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记录家乡美景 丹江口摄影家举办个人影展 文、图/记者 章新俊(十堰晚报) 丹江口摄影家裴建丹,为了找寻美景获取绘画灵感,足迹踏访过祖国的众多名山大川。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哪儿也不如家乡最美,家乡的美需要有人向外推介。最终,他决定拿起相机,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丹江口的山山水水,只为了展示家乡的美,让更多的人认知丹江口、走进丹江口。6月12日,他的 “丹江风情” 摄影展览举行。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为了拍摄一张丹江口大坝泄洪的照片,曾连续三天不间断拍摄,甚至早上5点起床上坝,晚上10点才回家。 绘画让自己爱上摄影 在百度上搜索丹江口大坝的图片,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两张丹江大坝的照片格外漂亮。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就是裴建丹所拍。 裴建丹生于丹江口,长于丹江口,丹江口的灵山秀水哺育了他,让他对这片热土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从上小学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写字画画,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下乡插队,我从未停止过手中的笔,总爱画画。” 而为了获取创作灵感,他的足迹踏访过祖国的众多名山大川,“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哪里都不如家乡最美,家乡的美需要有人向外推介。”最终还是决定用手中的相机来展示家乡丹江口的美,让更多的人认知丹江口、走进丹江口。 “因为摄影是艺术永恒的瞬间,摄影师运用镜头语言来记录生活,聚焦精采,抒发心灵,优秀的摄影作品常常带给我们陶冶和启迪。丹江口这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做为一个水利摄影人,我要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变迁,把她的美留存下来。通过镜头记录她发展的新成绩、新风采,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丹江口,了解南水北调。”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他将对丹江口的热爱,体现在了他的摄影作品上。 而在这次“丹江风情“摄影展览,展出的近百余幅作品更是涵盖了丹江口的自然风光、水电景观、民俗风情、旅游景区、城市建设等多个层面。“每一张图片,饱含着我对丹江口的真挚感情。”他告诉记者。 丹江口不断登上众多媒体 裴建丹摄影起步并不算早,但非常勤奋,每逢节假日、双休日,他就背起相机往外跑,有时甚至骑摩托车、骑自行车到丹江口郊外拍照。丹江口周边的山山水水、古树、古建筑,好多美景都是裴建丹最先用照片形式展示出来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些年来,他的大批摄影作品在全国、省、地、市各级摄影大赛展览中获奖。其中《故乡情浓》获“走进新世纪”全国书画摄影展一奖,《守望》获中国武当摄影大展优秀奖,《泄洪诗画》组照获湖北省第六届楚天文艺奖摄影一等奖;《如诗如画的南水北调水源——丹江口》获第三届湖北省楚天文艺奖一等奖。 因为他的努力,大量有关丹江口的作品在《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湖北画报》《大江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出现,甚至被制作成明信片、台历、藏书票等宣传品公开发行,多加媒体都对他的艺术成就和事迹进行报道。尽管如此,他觉得最让自己最开心的是,能用手中的相机扩大了丹江口的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他还在多种报刊、网站、论坛发表各类摄影作品照3000余幅。 “这也算是为推介丹江口本土文化,尽到了摄影人应尽的义务。”他谦虚地表示。 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
“我的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不管是付出的心血,还是照片带来的良好效果。”他告诉记者,为了拍摄一张丹江口大坝泻洪的照片,他更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9月正值汉江汛期,丹江口大坝放水会泻洪,为留下放水的影像资料,我曾连续三天不间断拍摄,甚至早上5点起床上坝,晚上10点才回家。”他向记者回忆道。有一次, 在坝下泄洪闸下游附近拍摄,看到天空一片晴朗,他分析可能不会下雨,但没过多久,突然降下一场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完全看不清前行的方向,衣裤完全湿透了。“所幸的是在大雨来到之前,我已将摄影包内配备的防雨套将摄影包裹住,要不然,那几万多元的相机淋湿了,损失可就大了。”又有一次,为了拍一张大坝放水波涛汹涌,巨浪拍岸的片子,他站在紧岸边的礁石反复构图取景,岸边的江水不时的打湿他鞋裤,他也全然不顾,正当他全神惯注正准备按动快门时,一个巨浪辟头盖脑向他打来,顿时,他象一个落汤鸡,浑身都是江水.每当想起这段经历,他都后怕. 这些年,令他最深的是,2008年5月走进石鼓镇探访古朴树王。“石鼓镇柳林村的古朴树树龄约1500年,10几人才能合抱。这棵树虽经过千余年风霜雨雪洗礼,但依然枝繁叶茂,我非常喜欢这棵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棵树,所以要用相机向外界推荐。”后来在他的努力下,“朴树王”名声大增,由默默无闻变成了当地的古树明星。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他的摄影技术不断提高,并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家媒体网站签约摄影师和会会员,他也希望其他摄友技术不断进步。为此,这些年他专门组织了多次采风活动。但对于摄影的追求一刻也不放松。他也告诉记者,今后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的美,让家乡丹江口出现在更多的媒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