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59|回复: 9

伍家祠社戏文化探访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8 18: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伍家祠社戏文化探访录

一、我与伍家祠的情缘
      伍家祠,是阳新县王英镇国和一处伍氏的家祠。据说原坐落在三溪镇军林村境内,至清康熙年间,迁至现址。就现址而言,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前些年,被县文物部门申报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仅此,可见伍家祠在阳新古民居中已有了自己足够的文化地位了。
       我对于伍家祠的了解有着三十多年的渐进过程。第一次见到伍家祠是我去温泉上学读书,路过伍家祠时,她在窗外给我一个掠影。那时,我对于她的认识,就是很好看。黑瓦灰墙,屋檐高翘,屋顶的滚龙墙生动活泼,屋顶檐下一尺左右的白石灰墙面饰以卷草纹,颜料画,古色古香,极为动人。
       对于她有着稍进一步的认识,则是一次我与县林业局的同事一道到国和公社南北二山,进行飞机播种山地资源调查的一次机缘。当我们路过伍家祠门前时,我被伍家祠别致的建筑美和书法美所吸引,便驻足端详着“伍氏宗祠”几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字匾。那一笔一画中所透射出来的文化力量,似乎穿透了我的心房,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不知所已——古人写的字太好看了。笔画之间如此精妙的配合,横竖撇捺充分体现着力与美的彰显。当时,恨不得自己“钻”到那笔画中间,永远享受那里面的书香与才气。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关注伍家祠,那是本世纪初的又一次机缘。我陪同湖北日报集团的领导及其机关工会的同志一起,送温暖到伍家祠所在的大田小学,湖北日报社装了一大汽车的桌椅板凳给学校学生作课桌。当时,受到了镇、村领导的热情欢迎。其间,我陪同日报社社长助理陈新同志一同参观了学校旁边的伍家祠。记得那也是一个秋日,秋阳高照,旷野清新,远山如画,近树参差。伍家祠大门两旁贴着通红的对联,石雕的门楣上渔樵耕读等人物花草栩栩如生,大门两旁一对鼓形的石雕,上圆下方,听人介绍这叫“门当”,也就是俗称的门当户对那个来由之“门当”。虽当时是大门紧闭,但左右二门洞开着。我们循着左门进入祠内,只见所有门柱,都贴满了对联。询问本地人才知道,这是伍家祠的习俗,每年逢秋社(农历每年立秋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之期,伍姓合族,在此祠内祭祀祖先,演唱社戏三日三夜。这一习俗,古已有之,“文革”期间中断,但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以来,至今年年如此,从不间断。我一数那琳琅满目的对联,足有三十多副,让我好一阵感叹——这里文化氛围太浓了。待我咨询这一风俗在本地有多少姓氏传承时,答曰:独此一家。又问伍氏是什么情由如此传承?答曰:纪念先祖子胥公贾、彭二太夫人及三位恩人。闻此,我甚感惊讶:社戏,我仅在书本上读过鲁迅先生关于社戏的文章,知道社戏这个名称。至于为什么唱社戏,社戏有什么讲究,则全然不知。而且在鄂东南之今日,仍有一姓一族为着纪念一个人而年年唱社戏,那该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力量作支撑啊!望着这贴满对联红彤彤的祠堂,心中更是生出了难以形容的激动与喜悦。
      今年,我早早地关注着伍家祠的社戏。自打立秋之后,我就与在王英的朋友联系,伍家祠什么时候唱社戏?尽管让朋友弄清楚“社戏”这两个字,要多费许多些口舌,但自己仍是不厌其烦。不巧的是,黄石今年世界女子乒乓球邀请赛半决赛、决赛也在同一天的档期。在黄石这个家门口看世界级乒乓球大赛机会是难得的,且与我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紧密的关系,理应就此机会,设法一睹世界各地巾帼英豪的赛场英姿。然而,我自己也解不开这个心魔——伍家祠社戏太有诱惑力了,我不能不看。通过多次权衡,看社戏的想法占了上风。九月二十二日晚,与王英伍家祠村彭支书取得联系,得知社戏是二十三日晚上演出,但祭祀祖宗在二十三日上午八点钟就进行。闻讯,我当即改变行程的时间,二十三日早上六点半钟出发到伍家祠,观看伍家祠社戏的核心文化部分——祭祖先。
二、伍氏宗祠的秋祭
      据伍氏宗祠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伍修利老人介绍,伍家祠的秋祭是分户安排的,即伍氏家族十二个房头,以六个大户(人丁多者)为单位,轮值。另外六个小户(人丁较少者)每三个小房头合成一个单位轮值,计分八个单位,每个单位轮值一年。当值房头要负责当年祭贡及社戏演出的全部费用和,其它七个户头,则免费参与其中。如此依次安排,秩序井然。
       今年是伍氏显泰户当值。听介绍显泰户是大户,平时居住也很分散,有国和当地的,也有阳新其他各乡镇的,还有县外与省外各地的。很巧的是,当我和同伴从伍氏宗祠正门进入祠堂内时,遇见了我的富池老乡伍正明老师。我与他简单寒暄几句后,得知今年伍氏祭祖典礼仪规,源于他八年前的整理与导演,心中甚是感佩。为了目睹典礼的盛况,便进入祠堂第五重——祭祀祖先的场所。
