子计算机制造
(5)电子器件制造
(6)电子元件制造
(7)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2)专用仪器仪表制造
(3)光学仪器制造
(4)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5)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
三、我国工程机械整机及配套件产业基地分布
工程机械是指土石方工程、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程、水利电力工程、矿山建设以及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等所需的机械装备,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压实机械、机动工业车辆、桩工机械、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混凝土机械、钢筋及予应力机械、装修机械、电梯与扶梯、路面机械、线路机械、军用工程机械、园林机械、混凝土制品、城市公运设施及其它专用设施机械、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以及其他工程机械等二十个大类。
中国工程机械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即市场化运作的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体系。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大国和主要市场之一,年销售额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主要产品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与配套厂家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和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化进程战略,逐渐形成了工程机械及配套件集群特色的产业基地。
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分布
中国国内在工程机械主要品牌企业集中在徐州,常州,长沙,厦门,柳州、济宁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中国工程机械重要产业基地。
1、产业基地:江苏徐州
代表企业:徐工集团
徐州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徐工集团所在地。除了徐工集团,还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徐州利勃海尔有限公司,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和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合资,独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目前,徐州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总数达100多家,2005年销售收入已达约300亿元,占据了整个中国工程机械销售收入的1/3左右,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
徐州拥有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两大工业园区。一个是徐工集团所在的金山桥徐州工业园,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1.5平方千米,总体使用面积5平方千米。另一个是在徐州郊区铜山县柳新镇兴建的民营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有20多家民营企业进驻,2005年销售额超过20多亿。这两大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产业集群地,将更加突出徐州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与出口基地的龙头地位。
2、产业基地:江苏常州
代表企业:常林集团
常州是中国第二大工程机械集团——常林集团所在地。除了常林集团外,常州还有常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华骏机械有限公司,长龄机械,常林荣立,长龄液压,长江工程机械等一大批民营工程机械企业。
2005年,整个常州工程机械总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是目前国内仅次于徐州的第二大工程机械生产与出口基地。
常州处于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苏锡常”产业带最北端,以常林及外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依托,常州市政府也把工程机械作为支柱产业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常州具有非常好的工程机械投资环境,发展极具潜力。
3、产业基地:湖南长沙
代表企业:中联,浦沅,三一,山河智能
长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它的民营企业业绩骄人。中国工程机械四小龙(中联,浦沅,三一,山河智能)分布在这里,2005年,四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达到80多亿元。
整个长沙工程机械生产基地2005年的销售收入也已达100亿元以上,超过了厦门,仅次于徐州,与常州不相上下,成为目前我国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并且已经形成了,以三一为中心的长沙星沙工业园和以中联为中心的长沙及附近的五大工业园。
由于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主要是高科技型,加上中联,三一两大品牌企业的的蓬勃发展带动下,长沙显现的极具发展活力。
4、产业基地:福建厦门
代表企业:厦工集团
厦门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非常发达。除了厦工集团外,厦门还有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龙工,晋工等四十多家主机及配套件生产企业。
2005年,厦门工程机械总销售收入达90亿元,其中厦工集团达50多亿元。目前厦门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另外,福建是我国最的装载机生产基地,年产销量占全行业1/3以上,主机,配套件销售和维修服务队伍遍布全国各地。整个福建工程机械主机制造企业有装载机约25家,叉车及路面机械约10家,砌块机企业约40家,配套件企业约35家,总计110家以上。
2005年,福建工程机械总销售收入约170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14%左右。福建也成为中国目前仅次于江苏,山东的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大省。
5、产业基地:广西柳州
代表企业:柳工集团
柳州是我国工程机械第二大优势品牌——柳工集团的所在地,也是目前我国建筑用锚具最大的制造企业——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2005年,柳工集团集团主营业额达65亿以上。2005年,整个柳州工程机械基地总的销售收入已超过8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目前的第五大工程机械生产与出口基地。
近年来,柳州工程机械发展的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较前几年,显示出了很大潜力。借助中国东盟发展机遇,广西将柳州定为与东盟合作的“M”型一轴两翌发展战略的中轴线,更加突显了柳州作为广西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新兴建的柳江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汽车及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入住,为柳州工程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同时,在上汽通用五菱及二汽柳州东风汽车公司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滋生了大批配套件企业,极大的优化了配套件行业环境。另外,在柳钢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柳州的冶金工业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大大改善了钢材为主要原材料的供应环境。柳州将成为我国西部与东部并驾齐驱的最大的工程生产与出口基地。
6、产业基地:山东济宁
代表企业:山推集团
山东济宁,有中国推土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山推,还有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集团小松制作所和世界最大的液压件企业之一的伊顿公司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虽然2005年,济宁的工程机械销售收入只有60多亿元,但是比2003年得30多亿翻了一番,极具发展潜力。另外,许多外资企业看好这的投资环境,纷纷进驻山推国际事业园。
山东省在中国工程机械最发达省份中排名仅次于江苏省,位居第二。品牌企业临工所在的临沂,骨干企业山工,德工所在的青州,德州;骨干企业方圆集团及国际著名企业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所在的烟台地区,以及众多中小工程机械企业所在的泰安,福田重工及潍柴所在的潍坊,山东鸿达集团所在的涞阳都是工程机械比较集中的地区。
根据统计,山东省年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的工程机械企业达15家。2005年的总销售额已超过200多亿元,是全国亿元销售额以上工程机械企业最多的省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22

