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今日大冶讯(记者 李雯/文 殷乐源/摄)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你现在还有时间读书吗?你在通过什么方式阅读?你在读哪些书?
如今,电视、网络、杂志、手机等媒介无所不在,读书已经不再是市民们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读书越来越功利,修身养性的阅读备受挑战。
校园出现“阅读大军”
在现代阅读人群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从2007年起,大冶市新街小学就开设阅读月,每年4月份阅读月都会有一个主题,每个班级开设互助图书角,学校每周三下午有语文活动课,开展学生共享书籍活动。
除了让学生读书,学校还将家长拉进“阅读大军”中,开展亲子阅读和师生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人的文化素质和底蕴是通过长期阅读积累而成的。”该校校长蔡克槐认为,阅读很有必要性,他鼓励学生每月至少阅读2本书籍。
3年前,北门小学每周都有一节经典诵读课。大冶市教育局提倡全市中小学,要多组织学生阅读,要求各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8成市民很少读书
昨日下午,改造后的大冶市图书馆墙上,贴有“你读书我买单”的活动通知。前来看书的市民稀稀落落,两层楼不足15人。该馆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年都会举行多种活动,鼓励吸引市民前来借书读书,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来读书的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和放假的学生。
“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收藏的!”这句流行的广告词,似乎已经成为目前国民阅读状态的真实写照。书越出越多,却越读越少,也是人们的真实感受。
昨日下午2点半,记者在东岳路随机采访了32位市民,19人表示很少阅读或是多年未阅读。家住老市委大院的老人赵祥生是一名退休教师,他退休后就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卡,平均每周借两本书看。他说,“图书馆里一般都挺冷清的,现在年轻人的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从书本里获得的快乐,跟其他娱乐方式比,显得太慢了。”
家住荟萃社区的周女士是位全职太太,她说,“每天忙忙活活的,送孩子、接孩子哪有时间看书!”
对于记者有关读书的提问,在逛街的27岁的陈梦洁,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从大学毕业就没好好地看过几本书,看过一本《围城》还是老师要求必须看的,其实看书的时间倒是有,也下过几次决心一定要读书,但是上班压力那么大,真的是静不下心来读书,就更别提去图书馆了,顶多有空在网上看看小说。”
图书馆持证者仅500人
昨日下午,大冶市图书馆馆长周连生表示,全市来图书馆借阅的市民在逐年减少。据他回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持借阅证者达五六千人,当时藏书在七八万册。“借阅证很难办,得排队登记。”周连生说,今年登记的持证者仅500多人,而现有图书馆图书馆藏书14万册,比当时多了近2倍。“现在书籍多了,反而无人问津,这是各地图书馆现状。”他说。
目前,阅读人群主要是少儿和老年人。每个年龄层次选择的读本不同,老年人更喜欢社会科学类书籍,如杂志、报纸、小说等;少儿则偏爱历史、科幻、卡通、动漫等;青年人有少数来借阅,且偏向畅销书、网络科幻书等。
电子媒体冲击传统阅读
“现在的人读书,多通过网络,电子书对实体书籍的冲击较大。”周连生说。
自从有了IPAD,爱书的罗芬几乎不再买实体书了。她把自己喜欢的书都下载到IPAD上,从易中天到张爱玲,应有尽有,足足有200多本。走到哪,带到哪,看到哪。“电子书又环保,又方便。以前你能想象背着200多本书到处走吗?而且点触摸屏可以随意放大,这样的阅读模式最适合我们年轻人。”
“看电子书和看书,感觉不一样。那些有深度的书,要沉下心来思考,一页一页地翻看,才是一种享受。”市民程逢木说,读书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尽管网络阅读、电子书等新媒体兴起,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实体阅读仍是目前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周连生说。
另讯 “还剩千百本没卖出去,我都快愁死了!”昨日下午,大冶金太阳书店老板郑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0714—8724666求助。
“想转行做其他生意,可店内这么多书一时半会卖不完!”日前,郑女士将“5—7折优惠”的大字报贴在书店门口,虽然前来购买的人很多,但店内仍堆有不少图书。
记者在书店内看到,语数外,《三国演义》、《学做一手好菜》等学习资料、课外读物及生活类刊物琳琅满目,占据了三面墙的书架。郑女士表示,希望尽快将这 些书卖完,且以4—5折的超低优惠。
读者朋友,如果你有购书需求,可到大冶机关幼儿园正对面的金太阳书店选购,电话:15072069723(郑女士)。
记者 郭晓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