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1
中尉
 
- 积分
- 2567
IP属地:江苏省泰州市
|
一、倒计时 28年前那一天我有幸参演的802演习第四课题,当属此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大高潮。当时难以超前认识到始于当日9时30分的波澜壮阔的一幕,对中国军队叩击新世纪大门的深远影响。可作为10万零5千名参演官兵的基层一员,我十分清楚,这不是一生中能多次恭逢的非寻常时刻。
金秋的塞北高原,在静候历史性的9时30分。
倒计时:嚓,嚓,嚓,嚓。
7时过后,我们这些演习官兵先成了参观者。山地急造军路上的车队蜿蜒进入视野。700多辆来宾保障车,通过各路口调整哨的时间精准到秒。到了参观台,再次分流入场。所谓参观台,那是一座不小的山。通过劈山削岭的巨大土方工程,可供这一天3.2万人的观看和近千台车辆的进出道路及停车位。
9时过后,中央首长车队出现。在内部没什么特别神秘的,这次号称“中南海大搬家”。岂止北京,省、市、自治区,及至地级的党政军领导,应到的大体都到了。军队系统,只留一名副总长在京值班。说这是百年难见的高层集会,一点不夸张。难怪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再强调演习的“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
北方重镇张家口,见证了演习规模的共和国之最。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变局风高浪险的启动阶段,大演习作为邓小平就任中央军委主席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又如此兴师大阅,着实意味深长。
地方志诗云:
野狐胜迹古今传,
路险天高云汉边;
莫怪军家争此地,
长驱直捣控幽燕。
此后,我总在回望那一天的刻骨铭心--1981年9月18日。我们第四课题这台压轴戏,恰逢“九·一八”50周年纪念日。由我起草并由我于9时25分向炮兵群官兵宣读的群党委战斗动员令,特别强调了半个世纪前的民族历史巨创。群前指政工组只有两人,我这名宣传干事必须主动而灵活,添彩不添乱。
大演习搞过4次预演。9月4日最后一次预演,总长杨得志来检查。前面的预演,总参谋部已组织一部分全军干部参观,同时北京军区安排参演部队领导上参观台。炮兵群领导前几次去过了,本次名额就照顾了我。
参观台形同阵地,集群坦克与装甲车就从身边冒出来,如同火山爆发,熔岩滚滚喷出,集团军排山倒海攻击向前。那阵势已经先声夺人,更有二梯队后威猛加。邓小平这年3月10日批准演习第一方案时,当面指示杨得志、张震:“要搞得好一点儿,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现场感受,确实豪气荡胸。足量的实弹之外,第四课题用炸药110吨,相当于满载30台卡车。烟波火浪中参观台成为孤岛。两军“红蓝”爆烟遍地开花,远处爆响不断,声光效果强烈,极具震撼力。杨得志观看后指示正式演习减为90吨炸药。少了20吨,仍不失身临战境的轰然威势。
关于历史性的9时30分,我这样回述:
演习的开始时间,是全部准备工作的终点时间。据此,统帅与庞大军阵由万千个起点分别进入倒计时。而后,如同一个大扇面,由宽阔而窄仄,向一个精准之点汇聚。
当然,邓小平他老人家既无须戴表,也无须时时接受提示。他几乎没觉得时间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也是时间跟着他走。自北京到张家口,起居之外,他只管上下汽车,上下火车,再上下汽车,几百公里与秒针的吻合,就大功告成。甚而到了参观台走向中央座席时,邓小平还停下来与李先念等人握手寒暄。而这些,尽在秦基伟的预计之中。
倒计时:嚓,嚓。
历史将在那一时刻辉煌激荡。
倒计时:嚓。
邓小平落座的同一瞬间--上午9时30分0秒--“战争”开始。
二、100分钟 3发红色信号弹蹿上湛蓝的晴空。
我炮兵群实施强大火力突击。这时,天上是电子干扰机、轰炸机群、歼击机编队、强击机编队、直升机群。地面烟尘滚滚处,千百台坦克与装甲车迅猛开进与展开。“红军”决心以优势兵力对突入防御地带之敌实施战役反突击。
代号“802会议”、总题目为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的大演习,由此进入最高潮:集团军反突击作战。已进行完毕的3个课题分别为:一,“蓝军”坦克师进攻;二,空降反空降;三,“红军”坚固阵地防御。801会议,802会议,均为在京西宾馆举办的军队高级干部集训。801会议为战略问题研究班,讨论战略问题及军事战略方针调整,由各军兵种、总参有关部门领导讲了15课。802会议为战役集训,根据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研究战争初期防御战役的组织与实施,北京军区撰写了14个理论学习材料,安排4位领导同志讲课,而后分别完成想定作业。防御战役想定作业,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员。想定作业由自己打分--统一思想不统一答案,没人规定战争只能一个打法,参照大演习反思总结,自行提高。大规模实兵演习实为北京军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答卷,共研究了7个课题,实际演示4个,导演部统称4出折子戏。4个课题其实已构成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4个大演习,再链接成规模浩大气势磅礴的系列演习。总安排上,演习“包”在802会议中,为其中第三阶段。参观演习后,全军战役集训的高级干部返回京西宾馆转入总结阶段。9月24日召开总结大会,党政军最高领导全部出席。9月26日见报,使最大演习兼有首次公开报道的佳誉。
