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葭颦(左一)和湖北爱心社志愿者把资助款送到贫困学生家中 图为:葭颦和爱心社志愿者走访核实贫困学生情况
中秋、国庆长假第一天,吴莺顾不上与家人一起共度佳节,她要忙着联系武穴市的部分乡村中小学,安排湖北爱心社资助第十三批贫困学生的走访调查事宜。
她是一位普通的女性,月工资仅千余元。但她却投身民间公益助学事业,发动上千名志愿者,收集贫困学生资料,通过网络为他们寻找一对一长期资助人。6年来,她和志愿者们通过这一方式,共筹集善款110余万元,对502名贫困学生给予了长期资助。
绝大多数志愿者、资助人和受助学生,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和职业,只知道她叫“葭颦”,湖北爱心社发起人。
网络人气写手 投身公益事业
吴莺是武穴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办公室负责人。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她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完,又向同事交待了一下,匆匆出了门。
原来,她和几名志愿者约好,当天要去调查核实几名贫困学生的情况,并回访一名正在接受资助的贫困女生,还要给一名贫困学生送资助款。这时她不叫吴莺,而是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葭颦。
记者随同采访。在该县大金镇大梅村冯竹林垸,葭颦一行找到受助女生的家。孩子正在上高中,家里只有64岁的母亲,因耳部疾病,交流困难。邻居热情地告诉我们,孩子的父亲在附近砖厂打工。
深一脚浅一脚走过道道田埂,在路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67岁的冯锡亮老汉。他说,他和老伴没有生育孩子,女儿是领养的。她特别争气,在市里最好的高中念书,成绩名列前茅。“感谢好心人一直以来的资助,但女儿读高中了,我得准备点钱,供她读大学啊!”冯老汉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砖厂打工,一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回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善良在潜藏。能够拨动善良之弦的,是爱。”葭颦对记者说,正是这样的爱心,让她这名曾经的文艺女青年,走上了慈善之路。
葭颦是武穴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写作,在网上拥有大批粉丝。2006年4月,一直在荆楚网东湖社区发表随笔类文章的她,听说东湖社区爱心之旅版块人气不高,主动要求接过版主一职,随后宣布成立湖北爱心社,开启以网络为主要媒介的助学活动。
通宵达旦工作 双眼差点失明
葭颦外表纤弱,内心却十分执着。在志愿者眼中,她做起事来颇有点“拼命三郎”的味道。
一开始,她的爱心事业,就连身边的同事、朋友都没几个人知道。“担心别人说闲话,所以大多是下班或休息时在家里做。”葭颦说。
但消息还是很快传开了。有人讥讽她是为了名,有人质疑她是为了利,甚至有人冒名对她侮蔑诋毁。
艰难的时候,家人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一次,她获得一部手机奖励,于是跟母亲商量,“妈妈,我想把手机拍卖,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好吗?”妈妈说:“好!不够的话,我也出200块。”
葭颦十分感动,“妈妈的退休工资只有400多元,老人家一辈子非常节约,却十分善良,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业余时间走村串户,核实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晚上还要整理资料发到网上,为他们寻找合适的资助人。大量繁琐的工作,让体质本来就不好的葭颦,多次病倒。
2007年,爱心社工作渐有起色,全省各地的志愿者将大量的贫困生资料收集汇总到葭颦手里,她只能通宵达旦整理。时间长了,她的眼睛出现不适,看东西模糊不清,并伴随头疼。一天早晨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眼前一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见了。
她赶紧到武汉就医,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眼压高达50多mmHg(正常人眼压为11—21mmHg)。经过治疗,葭颦的视力恢复,但却落下病根,一劳累就视力下降、头疼,只能长期服用降眼压药物维持。“现在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加班了,好在志愿者们帮我分担了大量的繁琐工作。”她说。
经济资助搭桥 强调心灵支援
湖北爱心社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不限于经济方面。“葭颦阿姨,我家也有不少亲戚,可他们嫌我家穷,看不起我和爸爸,不肯跟我们交往,更别说帮我们了……你们和我素不相识,却肯资助我们,我非常感激。可是阿姨你知道吗?其实,只要你们肯跟我交朋友、交心,肯给我尊重和爱,我宁愿不要资助款……”一封受助学生的来信,让葭颦感觉到贫困学生心灵援助的迫切性。
于是,葭颦和湖北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决定,以经济援助为切入点,给予贫困生以心灵上的援助,让孩子们更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平时他们除了进行走访、回访、反馈等繁重的工作外,还要说服受助学生与资助人进行书信交流,特别注重与贫困生进行真诚的沟通。
2010年,得知部分贫困学生想看世博,葭颦和志愿者们决定,自费评选组织优秀受助学子看世博。这一决定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不乏反对之声。有网友发帖称:“我自己的孩子都没看世博,你们居然带贫困生去看世博?这些钱该买回多少小猪仔?太奢侈了!”
葭颦的态度十分坚决:“如果说自己的孩子没看世博,贫困生就没资格看世博,就是轻视贫困生。贫困生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尊重。我可以不带我的女儿看世博,但一定要带这些孩子去,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激励他们更加发奋努力……”
葭颦和志愿者们的爱心激起强烈反响,在上海、湖北等地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湖北爱心社优秀学子暑期世博行”活动顺利成行。
爱心妈妈善举 拨动心灵之弦
“葭颦阿姨,我上学期的积分排学院第十名,拿了B项奖学金,还有一万多元助学金……”新学期刚开始,正在上海交大读大二的胡琴,给葭颦打来电话报告喜讯,并表示想资助一名贫困学生,被葭颦劝止。“葭颦阿姨,得知你最近病了,我很担心。我已经拿到计算机证书了,今后再有好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阿姨你一定要保重身体,要亲眼看着我们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回来帮你啊……”在潍坊大学就读的吴锦军来信。“葭颦阿姨,在网上看见你们又去走访了,太辛苦了!你真是我们的‘爱心妈妈’……”在淮北师范大学上学的王必建来信。“葭颦阿姨,我参加了‘阳光学校’,就是周末去贫困山村小学助教的兴趣小组。报名时,老师问我原因,我说到了你,说到了湖北爱心社,说到了我受到的资助……”在吉林大学就读的饶雅倩来信。
……“这些来信、来电,让我感受到巨大的欣慰。每当累了的时候,我总喜欢翻出这些信来读,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股暖流,觉得很有成就感,身上重新充满力量。”葭颦说。
葭颦和湖北爱心社志愿者们的努力,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肯定。今年初,在“2011感动中国感动网友十大母亲”网络评选中,葭颦以高票当选。
这个行走在民间公益助学之路上的弱女子,靠着善良和坚持,拨动着众多爱心人士的心弦,奏出了一曲感人的爱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