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北京
- 精华
- 1
中尉
汉水以北,武汉以西,一马平川
 
- 积分
- 3584
IP属地:北京市
|
汉川地处汉江下游,湖汊纵横,汉江、汉北河穿市而过。水域辽阔的汈汊湖蕴藏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水禽、龟、*、虾、蟹、螺、蚌等,植物主要有莲藕、芡实、菱角、茭白、茭草、蒲草、芦苇、泥蒿及多种水草,是湖区人民餐桌上的活鲜库和食品库。
丰富的野生水产源,孕育了汉川独有的饮食文化。在民间,人们由于长期以这些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品尝了什么食物在什么时间食味最仙美可口的自然规律,并流传了月份食物歌,即:
正月泥蒿炒腊肉;
二月螺丝、湖蚌不用油;
三月黄鳝蒿草煮汤;
四月鲢鱼粉蒸、干烧才鱼;
五月泥鳅、鳝鱼味最美;
六月藕带,边鱼吃划水;
七月菱角、芡实、荷花飘香;
八月鳜鱼、白条上丝网;
九月乌龟、甲鱼、螃蟹味鲜;
十月莲子炖汤香甜;
冬月湖汊拖虾踩坑;
腊月捕鱼挖藕迎春。
在旧社会,由于经济不发达,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封闭观念的束缚,汉川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只是成为维持人民生活的物质来源,由此而孕育的汉川饮食文化也只流传在民间,流传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解放初,人民的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资仍然缺乏,人们只求暖饱。改革开放后,生产率得到空前解放,人民的物资生活由暖饱型向小康迈进,对食物要求越来越多,不仅讲味道,还要讲营养,讲食疗,讲环保(绿色食品),这样流传在老百姓餐桌上的汉川饮食文化才得到了弘扬,进了大雅之堂。
我不是"美食家",不熟懂烹饪,但我生在汉川、长在汈汊湖畔,也知晓一点汉川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在民间流传的那首月份食物歌,虽土气,但按歌里的月份去吃这些东西都特别有味道。不吃个大饱,绝不愿放碗筷,这就是他生命力的文气和韵味。此外,汈汊湖的水产品,到大雅之堂似乎食之无味,而到汈汊湖本土食,却有吃了还想、食而忘返、食不知饱之独特感觉。故有 了"天宫佳肴都不爱,只爱黄颡煮蒿菜"的民谣。其实黄颡煮蒿菜这道菜做法非常简单,简单得连佐料和制作工具也不要,将湖里捞起的黄颡,从鱼筛处将两角松掰开,用手指将鱼筛抠开一拉,内脏一次除掉,将鱼放在船尾的锅里用湖水加盐煎沸后,再将从湖里扯来的蒿草剥去外层绿色的色叶留白色的放到锅里再沸后即食。其清香、鲜美味道实在可口,这是渔民在特定的条件下食出来的,也是汉川汈汊湖之独有。黄颡煮蒿菜最佳之时间只有20天左右,也就是阴历三月,其它时间是难有这种美昧的。
为此,我写了一幅对联,
上联是:大堂能容岂难容汉川饮食文化;
下联是:小船难载但能载汈汊美味佳肴。
横额是:难能可贵。
大雅之堂为什么有其物而无其味,这有一个真心实意地弘扬汉川饮食文化的问题,只有大家都推介汉川的饮食文化,湖水煮湖鱼之味一定会在中华饮食文化 中占一席之地。这也是一种自然资源,需要热心汉川经济发展的餐饮业人士去开发,去利用、去推介,并在开发、利用、推介中发展汉川的饮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