主题

1648

帖子

313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13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2012-10-8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产业新基地:安徽合肥

代表企业:安叉集团,安徽TCM,合肥日立

安徽的合肥有中国叉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叉集团,安徽TCM,合肥日立和配套件企业合肥长源等,也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较具规模的生产基地,且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8、产业新基地:内蒙古包头

代表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二机集团,北汽股份,阿特拉斯等

近年,内蒙古包头成为在西部崛起的以制造非公路运输车位主新兴工程机械生产基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还有内蒙古二机集团。依靠雄厚的技术几制造基础发展起来的包头工程机械制造业,吸引了世界排名第三的特雷克斯集团在这里大规模投资。

目前,包头有我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合资企业--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资企业--阿特拉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北方重型卡车及阿特拉斯系列液压挖掘机。



二、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基地分布

工程机械配套件业担负着为各类工程机械主机配套的任务,而主机的核心技术集中在配套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能否成为工程机械强国,配套件是关键。环顾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在地理布局以及产品类型等方面逐渐形成了集群优势的产业基地。

第一站:徐州

观察背景:徐州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徐工集团所在地。徐工集团对徐州本土配套件产品的需求可以占到其产量的1/3以上。

观察现状:目前,徐州地区工程机械配套件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几个领域包括传动机械,钢结构(挖斗),回转支承等。这些配套件也是徐州三大主机厂需求量较大,较为稳定的关键部件。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集团的存在,直接带动了整个徐州地区以及配套件行业的共同发展。

观察趋势:徐州配套件业近水楼台,以徐工集团为依托,产品外销福田、厦工等主机厂商。

观察特点:事实上,目前徐州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呈现三大特点:

1、零部件产品销售价格低、企业盈利低。

(1)工程机械行业的价格战是造成其下游配套件企业利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徐州大部分本土配套件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强,价格战也就成为其手中惟一利器。

2、零部件行业企业过多,产品过多。

(1)产业集群云集模式散乱、无规律。

(2)企业之间缺乏适当的整合和调整。

3、零部件企业规模过小,缺少引领一方的龙头企业。

(1)领军企业屈指可数,且合资企业居多。

(2)期待资产重组或并购。

观察结论:徐州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横向联合,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与国际、国内对手同台竞技,不失为上策。

第二站:宁波

观察背景:作为中国长江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物流和机电制造业是宁波的显著特色。工程机械液压件和精密铸造企业在其中显得犹为引人注目。

观察现状:宁波,是中国通用机械,塑料机械,机电零部件,家用电器及配件,移动电话,电力设备,电动工具,五金制品及工具,石油化工,不绣钢制品,汽车及零配件的重要生产基地。

观察趋势:目前,宁波已建与在建的重要制造基地有:汽车配件基地,移动通讯基地及光通讯基地,微电子及元器件基地,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电动工具基地,家用电器基地和电光源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观察特点:江浙商人作风低调,经营高明。