本课题整整100分钟。特定战略背景下的战役和战术展示,壮观、精彩而严密。大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思想,确凿地全面覆盖,垂直渗透,极其充分地实现演促练,练为战。
不排除个别作假现象。典型的一例,大坑里密密实实填了10多吨TNT炸药,上面置一大锅,大锅灌进上千公斤汽油柴油的混合液,用以替代“蓝军”的“战术核武器”。100分钟尾声,“蓝军”负隅顽抗,使用战术核武器--“红军”的对策暂且搁置--起爆:在冲天中翻卷,在翻卷中燃烧,在燃烧中变形。不仅足可乱真,而且也够得上惊心动魄。
此前,廖承志副委员长回京见外宾,漏看了一出折子戏,到处喊终身遗憾。第四课题一开场,廖公又喜笑颜开。我们的惊天动地被更大的惊天动地所吞没。我炮兵群倾泻那么多吨爆炸当量,在这狂放的大交响中简直化为泡沫。局部和单个的人,越加渺小无比。可置于整体,那种豪情与冲动是难以言表的。
一位副总理和几个部长惊讶地问现场工作人员:“这么惊天动地,到底有没有伤亡,有没有事故呀?”工作人员说:“没有哇,一个都没有。”航线与弹道交织,兵员与炸点交错,排山倒海中万万千千的精确无误,一如完美绝伦的时空艺术。副总理惊叹:“了不得,真枪真炮几小时,都打到哪儿去了?”参观引起大讨论。7年后的授衔,也在本次的热议中。
秦基伟向中央领导介绍反坦克导弹说:“中东战争的时候,那么多的坦克,就是靠这个家伙打的,是很厉害的,'红箭-73'是我们起的,它原来叫什么搞不清。”
在现场李先念说:“还是要多搞点装备。”
王震高兴地说:“军队还是要多花点钱的。”
李先念身体欠佳,参观兴致却丝毫不减。党政军领导同志在北京不常见面,这次到一起,都很高兴。李先念对各项安排很满意,想夸秦基伟两句,出了口却很严厉:“你秦基伟领导我们搞特殊化。”秦基伟马上说:“千载难逢,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结合嘛。”2位湖北老乡斗嘴,众首脑人物哈哈大笑。
秦基伟事后诉苦:“人家说北京军区有钱,我们是拼老命了,为了搞好这次演习,我们比较舍得。”秦基伟在军区内部则用“砸锅卖铁”的说法。不过,对李先念的照顾确实超过了别人。别人都没得大病,顶多个别肠胃不适吃点药。李先念感冒发烧。党的副主席在北京好好的,到了演习区域就病,北京军区没法交代。不得已搞了特殊化,比别的首长吃药多,又比别的首长吃饭少。饭以稀软的为主,菜只能清淡,说起来倒是亏待了先念副主席。就这样,参观一场不落,第四课题李先念仍带病坚持,次日举行阅兵时,才退了烧--可也该回北京了。
4个课题与此后的阅兵相叠加,矗立一座里程碑。在统帅部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参演兵力共计13个师零12个团又5个营,10.5万人,汽车8600辆,坦克850辆,装甲运输车386辆,火炮1763门,飞机178架。演习的成功举行,对刚刚步出“文化大革命”浩劫的人民解放军,当是一次大转折,一次大超越。
转折与超越,意义仍可归结到时间--追回十年动乱丢失的时光,缩短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年轮差距。
就这一点而言,邓小平紧迫感最强。100分钟之中,对反突击作战他不断鼓掌。战况激烈之际,他站起身,也不用望远镜,身体前倾,就那样专注远望。烟尘滚滚中,仿佛置身淮海决战战场。
三、讲述者心情
由亲历者而为讲述者,是责任,是幸运。依据北京军区政治部文件确定的选题和作者,我采写这一重大事件。先后采访了4位军长,一位省委书记,军师团干部百余人,陆军和空降兵所有演习部队的基层指战员数百人,并查阅大量资料。稿子出来,秦基伟审查很简单,只看了阅兵部分的千把字,说:“很好,突出了邓主席,各大单位都写到了。”就全部通过。
以讲述者身份,我注意到,802演习后一段时间内,演习的陆空部队高频度地使用一个新名词:802精神。此后遇有大任务,各级就有一句现成的话:802标准。精神和标准,各有各的阐释,关键词大致还是抓大事,争一流。此后的一系列重大任务,特别是2008年北京军区支援北京奥运会和准备新中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都与时俱进地体现着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标准和精神风貌。或许可以说,在完成国家级重大任务中创造新的精神和标准,已经成为802演习之后北京战区的新传统。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及常态化转换,为战区部队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新的标高和动力。
国负有战略使命。而对那一天,和整个大演习,我有幸承担了文学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