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爱好对弈。象棋、国际象棋、军棋、跳子棋及后来的围棋,都可厮杀得脸红耳赤,昏天黑地。尽管没上级也没入段,也没有过为国争光的辉煌战绩。甚至还是常败之将,却依然如故。真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因此,看到谢添的倒笔书法:棋乐无穷、顿觉概括精当,是那么一回事儿。无乐谁还对弈? 然而,我记忆最深的棋却不是能够上台面的象棋、围棋,而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棋:成三棋。说得丑,那时我们仅见过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象棋还是在“高手”的欺辱下开始偶尔为之的。要么让车马炮,有的甚至不要所有车马炮。你不下,别人还不屑一顾哩!人一挪开,自然有人争着上。所以记忆最深的对弈不是下象棋的溃不成军,而是过足棋瘾的成三棋。 成三棋号称为棋,却没有固定的棋盘,也没有固定的棋子,亦没有成品出售。然而它却无处不在。在田头地边,随便席地而坐,即可开辟战场。在地面画上一个棋盘,随手捡起泥巴石子作棋子即可开战。有时甚至将稻草一掐也能成为棋子,只要能分辨出子属何方就行。如此简单的棋,没有深刻的理论垫底,也没有炙手可热的巨额奖金能拿,更没有九段棋圣和国际特级大师的荣誉可得,更不可能有师传口授,因此显得很土气。直到现在,我仍然没看到谁为评职称而编一部成三期名谱出来。正是因为土气,它显得很普通,因而广受群众喜爱。只要稍微看上几盘,即可成为先锋勇士去上场拼杀。那时候,我所在的方圆几十里,可以说男女老幼人人皆懂,个个会下。成三棋的棋手到处都是,大家都是对手,也都是棋友。而且,下成三棋是不能让子的,先下还必须猜拳才能定夺。在棋盘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世俗成见之说。男可与女较量,幼可与老抗衡,谁下输了必须俯手称臣。因此,下成三棋是最平等自由的。 下成三棋为二人对阵。每人九粒子。在一个三个“口”和四个十字构成的类似回字型棋盘的二十四个交点上落子。一方三子一线即为成三,要吃掉对方非成三的任意一子,直到把对方子吃完才能获胜。成三一旦下成梭马三,即一个子走一步退一步都有三成是最佳战阵,基本上能置对方于绝境,九粒子经不得几吃!梭几下就全军覆没。对付梭马棋的绝招就是营建十字三,让其吃一个再成三反吃一个,破掉“梭马三”。成三棋基本上没和局。如若下成和局则是成三棋的最高境界。因为谁也无法成三。不过这时后手常常讥笑先手的棋臭。正是因为成三棋姓土,名下里巴人,它在乡村便有大市场。经常有冤家对手捉对厮杀,有时通宵达旦。围观者也不少,一是学习棋艺,二是凑凑热闹,三是打发时辰。村里美珍姑娘人长得漂亮,成三棋也下得潇洒,一旦下赢,总是喜欢将垂在胸前的长辫子往后一甩。我们当时称她的辫子为马尾巴,总想不让她翘马尾巴,挖空心思设置梭马三陷阱,让她不能趾高气扬地甩辫子。我们发觉她棋艺一般,经常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但不知何故,她在黑娃面前却是常胜将军。此奥秘直到我听到黑伢的赞美:那辫子从脸上扫一下人特别舒服。我才得知其败缘由,而这就标志着我已告别少年! 若干年之后,我们的体育竞技日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起来,象棋围棋等也学会了。虽说也很激烈,也很投入,但我总觉得鼎盛时的成三棋下得最为火爆。一旦细想,则会发现,在那一切成为荒芜的时候,下里巴人的成三棋竟是荒芜地带上生长出的一点新绿!可见,民间流传的成三棋,不仅有其体育运动的竞技功能,还有享受精神生活的文化政治功效!要知道,我们从成三棋身上得到过多少欢乐! 然而,成三棋如今已成为昔日的梦幻记忆,基本上没人下了。虽说它还没有失传也不可能失传。前不久,我返回乡村,突然心烧,想找人对弈成三棋,却找不到棋友。大家都忙于打扑克,忙于搓麻将,一律是打“有意思表示”的牌。目睹此景,我百感交集,不由想起有关成三棋的故事,心中一半是亲切,一半是怅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