1、赛克思液压与博世力士乐强强联手的同时,还与山河智能、山东卡特重工联合开发液压新品。

2、海宏液压阀产品基本覆盖了宁波所有装载机企业,用精细和认真搭建品牌与效益。

3、中意液压马达树立金牌供应商形象,用行动践行了致道着生存。

观察结论:宁波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定位准确,差异化竞争才能成就百年基业。

第三站:济宁

观察背景:近年,山东济宁正在成长为工程机械配套件的生产基地之一。依托为山推股份,小松,中国重汽商务车等大型制造企业的配套业务。

观察现状:目前,济宁已建立起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区域性制造业中心。

观察特点:1、为大客户配套是一大显著特征

(1)在山东济宁为工程机械做配套的企业大大小小由300多家,技术水平和生产实力良莠不齐。

(2)工程机械配套厂大多属于中小型工厂,工人人数以100-200人居多。

(3)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增长,使制造商的产能不断提升,依附一家足以“衣食无忧”。

2、技术发展存在着瓶颈

(1)为国际化公司和国内大公司配套,对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2)配套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停滞不前。

(3)制造企业附属加工工厂的地位明显。

3、市场开发步入困境

(1)整体产能水平的局限是直接原因。

(2)个别产能有余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3)企业的股权结构也限制了市场的拓展。

观察结论:配套企业运营思路的扩展,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依附而不依赖,借鉴更要创新,济宁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形成市场化的竞争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站:江苏

观察背景:江苏是机械工业的大省,苏南地区的良好的工业基础是配套件企业生存的沃土,更有实力雄厚的工程机械主机厂带动,配套件企业在苏南地区发展迅速。

观察现状:江苏云集着国内外知名的动力元件,传动元件,液压元件及电器元件企业。这也是苏南地区吸引众多主机厂纷纷来投资设厂的原因,反过来,这些逐渐增多的主机企业又促进了配套件企业的发展完善。

观察趋势:主机厂与配套件企业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观察特点:1、苏南地区对配套件企业的吸引力大

(1)主机厂强大的消化能力。

(2)强大的人才储备令配套件企业获益匪浅。

(3)原材料采购便利,节省了企业成本。

(4)良性竞争为配套件企业发展铺平道路。

(5)地理位置优越。

2、国外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的介入

(1)带来成熟的技术及品牌品牌效应,成为苏南地区以质取胜的重要原因。

(2)部分外资配套件企业未对国内开放。一是配套国内外资主机厂;二是高科技产品直接销往国外

(3)苏南地区配套件企业立足于中低端领域,精益求精,不断开拓创新。

3、产业经济园区建设比较成熟

(1)这些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社会配套能力完善。

(2)外资企业进驻比例高。

(3)经济园区管理模式先进,生产流程科学,供应链条完善。

观察结论:苏南地区的配套件企业同样遭受着国家投资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开发受到技术瓶颈制约等难题。然而,随着市场细分程度的提高,主机制造企业逐步向组装企业方向发展,配套件逐步由供应商来提供,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和优越的硬件设施,苏南配套件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第五站:泉州

观察背景:泉州是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四轮一带生产基地,泉州四轮一带以低廉的价格、齐全的种类囊括了行业后市场近80%的份额。

观察趋势:已经走出国门,垄断东南亚,远销欧洲、北美。

观察特点:1、多数企业从汽车配件转行做工程机械四轮一带

(1)厦工、晋工等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的崛起。

(2)汽配业基础雄厚,转行对技术和制造工艺要求差别不大。

(3)在成本和产品规模上,更适合生产四轮一带。

2、泉州的产品不但占领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

(1)在原材料采购,低廉的劳务上享有优势。

(2)民营企业居多,经营管理上灵活多变。

(3)价格仍然是企业重要的“杀手锏”。

3、很多配套件企业开始转向主机制造

(1)基于泉州良好的配套能力。

(2)扩大生产链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差异化竞争,把企业做大做强。

观察结论:隐形冠军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不少问题。低价的竞争势必带来低质的猜疑,特别是表现在维修服务领域的企业中,只问价格,不问品质。因此,泉州的四轮一带产业往高品质,高利润上延伸还需要更大的源动力。



黄石作为老工业工矿城市,在工程机械方面做大做强应该大有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

主题

77

帖子

11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1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10 0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