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颤 ——家访日记一则 开学初,班上总有一位中年妇女在一个小男孩的座位旁听课,她消瘦而白皙的脸庞流露出怯生生的表情。课堂上她总是随着我的讲解时而督促孩子认真看书,时而鼓励孩子举手发言。有时,小男孩稍有不认真,她还会面带愠色地掐他一把。见此,我只好在教室里多放了一把椅子,只是我刚刚接手这个班,和学生及家长还不熟悉。但一来二去,倒是和这个孩子的妈妈有些接触,慢慢地我对她也有所了解。 这个小男孩叫吕晗,爸爸吕现国是河南上蔡县人。妈妈姓吴,是我们本地人,娘家离学校不远。吕晗在我们班上算是“大学生”了,他个子挺高,眼睛又黑又大,皮肤像他妈妈,细嫩白皙。只是小小年纪头上竟有了少许白发,从他的衣着可以猜测他的家境不是很好。于是,我把他列入我家访的第一个对象。 一个星期三的早晨,趁上课前的空闲,我带了一沓新买的本子来到了吕晗的家中(为方便孩子读书,他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小屋)。走进门,只见低矮阴暗的租房里并排放着两张床,大概是主人刚刚起床,陈旧的被褥略显凌乱,但地扫得很干净,简单的家什摆放有序。孩子的妈妈十分热情而稍有愧色地招呼我落座,并递给我一杯开水。这时,吕晗正捧着一只大碗在呼呼的吃着干巴巴的面条,桌上只有酸菜炒竹笋和酱萝卜条,看到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想到自己的儿子吃面条非肉不沾的情景我的心微微地一颤,连忙站起来将手中的一叠本子递给吕晗,抚摸着他的头说:“快吃,吃完了上学去!” 我们开始交谈起来。原来吕晗的妈妈从小落下了脚疾,走路略有蹒跚,左手的两个指头有些蜷曲,不能负重。娘家还有两个身残的弟弟,一贫如洗的她只好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在赤壁买老鼠药且比她大十几岁的河南人。如今,一家三口,就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生活仅靠孩子的爸爸在城里打零工来维持。听到这里,我的心又猛地颤动了一下,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是啊,生活就像波澜壮阔的大海,总是将人一浪一浪地撞开,好多人享受在风平浪静的港湾,好多人挣扎在惊涛骇浪的激流。 “你儿子其实很聪明,成绩也可以,只是好玩,自制力太差,学习太散漫。”我用安慰和希望的语气对他们说,“但是,只要你们做家长的耐心教育,有效的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行为,我相信你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谢谢老师的关心,这孩子就是贪玩,尤其是做作业慢,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孩子的爸爸用感激而愧疚的赤壁普通话对我说。我循声望去,只见这位父亲瘦小的身材,酱紫色的脸流露出疲倦和自卑,一双粗糙的小手不知如何摆弄才好。超载的劳累使他的额头爬满了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可他竟是这个三口之家的中梁顶柱和经济来源啊。我的心在微微颤抖,一种爱莫能助的情感使我缄默无语。 离开了吕晗的家,慢慢地我消失在两双炙热的视线中。随后几天,通过走访,我又认识了父母双残,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张元彪;还认识了父母离异,母亲精神失常的余仟仟;以及父亲早逝家境困难的邓鹏……于是,在我的办公桌上,我又多了一些新买的本子和铅笔,也许这只能给我心灵上的一点慰藉。但这杯水车薪又能滋润多少干涸的土地?温暖多少寒酷的冬天呢?更不知道我这一颗颤抖的心何时才能回归平静 湖北省赤壁市杨家岭小学:聂松彬 电话:13997528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