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134|回复: 10

散文-----沔牯佬(投稿熊唤军老师)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6

102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630
QQ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2-10-10 18: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敢冲敢闯,好,沔阳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6

365

主题

6760

帖子

518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85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10-17 1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请老大指正
                                                  走马观花读“沔城”
                                                           ( 一)
        沔城,沔阳城的简称。在春光明媚时节,有幸走进它,虽说走马观花,但也让我觉得放下了一段向往,了却了一桩心愿,也值!因为它在历史上与故乡天门(古称竟陵)有着诸多历史渊源,长久已来,心中积聚着一种想解读它的渴望。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书中有一处提到沔阳这一地名,出于地缘关系,引起了我的关注。书上说刘备兵败当阳后,无法实现走荆州的计划了,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路而走”。“汉津”嘛,这应该好理解,就是汉江的渡口,投汉津就是从汉江的某一渡口渡过汉江,“望沔阳路而走”是为了往夏口逃,因为那里有公子刘琦驻守。书上说的“望沔阳路而走”,从地理路线上说将沔阳路理解为后来的沔阳县(现为仙桃市)也不为错。问题是从当阳经过沔阳到夏口是不必渡过汉水的!为什么 “走沔阳”要“投汉津”?投汉津过沔水与“望沔阳路而走”岂不南辕北辙么?多少把人弄得有些糊涂了。
      还有,现在的沔阳(沔城)明明在沔水(汉江的别称)之南,按“山南水北谓之阳”的说法,那么“沔阳”地名就明显“名不符实”,更让我耿耿于怀了。
     后来看到很多资料记载说沔阳建制只有近1500年历史,而从刘备当阳长坂坡大败至今差不多1800年了!也就是说,刘备当年兵败长坂坡之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沔阳路!看来,小说毕竟是小说,当不得真的。但小说家既然要这么写,想必也有他的理由,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较上一真也未尚无益吧。
     追根究底一查,小说家要这么写还真有他的缘由。虽然在三国时这里没有沔阳这一地名,更不谈“沔阳路”之说。但历史发展从三国、两晋之后,到了南北朝时候,南朝地少民多,不大好管理,时常出些乱子,官员少了管不过来。这时梁武帝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了一法,将各行政区划划小,实行分而治之,将原来的大郡、大县统统一分为几,大郡改小郡,或者干脆县改郡,再在下面设县,从而便于管理。在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将竟陵郡分置出沔阳郡,也就是将原来的竟陵郡一分为二,沔阳郡领云杜县——这才是沔阳郡建制之始,沔阳作为地名在江汉平原第一次出现。这说明沔阳作为汉江下游的地名的产生是在“三国”之后两百多年的事,而将沔阳由州(郡)改为路更是一千多年之后了!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沔阳路之说,正是罗贯中老先生将历史事件“现代化”了,沔阳路的出现正是元朝罗贯中生活的年代才有的。行文至此,想起难怪现在的新编历史影视作品中,那剧中男女穿着古装,说着一口新潮的汉语,做着与历史毫不相干的勾当,原来都是从罗老先生那里学来的了!不过,他罗贯中并没有把刘备东逃的路线弄错,除了“望沔阳路而走”是妄加的外,其他则采用了《三国志》上的说法,“斜趋汉津,适与关羽船会,得济沔。”这一群残兵败将的确是北渡“沔水”,走的的确是“沔”之“阳”。而且有人考证,当时走的还是汉江的岔流大襄河(即牛蹄支河)之北,难怪在牛蹄支河沿岸至今留有“诸葛岭”、“留驾河”等许多遗迹呢。
        现在的沔阳在汉江(也称沔水)之南,如前所述,阳者,山之南水之北也,比如长江之南有“江阴”,淮河之南有“淮阴”,如今这地处沔水之南的“沔阳”为什么不叫“沔阴”,而成为“沔阳”了的呢?
一查典籍,也是事出有因。上面说了,沔阳建制之始是为了便于管理从竟陵郡分置出来,而竟陵城在沔水之北这是没有疑义的。最初,沔阳郡建制时领云杜县,而所领之云杜县又在什么地方呢?史籍载:云杜县由“西汉置,故治在今湖北京山县新市镇,属南郡。东汉、曹魏、晋因之。刘宋属竟陵郡。梁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为沔阳郡治所。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废云杜县。”这就太清楚不过的了,分置之前,竟陵郡辖地在沔水南北,分置后的沔阳郡因为最初治所在京山的新市,比竟陵还要靠北,理所当然在“沔”之“阳”。只是到了唐贞观年间才将郡(州)治所迁入沔阳城(尽管它已在沔水之南,但没有用沔阴,仍用沔阳),而且管辖范围也不是“领云杜县”之沔阳了。所以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虽然把当时地名用在了历史事件中,但方位、路线并没有错。后来尽管管辖范围不断变迁,行政级别郡、州、府、路、县几经变化,它的治所也忽而竟陵,忽而沔城(只是再也没有回到新市),走马灯似的变来变去,但是这沔阳的叫法并没有因为治所的改变而一会“阴”一会“阳”,始终沿用沔阳。