       祠堂第五重与第四重之间是用木板门墙分隔的,也分中门和左右二门。从中门入内,只见香柱所、酒樽所、浆盛所、牲栓所、陈设所、茶樽所、浣洗所七所分设,灯笼高挂,彩旗环绕,香炉焚香,几案燃蜡。发炮、启鼓、鸣金、奏大乐、奏小乐,仪式庄严肃穆,主祭执事、进馔者、读祝者、宣词者、歌诗者、通赞者,一律身着黑袍,头戴礼帽,毕恭毕敬,仪态端庄。尔后的酌水、净巾、授巾、浣洗、序立、整冠、撩衣、拂尘、鞠躬、排班、对揖;待到省香、省酒、省器、省馔、省牲、省茶程序,则是一呼一应,此呼彼答,繁而不乱。及至宣读请神文、戒词、禀神文、歌迎神之诗章;算是完成了第一章程。嗣后,迎神、降神、献樽、安箸,初献礼、读祭文、歌初献礼诗;亚献礼、歌亚献礼诗;三献礼、歌三献礼诗;则是完成了第二章程。随着行侑食礼之开始,歌诗生序立、朝揖、排班,开始诵诗,诗曰:
三牲俱备兮,尔肴既将。
礼仪奠愆兮,后辈惶惶。
春秋二祭兮,以祀以享。
以妥以宥兮,敬请酣尝。
       至此,祭祀仪程完成第三章程。这也是整个祭祀大典的上半部分结束。待到休息半刻,祖宗享用完毕,再启第四章程——也即下半部分。
       下半部分一开始,则由司馔者进献茗茶,歌诗生,歌茗茶之诗,第五章程是酌酒、献胙、宣读祝嘏词;第六章程宣读训词,第七章程宣读辞神文,歌诗生,歌送神诗章。全部祭祀活动便告结束。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祭祀大典,恍若千百年前的周礼沐浴着我的身心一般。我在现场中再三让我的同伴注意祭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资料的录像,也是基于对这一资料之获得的无比珍视。我想象不出在我身边,居然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周礼仪规,且是这样年复一年。可以肯定,这将是阳新传统文化又一瑰宝,我感谢我的乡亲,是他们孜孜以求,为传统文化的保护默默地奔走着,奉献着;也是他们为着阳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传播着和执着的重复着。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8 18: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伍氏宗祠的社戏
      伍家祠的祭祖活动,每年分为两次,春社秋社各祭一次。而春社则改在立春第五个戊日之前一天,简单致祭,不唱社戏。至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也要作简单的致祭,那是完全为着纪念先祖伍子胥的诞辰。秋社则是既致祭,又唱戏,且是三天三夜。应该说伍家祠的秋社活动场景恢弘,形势壮观,影响广远的。
        若问伍家祠为什么春社不及秋社,可以从伍氏宗祠的一副对联找到事情的原由。
芦花渡,渔丈人,赠羹敬英雄,覆舟溺水,义胆侠肝藏姓氏;
漂阳溪,浣纱女,馈食怜豪杰,抱石沉躯,淑贤贞烈隐芳名。
       伍氏族谱上记载伍子胥有贾、彭二位夫人。而在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掉伍员(伍子胥)的父兄后,伍子胥闻信逃难,昼伏夜行。就在伍子胥过韶关期间的逃匿过程中,既遇到过一名好心的渔丈人,为伍子胥摆渡;更有抱石沉躯的浣纱女,怜惜英雄馈食赠汤,以死赴义。尽管渔丈人和浣纱女与伍子胥只有一面之缘,然而两个大义人物却在伍子胥心头种下了恩仇必报的火种。故而,伍子胥在吴国获得荣华富贵,娶妻生子以后,嘱咐子孙后代,永远不忘渔丈人和浣纱女的恩德,每逢秋社之期,必要与祭祖一起祭祀恩人,演唱社戏,以表伍氏永世铭记恩人大德的忠义之心。
       伍子胥虽是春秋时期人物,其忠义肝胆早已名扬四海。而在阳新国和伍家祠传承的一脉之伍氏子孙念念不忘祖训,堪为人文精华。今年伍氏宗祠管理委员会,伍氏显泰户祭祖活动请来了阳新一民间剧团演唱传统戏,国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赶看热闹。或许,他们当中许多人不知道伍家祠秋祭的仪规及其中的文化内涵,也不知道伍氏宗祠每年唱社戏的来历,但他们每年都期盼着伍氏宗祠的社戏,却是真真切切的。如此年复一年,这也不乏为一种文化浸染,待到他们对社戏的了解逐步加深,对于社戏里面传播的传统文化散发出“真、善、美”沁人的芳香,我想伍氏宗祠社戏的余韵,会更加绵长。
       那日,我们期待已久的社戏——《卷席筒》,也在秋风中开锣了。戏台上那副对联印入了我的眼帘:
管乐悠扬,好戏连台三昼夜;
弦歌嘹亮,玉音频奏九重天。
四、伍家祠社戏活动中的楚俗文化
      据有关资料记载:社日由春社和秋社组成。春社以立春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之后衍变为二月二(俗称土地公日),二月初八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等多种说法。春社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好收成,或祈雨求晴,或祈求消灾,或娱神娱人,或婚恋求子,或赢得胜利,或祭拜五谷之神。故而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战国时期楚地诗歌总集《楚辞》中《九章·惜诵》篇记载:“祷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思美人》篇中记载:“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南北朝时,荆楚一带,“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社)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
