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18 1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30日,中秋节,秋高气爽,暖阳高照,正是野外赏秋的好时节。我们和专业摄影师刘松林相约去大箕铺镇黄连港采风。
在106国道大桥处下车,沿着黄连港徒步上行,边走边拍。位于刘逊村地段的黄连港,河道较宽,两岸树木参天,绿荫如盖。枯水时节,河床上的流水如丝质绸缎一般,清清的,柔柔的,那些突兀的光滑的石块点缀其中,在晨曦的照耀下,折射出淡淡的霞光。
再往上走,到了百胜自然湾地段,沿着河港而建的民居相当密集,特别是那些新建的乡村别墅,造型各异,如同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镶嵌在河道两岸。川流而过的黄连港,就像一条打折的丝巾,垂吊在这片盆地宽广的胸怀间,上窄下宽,风姿绰约。
抬头望去,我们突然发现一道“奇观”,几十只黑羽毛白肚子的鸟儿在“晨练”,它们沿着椭圆的轨迹逆时针方向飞翔,轨迹的中心点是最漂亮的一栋三层民居。刘松林对此不无诧异,“难道鸟儿也‘嫌贫爱富’吗?”
节日期间,乡村马路来往的人群和车辆骤然增多,走亲访友的人群,大包小提的,一派繁忙的景象。而散落在河床边的村妇们则不紧不慢地汰洗着衣服,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嬉笑声不绝于耳,对岸的鸭子一波一波游过来,睁着豆眼仔细聆听,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
百胜湾和石家堍湾交界处,有一处开阔的田地,金黄的稻谷已然成熟,弯腰一片。偶有一两只白鹭惊起,飞向湛蓝的天空。几座古朴的小桥,横卧在窄窄的河床上,荷锄而出的农家人从桥上走过,走向山坡的梯田,收获金秋的果实。
有些累了,我们在河港边找一处阴凉之地稍息,手掬一波,任流水从指缝间滴落,无声无息。看清波抚琴,听鸟语虫鸣,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都在此刻化为乌有,甚是惬意。
追寻着悠悠的钟声,我们来到黄连港的上游地段,走近一座古刹——龙泉寺。寺庙的正前方,高大的门楼古色古香,流光溢彩。青砖布瓦的寺庙正堂,则显得陈旧了许多。暮鼓晨钟悠然响起,而与之鼓瑟齐鸣的,只有这弯道而过的潺潺流水。
行进中,一老者看我们忙上忙下,主动上来搭讪。他叫石教明,57岁,原石家堍村村长。据他介绍,黄连港从龙泉寺到106国道,全长1000余米,流经12个自然湾,沿线流域有居民5000人左右。
“早些年,黄连港两岸的堤坝都垮塌了,河床脏乱不堪,村民用水成了大难题。”石教明说,从去年六月份开始,“母亲河”开始疏浚整治,总投资50余万元,将河床部分地段进行清淤,港堤进行翻修加固,居民集中处增设护栏等。整修工程分段包片,沿线村民踊跃参与,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整容美化。
按石教明的设想,如果资金允许的话,下一步,将黄连港全线护砌整修。届时,黄连港不仅是一条生命港,更是一道风景线。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冶乡村的面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趟过岁月长河的黄连港,就是见证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