直到公元1986年,沔阳县改市,并且是改为仙桃市,沔阳——这一在江汉平原沿用近1500年历史的地名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上述这些都是在我走进沔阳城(沔城)之前的释疑解惑。其实,关于这沔阳的地名,追索之下,还有些题外的话,那就是在这汉江的上游,更早的时候就出现过“沔阳”、“汉阴”等地名, 最早依沔水取地名的恐怕要数陕西的沔阳县(今为勉县)了,那是西汉时期的事。直到我们这里的沔阳郡出现后77年,即隋开皇元年撤销。也就是说,沔水上游的沔阳县与中下游的沔阳郡并存了77年。因为它地处沔水之北而得名。再稍微往下,在汉中和安康之间还有一汉阴县,其最初的县城位于汉水南岸的社溪,今石泉县与汉阴县紧邻的石泉嘴,因地处汉水之南,故名汉阴,后因汉水泛滥,城池被毁,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县城迁至汉水北面100多里的新店(即今县城所在地),与我们这里的沔阳恰恰相反,仍沿称汉阴至今,这就出现了水北的称“阴”,水南的称“阳”的有趣现象。
                                                                   (二)
      在解除了心中的疑惑之后,剩下的就是对它的牵挂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起落的名城,历史又为我们沉淀了多少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呢?在我的映象中,这座作为郡、州、府、路治所达800多年,兼县治1000多年的名城,应该是遗迹遍地,文化灿烂,光鲜耀眼的。
      当我满怀希冀地踏上这片热土,走进各处遗迹,细读名胜古迹时,不禁遗憾多多,感叹多多。这里尽管在各处路口设置了诸如“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孔圣庙”、“司马桥”、“沔阳古城”等等指示标,格外醒目。但真正走进去细品时,却发现这些金碧辉煌的建筑竟然没有一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而是今人根据历史记载乃至传说新建而成。这新建的“古迹”虽然也能让人感触些微的文化氛围,但它终究难能产生历史的厚重感,更多的则生出些苍凉与失落。文献中记载的真正古迹都毁于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战火。据说最后也是最为严重、彻底的毁灭在于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那场战争过后,这里几为一片焦土了,哪来遗迹可言!
        那天我们一行驱车风风火赶往沔城,第一站就是慕名进入“大汉皇帝陈友谅”故居。当车停门前时,却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座道观,门楣上分明写着“玄妙观”三字,再向下看时,才在匾额下方发现了“大汉皇帝陈友谅故居”的横牌。真是孤陋寡闻了,是陈友谅曾经住在道观里了,还是道观占领了陈友谅的“私宅”?走进去看了说明才知道,陈友谅在与朱元璋战败于鄱阳湖中箭而亡后,沔阳州指挥使沈友仁于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 将其故居改为玄妙观。不过,当年改为玄妙观的殿宇早在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是公元1984年集资重建的,它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四殿三亭,内立陈友谅石刻像,由天门人程远斌书“大汉陈友谅”五个大字很是吸引这帮天门佬的眼球。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里藏有的那只二百公斤重的铁釜,据说是陈友谅故物,虽然釜底已锈掉,也不管是否就是陈友谅的故物,但肯定是一件古物,尤其是一件古代军中的古物是无疑问的。遥想当年,这只军釜随了那威武的军人,金戈铁马,经过了几多战阵,受过了几多血与火的洗炼,现在虽已锈迹斑斑,静卧眼前,作为曾经的军人,我还是对它顶礼膜拜的。
       离开这里,虽然看了新修的“复州”“古” 城门,还有“诸葛亮读书台”“诸葛武候祠”等等“古迹”,但都未能引起我更多的兴趣。是不是因为这些“古迹”着实太过于新了些呢?
     据说现在为了把沔城打造成该市的名片,成为鄂中的旅游胜地,正在集思广益,整体规划,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更加热闹,更加耀眼的吧。
                                                         (三)
      在回来的路上,我静静地想着,沔城一游,留给我的是什么?是遂了心愿的满足?是被历史戏弄的遗憾?还是别的什么?实在不得而知。不知就不知,也就罢了。但心头挥之不去的是,我们的古人包括那些建了沔阳古城和那些又毁了沔阳古城的人们,为他们的后人留下了些值得思索值得传承的精粹呢?而眼下的芸芸众生又想为后人或将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人们似乎习惯于使用“打造”一词,愚以为有些东西可以打造,有些东西是无法打造的,比如历史文化,尤其是传承久远的历史文化,靠的是历史的沉淀。比如温室中培育的花朵,美则美矣,但你只能在温室中欣赏,如果你别出心裁硬要把它弄来装扮严冬的广场,不出几天它就会香消玉殒了。
      车过天仙大桥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题外话从而结束了此次旅行。今下“天、仙”两地的人们常爱争些闲气,两地相较论些无谓的短长,殊不知,历史上“竟、沔”本来就是一家。两地文化、历史谁能将它割断?过去没有,将来恐怕也不可能。认认真真地从我们祖先那里吸取些精华,让她发扬光大才是正理!
                                                              201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0

