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版主
   
- 积分
- 3001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10年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武汉城市圈等重大机遇,咸宁正努力打造一座宜业、宜居、宜赏的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金秋咸宁,桂香泉暖。今年9月21日至23日,以“时尚、浪漫、低碳、健康”为主题的中国·湖北咸宁第四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成功举行。
近几年,咸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湖北前列,有几项指标连续5年夺得全省第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还获评湖北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
随着武广高铁、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2座长江大桥、5条铁路、10条高速公路和一级路、8大港口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咸宁率先进入高铁、城铁时代,极大地提升了咸宁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咸宁,已成为湖北发展较快、变化一新的城市。
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咸宁在武汉城市圈中被定位为低碳产业示范区,随后又跻身湖北省首批两个低碳经济试点市之列,利好政策带来优势叠加,先行先试的使命,为咸宁发展低碳产业建设“香城泉都”赢得了先机。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咸宁‘两型’社会建设、绿色产业、旅游产业、城市建设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发展形势很好,可谓‘万事俱备,东风浩荡’。”
走统筹均衡之路,追求绿色GDP,咸宁首先在低碳发展理念上形成了共识。该市编制完成的《湖北省咸宁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把咸宁打造成武汉城市圈内最有活力的“两型”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温泉主题旅游名城,并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时间表。
咸宁强化全域统筹理念,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低碳发展格局。一方面,加快建设市区发展功能平台,增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低碳发展的带动力;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县域发展功能平台,力争把县域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低碳经济示范区。
按照高碳改造、低碳升级、无碳替代的思路,咸宁切实做好了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这3篇文章。5年来,咸宁依法关闭“五小”企业100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17.5%。
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咸宁特别注重引入信息、资本、人才、科技、管理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度。近4年,该市累计引进项目1629个,到位资金474.4亿元,一大批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知名企业为咸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新鲜血液”。
依托绿色资源,拉长低碳产业链。咸宁市目前核电、火电、风电、水电、生物电能、抽水蓄能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一应俱全,绿色能源开发势头强劲。
随着低碳产业强劲崛起,近4年咸宁GDP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4个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增长了近2倍。
“民生是香城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两型社会’的落脚点。”根据群众的愿望,咸宁市中心城区累计投入15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2.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同时,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惠民政策,让咸宁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新增就业岗位,鼓起百姓腰包;优先发展教育,丰富群众头脑;提升医疗水平,强健市民体魄;促进社会公平,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咸宁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上开始走向全省市州前列。
咸宁市委书记任振鹤说,“十二五”期间,咸宁将牢牢抓住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
因地制宜谋新篇
城市规划,关键是认识用地所“宜”。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土地资源规划,关键是认识用地所宜。咸宁森林覆盖率52.3%,是发展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的优厚自然资源,最宜以植物种植创造宜居、宜游的人居环境。
咸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城市定性为:鄂南门户,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工、贸、旅游城市。而进一步推敲:温泉和桂花都是从地宜中产生的,有特色但不是独一无二的,唯咸宁山水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香城建设要悉心打好四张牌。
判断一个城市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五宜”,即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和宜游。针对咸宁香城建设,我建议:
打好开放牌—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让咸宁区位优势明显,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内整合和配置资源要素;打好社会牌—规划是城市第一动力,应把社会发展、建设和管理规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好文化牌—桂花和温泉是咸宁的两大特色资源,把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业,须以文化为主题,以生态为主线,构建“香产业”体系;打好旅游牌—发展旅游是提升城市品牌的前提。旅游是现代服务业体系,其关键是软环境,核心是软功能,根本是软实力,本质上就是“服务”。
—中国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要从历史中汲取城市独特的内涵。
咸宁经历了飞速发展后,应该放缓脚步,回顾一下过去,从历史中汲取丰富香城的内涵。
咸宁将“香城”和“泉都”两个概念作为战略目标。如何使这两个不具备唯一性的资源,拥有唯一性和独占性,好的办法就是从历史当中寻找它的自身,使它的形象更丰富,更丰满,更深厚。
咸宁的文化特点可以用楚头吴尾来概括,是楚文化和吴文化的结合点。
温泉代表咸宁的生活品质,如果将赤壁、嘉鱼等地的温泉与这些历史文化积淀相结合,它就具有唯一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
建设一个生态文化超前的城市。
文化的话题,已经不仅是环保话题、建设话题,也是关于宜居等社会学话题。咸宁成为生态城市的典范,实在令人惊讶。希望咸宁能保持下去,在我下次来的时候,见证咸宁的生态文化上个新台阶。
—著名学者余秋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