      显然,伍家祠在秋祭之时,其献胙的猪、羊牺牲品亦是如同古时之原始贡献。可见伍家祠致祭之俗,上延古风。
       而社戏,又称社火,为南宋遗风。主要是以村落为单位,村民集资演社戏。伍氏宗祠传承此风,有其宗族内部的特殊原因,亦有着南宋以来的荆楚文化痕迹。在伍家祠社戏活动中,祭祀完祖宗之后,则有合族聚餐之俗,合族男女老幼,相聚一堂,互致祝福,具有典型的敦亲睦邻的内容。我们不妨将这一习俗定义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有益的组成部分。我在参观伍氏祭祖活动仪式中,听到宣读祖训词时,非常推崇。谨录如后,其大意为一要思源报本,敬祖尊宗;二要敦亲睦族,兄友弟恭;三要奉上至孝,待下慈仁;四要崇耕敬读,勤俭为荣;五要戒嫖戒赌,开创文明;六要循规蹈矩,依法遵行;七要男女有别,勿败人伦;八要鉴盗杜窃,修身立本;九要谦虚谨慎,息事宁人;十要经文略武,永振家声。细读伍氏“十要”祖训,我似乎再次洞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光芒。这是不是惟楚有才的文化根脉之所在呢?!作为伍家祠之后人的当代军事家伍修权已作出了回答,我想诸君一定也有着自己明确的回答。




二0一二年十月二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92

21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250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2-10-9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
恭喜近几年社戏文化又日益繁荣,渐渐被各地人们所喜欢。
看到戏这个字,就想起老家的梨园之风,故乡也因戏曲而生出沉甸甸的思念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9 15: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0

主题

1

帖子

12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2012-10-16 16: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真好!今年的秋祭我们网站一行10人也参加了,也许还和楼主见过面。
你的帖子已经被我转载到中华伍氏网http://bbs.chinaw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2-10-30 16: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传统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27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www.chinawu.net 发表于 2012-10-16 16:05
楼主写的真好!今年的秋祭我们网站一行10人也参加了,也许还和楼主见过面。
你的帖子已经被我转载到中华伍 ...

欢迎先生多回来看看,下次再见可要喝一杯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218

主题

3678

帖子

474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743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2-10-29 0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

拜读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31 2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箫 发表于 2012-10-29 00:28
欣赏好文

拜读受益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1098

主题

9456

帖子

51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10-31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林也夫 发表于 2012-10-30 16:34
保护传统文化。

我们要担负起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