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13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2012-10-17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抢抓机遇 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幕阜山区域扶贫开发新局面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黄石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晓波
阳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市辖内最大的县域单位,版图面积占全市的60,人口占全市的40,但经济总量却只占全市的10左右,全县还有15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幕阜山区。抢抓阳新县被列为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验区带来的重大机遇,帮助阳新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黄石实施“三大战略”、强化“四大功能”、打造“五大名城”、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上下必须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推进阳新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在幕阜山区域扶贫开发中当好排头兵。
第一,要突出三大重点
幕阜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力推进。一是增加群众收入。扶贫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户制宜,因村施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民生问题,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低保、新农合和各类救助保障制度的落实,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二是提升“造血”功能。坚持科学扶贫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红色旅游等,提升贫困区域的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区域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力争把幕阜山片区建成以产业开发带动片区脱贫的先行区。坚持“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经过十年努力,使阳新县域经济进入全省的第一方阵。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名片,依托红色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主打红色旅游品牌,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三是完善发展载体。贫困地区弱就弱在发展环境不优、硬件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上。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好交通、水利设施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特别是要加大阳新交通建设的力度,制定交通建设年度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根本改变交通建设状况,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配套的发展载体。
第二,要发挥三大优势
如何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区域开发,率先实现突破?这是阳新加快脱贫的关键所在。一是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立足幕阜山片区山多水阔的资源优势,建设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走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开发幕阜山区“湖光山色”资源,打造仙岛湖、富水水库等生态景观旅游区,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资源开发先进县跨越。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低碳工业、循环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阳新县油茶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区域综合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一批大型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一批消费品市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优势。支持阳新“一区多园”发展,依托沿江及临江镇区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以富池远大医药化工产业园和娲石水泥新型建材产业园为龙头,筹建“阳新产业扶贫省级滨江综合开发试验区”,拓宽经济发展平台。推进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全力支持阳新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三是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优势。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抓好武深高速京广铁路复线、武九高铁阳新段、麻(城)阳(新)高速、黄咸高速、阳新长江大桥、阳新兴国港区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重点水库和提水工程建设,加快流域综合整治和上下游水资源联合开发,重点实施富水干流综合治理和大冶湖(阳新大王、太子等四镇)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安全引水工程,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升级,重点建设阳新劣质煤电厂及其配套工程,新建改造一批输变电工程,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继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提升网络信息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农村电话、宽带全覆盖,无线通讯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供排水、供气、园林绿化、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城乡之间实现共建共享。
第三,要汇聚三股力量
扶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积极参与、各尽其责,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是大力实施专项扶贫。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阳新县的投入力度。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插花扶贫、老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切实解决好阳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二是积极开展行业扶贫。从阳新县实际情况出发,市直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行业扶贫要求,结合阳新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本部门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于支持阳新发展中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全市上下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对于阳新县在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重点项目,各相关部门也要不遗余力地给予积极支持。三是努力推动社会扶贫。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来。组织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和各群团组织,以及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着力实施社会扶贫;开展联县、带乡、驻村等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帮扶;鼓励成功人士开展对口帮扶;努力形成支持阳新幕阜山区扶贫开发的大合唱,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第四,要落实三项举措
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困难多,涉及面广,必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有序有效推动这项工作,我市成立了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阳新县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支持阳新县的财政支持机制,协助阳新县积极争取中央、省更大的支持,力争在现有的基数上进一步追加扶持资金;市里也要创新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重点用于阳新县整村脱贫、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按照“资源整合,打捆融资”的总体思路,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与阳新县加强协作联系,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金融政策,布设更多的金融网点,努力为阳新扶贫开发提供金融支撑。支持阳新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阳新有计划地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金,支持阳新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努力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三是完善帮扶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认真实施具体到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市四大家及市直机关单位驻村扶贫专项制度,在阳新确定10个重点扶贫驻点村,驻点单位对所驻的重点村实施结对定向帮扶。同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与阳新县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又要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做好对上沟通、衔接、争取工作,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