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河历史悠久。匡河镇四口塘村距今历史长达1489年。从公元523年起,四口塘村作为罗田县府、义城郡府驻地长达781年之久,现今英山等周边县归当时的罗田县管辖。公元378年,蕲春县改为蕲阳县。南北朝(420—589年)期间,南齐武帝萧赜永明四年(486年)蕲阳县改为齐昌县,建齐昌郡,现今之罗田县、英山县归属齐昌县;武帝萧衍普通四年(523年)六月初十,析齐昌县置罗田县,并设义城郡、义州,罗田县归其管辖,县治在今四口塘村旧县畈(古称魁山下),郡治、州治亦设在此。公元583年,齐昌县又改为蕲春县,另设蕲州,废义城郡、义州,罗田县归蕲州管辖。公元965年,北宋朝廷在江淮6州共置13个茶场,四口塘村边之石桥茶场(现称石桥铺)为其中之一;公元1012年,罗田县内开始种植粘稻;公元1016年,石桥茶场年产茶27.5万公斤,售款36080贯,茶园面积很大。公元1270年,朝廷准段朝立奏,割罗田县东之直河乡置英山县(段朝立为英山县首位知县),至今有741年历史。公元1304年(元朝),罗田知县周广将县治由四口塘村(魁山下)迁到官渡河边之凤山,现称凤山镇,至今有708年历史。 匡河人才辈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匡一、张振武就是匡河人;抗日战争时期,张绩武曾率部血战台儿庄。匡河也是抗日战争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 匡河资源丰富。匡河茶叶享誉古今,早在北宋时期,石桥铺是全国著名的十三大茶庄之一,生产的云雾茶直接进贡到皇宫;匡河境内资源丰富,蕴藏有大量的长石、石英石、云母、铁等矿藏,其中长石储量为鄂东之最;全镇水域辽阔,有效养殖水面2.8万亩,匡河鱼在周边县市质优价高,小有名气。匡河风景优美,依山傍水,风光绚丽,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海拔722米的佛教旅游胜地观音山被列为鄂东名山,山上奇石林立,茶花飘香,观音庙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四季游人香客不断。明太守卢浚游观音山曾诗云:“看尽罗田山外山,倦依流水宿松关,分明梦里神仙语,前路风光十八弯。” “三万”活动 情系匡河 2011年,匡河镇四口塘村作为省农业厅“三万”活动联系点。3个多月里,省农业厅4名工作队员常驻四口塘村开展“三万”工作,先后8名厅领导、100多人次到四口塘村帮扶工作,厅长祝金水4次到四口塘村指导工作。在罗田县、匡河镇的积极支持下,省农业厅为四口塘村办实事30多件,总投资150万元,四口塘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省内外多家重要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40多次。 2011年6月,省农业厅与黄冈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大别山试验区特色农业经济区发展合作协议框架》,计划以匡河镇为中心新建大别山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率先启动匡河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各镇乃至整个大别山区共同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