882

主题

6754

帖子

675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0-10 11: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沔    牯    佬
   
    陆令寿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他的大作《沔阳之“沔”》,好评如潮。陆先生在文中说沔阳人自称为“沔骨佬”,也引发一些“网虫子”讨论,究竟是写着“沔骨佬”,还是“沔古佬”?作为沔阳人,我过去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人家喊我“沔古佬”,贬多褒少,或者逗笑而矣,于是哈哈一笑,也懒得“理论”。读了周古平先生的《九头鸟》一书以后,觉得周先生实在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把“九头鸟”塑造成了堪与“哪吒”媲美的“精灵”,让这个多少有些嘲讽湖北人的称谓“面目一新”。记得读作家叶君健先生的传记时,看到一则轶闻,红安人叶君健谈恋爱时,侦察到岳母不喜欢“九头鸟”,第一次上门,岳母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是湖南人,岳母特别高兴:湖南人,伟岸、刚烈、“骡子脾气”,好啊!待到岳母知道叶先生是湖北人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叶先生是著名作家、翻译家,“九头鸟”没什么不好啊!
陆令寿先生在《沔阳之“沔”》里写到了老作家碧野下放沔阳时,写下了散文名篇《静静的排湖》。我正好出生在排湖南岸,小时候无数次随父亲北上排湖“讨生活”:摸鱼、踩藕、摘莲蓬;我也收藏了碧野先生的一系列大作,当然包括《静静的排湖》,我的乡亲、杂文家鄢烈山先生也写有对排湖美好回忆的散文。碧野先生在他的“排湖系列散文”里有一篇《我怀念的是牛》,记叙了他对四头牯牛的仔细观察:性格各异的三虻子、大青牦、小青牦、二青牦。静夜细读,思之再三,觉得四头牯牛的个性,正好象征着沔阳人的性格,这也许正是碧野先生大作“意象”的高妙之处吧!于是,我大胆提议:“沔古佬”应该写作“沔牯佬”:
碧野先生在《我怀念的是牛》里写道:“三虻子拉着满车堆成小山似的庄稼,昂首阔步,气概非凡。秋风凉爽牛蹄疾,它觉得四蹄生风。”“昂首阔步、气概非凡”,这应该是沔阳人的第一个性格。长眠在武昌长江大桥边的陈友谅,就是“昂首阔步、气概非凡”的沔阳人之杰出代表。这个洪湖岸边的“鱼花子”,念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操起桨、驾起船、扯起数丈风帆,和“小和尚”朱元璋争夺天下,在鄱阳湖一决雌雄,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一个唱“凤阳花鼓”,一个唱“沔阳花鼓”,旗鼓几乎相当。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在陈友谅的墓前竖起“天定人修”四个大字,真的就是“天定”么?!“天定”老朱应该是当和尚。辛亥志士、沔阳先贤、“湖北三怪”之一张难先,民国时出任过浙江省省长。就是这个张先生,当他看不惯“昔日同志多已分道扬镳”时,毅然回到沔阳乡下接阳村,放鸭子、种蔬菜、教蒙馆。急流勇退,进退自如。是何等“气概”,是何等潇洒!
“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干起活来,闷头苦干,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吃苦耐劳、闷头苦干,是沔阳人的第二个性格。我的朋友达度、洛沙先生写了本《仙桃体操神话》,讲述了在“牛背上学板翻叉”的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夺得世界体操冠军的故事。这本书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比这个奖更能让我记住的是冠军们“吃的苦”,请看:杨威10岁时仍然细胳膊细腿。膝盖骨比较大,两条腿伸不直,正看呈X型、外八字,侧看呈弓型,倒立时并腿动作一点都不美。教练彭友平为杨威设计出“绑腿整型法”,每天睡觉前,用纱布把杨威的双腿绑上,有时还压很重的东西,第二天杨威起床,双腿麻木, 彭教练为他按摩半个小时,杨威才能迈步。……正是这种吃苦精神和超人胆识,才铸就了杨威的一双铁腿,使他的腿部力量居世界第一流。我身边的一位沔阳籍正省级领导,他最初的第一份工作是生产小队的记工员,从生产小队的记工员到正省级领导,相距“十万八千里”,他成功的秘笈是什么?一件小事告诉了我答案:1998年湖北防大汛,这位领导是省防指指挥长之一,他在省防指足足吃住了83天,虽然他的家近在咫尺,他也没有回过一次,时时刻刻盯在湖北防汛的大局上。我作为见证人,从内心里感佩他的闷头苦干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碧野先生赞扬“小青牦精干。它个子小一些。但非常结实,浑身闪耀着青春的光泽。它精力饱满、机警灵活、锐敏勇捷。”精干,应该是沔阳人的第三个性格。仙桃(沔阳)国土面积不过2538平方公里,人口近150万,和普通的县市差不多。但她却拥有35家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达到了7.6亿美元。仙桃的发展也一直走在全省县市前列。台资为什么“扎堆”仙桃,台湾顶尖级的企业旺旺、健鼎、康舒为什么看好仙桃?关键在于仙桃人精明强干!他们搞“交钥匙工程”,先把厂房建好,企业“提锅上灶”;搞秘书式的参谋、保姆式的服务、警卫式的保护、兄弟式的关爱;他们搞五个“零”:委托代办零收费、各类服务零距离、基础设施建设零负担、承诺兑现零障碍、项目建设零干扰;他们市领导大年三十驱车上千里去给台商拜年,……人心都是肉做的,在比较了多地以后,台商当然首选仙桃。台商的用工在仙桃、税收在仙桃、消费也在仙桃……算大账,仙桃还是划得来!——仙桃人,精干!精明!
