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68
贵宾
   
- 积分
- 483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人生不寂寞》
每次出差都会带本闲书,陪伴一路孤单的行程。
其实能静下心来读完全书的次数并不多。一是常常出差任务安排很紧,不可能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二是行于外,景观自然,风情民生,历史文化,总是难得其间,一点点空余的时间,也常常任由倦怠消磨了,带本书,多半只挑些篇章,聊作消遣。
以前的工作,常常须在外蹲点,短则两三周,多则一两月,比较规律,看书的时间自然多些。
现在出差,多是调研、考察或会议,短短几天,来去匆匆,更难读完一本书了。
这两年,记得真正完完全全是出差中途认真读完的书大概有三本,史铁生的中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和王琪森散文集《人生从此不寂寞》。
厚厚的一本《人生从此不寂寞》,是这次长春途中看完的,而且几乎就是在来去的两趟飞机上看完的。
也许你是寂寞的,所以随意中也挑选了这本书。
飞机起飞后,你翻开书,习惯性最先看作者介绍和序言。
说实话,看到作者那保养很好的面色及一大堆各种荣誉和头衔的介绍,你并未期冀这本书能带给你更多的心灵的感悟。
没有大起大落的铺陈,没有怨天尤人的阴戾,一切都如细水无声,飞花沾露。那些寻寻觅觅中的怡然自得,那些或深幽或高远或清绝的景致,那些孤单却不寂寞的旅途,那些轻微淡渺却镌刻永恒的温情,调和了书香墨气,饱蘸了千百年文人易伤易感情怀,行云流水般悠悠而来。
寂寞,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发动机在轰鸣作响,狭小的机舱,轻柔的空中电视,空姐可人的微笑,旅途中人淡淡的鼾声,陌路相识的低低细语,一切仿佛又是安静的。
舷窗外,醇厚的云海,如静止一般随意延伸,直到尽头。
在这几千尺的高空之上,云朵随意铺陈,自由飘荡,无所谓归宿,无所谓旅途。
在这几千尺的高空之上,在书香浸染之中,思绪如无形的风,飘忽不定。
从没见过昙花,一直以为昙花是伤感的,短暂的生命,瞬间的绝美,多少寂寞,多少遗憾。
而那夜,在母亲家亲历了昙花的开谢,却更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美丽。
等待的过程充满了美好的期盼,凝聚了全部的耐心和专注,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艰辛。
等待,成了最单纯,最无悔的选择。
花如人,也在等待。等待夜深人静后的一丝凉爽,等待清风拂面时的一番眷顾,等待幽香暗吐时的一种心情,等待花丝绽露时的玉洁冰清。
那洁白无暇,纤尘不染的昙花,永远留在记忆。
花不寂寞,人不寂寞。
朋友说:知道你喜欢喝茶,给你寄了一盒来。
你说:不用吧,那么远,怪麻烦。
朋友说:不会啦,很方便的。
淡淡的友谊,也如淡淡的清茶。
千里之外,也有人生的关爱和友谊。
秋雨梧桐,荷香澄露。
不论是顺境还是挫折,把美好的善意作为一种心境,你就能感受那些最纤细柔美的情感,所有的刻薄和冷漠都将渐行渐远,留给你的永远是一颗温润的灵魂。
门房取了包裹出来,往回走。
这是一段不靠闹市的马路,马路对面,一个中年男子在人行道树荫下拉二胡,优美婉转的曲调,旁若无人的陶醉,引起了你的注意,听那弦律和指法,你知道当不是一般街头混钱的。
特意横过马路,走到近前。那人席地而坐,身材较瘦,但还硬朗,脸色黝黑,衣着陈旧,似是一村人模样。
前面石头压着一片四方布角,上面写了几行字,大抵是儿子在外求学,家乡遭灾,恳请施舍,赚些学费之类。
你往那搪瓷碗里放了二十元钱,还把兜里能找到的硬币都给了他。
他没有停下弓弦,甚至有些摇头晃脑,依旧沉浸在音乐之中。
你又横过马路回了。
身后,二胡声传得很远。
斜阳拉长了树影。
前面的路口,车水马龙,正热闹非凡。
每个人都似乎有这样的人生经历:那些经典性的、诗画性的景致,常常会在漂泊的旅途中或偶然的邂逅里与你不期而遇、有缘相逢。
王琪森说,这是生命的美学的最高境界和人生情怀的最高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