碧野先生在《我怀念的是牛》里“调侃”道:“二青牦狡黠(xiá)。……它喜欢开玩笑,爱抵人。拉它的时候,要提防它,放长绳,离它远一点。要不,冷不防它从后面给你一抵角,它寻开心,你可受不了。”碧野先生说的“狡黠”,更多的是戏谑,饱含爱意,并无贬斥之意。狡黠,或者叫“小聪明”,也可以算仙桃人的一个性格吧!我的朋友楚良先生应该算得上“狡黠”或者“聪明”的代表。他本是民办教师,1983年发表了《抢劫即将发生》,在全国引起反响,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沔阳县委打算录用他为国家干部。这当口,荆门市开出更优惠的条件:全家转商品粮, 老婆以及成年的孩子都安排工作,提供一套住房。楚良当时正抽调在沔阳县委组织部,和我一起写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他两不得罪,也两不推辞,谁先办好,就“投靠”谁,把沔阳人的个性张扬到了极致。荆门市先办好了,他就作为人才被荆门引进了,供职于市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他在荆门创作的戏剧《荷花洲头》、《贺家桥边》曾获得第四届文华剧作奖、全国小品大赛奖。没有给荆门市的领导丢脸,也为沔阳人争了光。后来,杭州的条件更优越,同时也为了“迟来的爱”,他又去了杭州,住在西湖边的“耕舍”写作出版了有关沔阳生活的长篇小说《我的乡村小学》、《天地皇皇》。仔细一想,沔阳人还是划算!
真的! 沔阳人就象水乡极普通的牯牛一样:敢冲敢闯、勇猛顽强,吃苦耐劳、闷头苦干,精干精明、善于变通。真该在仙桃城区的某一个地方,塑一尊四蹄生风、威风凛凛的大牯牛作城雕,就叫它“沔牯佬”,和深圳的“拓荒牛”一决高下。别忘了,在基座上镌刻碧野先生的名篇《我怀念的是牛》。
(2012—9—28)
(陆令寿先生的《沔阳之“沔”》,刊《人民日报》2012年9月22日第8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153

帖子

26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64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0-13 14: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涂老师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0

882

主题

6754

帖子

675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0-16 08: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晖 发表于 2012-10-13 14:13
拜读涂老师大作!!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18

帖子

7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7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16 16: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谢谢!{: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0

882

主题

6754

帖子

675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7 1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熊老师!本文刊在11,31日湖北日报副刊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459

主题

3440

帖子

305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8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7 12:2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涂家老大 发表于 2012-12-7 11:31
谢谢熊老师!本文刊在11,31日湖北日报副刊上!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6

365

主题

6760

帖子

518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85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2-12-10 23: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涂家老大 发表于 2012-12-7 11:31
谢谢熊老师!本文刊在11,31日湖北日报副刊上!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76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爱心社理事会副秘书长

Rank: 8Rank: 8

积分
15590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12-11 2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