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政发〔2012〕31号
孝感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10-18 发布)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孝感市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孝感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质量,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会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产生重要作用。在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大背景下,在全市奋力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既是孝感“十二五”城镇化的主题,也是孝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强大动力所在。
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孝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全市城镇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城乡面貌显著变化,较好完成了“十一五”城镇化目标任务。
(一)城镇化发展明显提速
到“十一五”末,全市城镇户籍人口220.2万人,城镇化率41.5%,比“十五”末的34.6%提高6.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市域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孝感城区为龙头、六个县市城区为核心、各乡镇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补充的市域城镇体系。
(二)孝感中心城区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孝感中心城区整体向东发展,适度向南发展,东城新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南城新区建设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稳妥进行。孝感城区累计实施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排污、环卫、生态绿化、防洪排涝等市政工程207项,完成投资56亿元。孝感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拓展,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形象提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和省级文明城市“三连冠”。到“十一五”末,孝感城区居住人口达到46万人,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8平方米,提前完成“十一五”各项建设目标任务。
(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开展了一系列城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城乡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了市“两型社会”示范区总体规划、全市“口子镇”建设规划,基本编制完成了行政村建设发展规划。孝感城区控规覆盖率83%以上,县市城区控详规覆盖率80%以上。加大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城市规划“六线”管制制度,对城市道路红线,园林绿化、山体、风景区绿线,文物保护紫线,江河、湖泊蓝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严格管控;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脆弱资源的强制性保护,较好维护了规划的政策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空气优良率95%以上,乡镇自来水普及率95%。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科技、教育、医疗、文体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连续三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以上,人均期望寿命75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88%,新农合参合率97.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不断扩大。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五)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以点带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新建沼气池12万口,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58万人,新建乡村公路6124公里,实现全部行政村通公路,94%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客车通村率达到90%。农村交通道路、水利、通信、供电、广播电视、市场等条件大为改善,完成了全市127个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孝感市城镇化发展情况
| 指 标
| 2005年
| 2010年
| 市
域
|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 420
| 800.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21.7
| 566.4
| 财政总收入(亿元)
| 21.38
| 59.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839
| 14878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3028
| 5943
| 户籍总人口(万人)
| 506
| 530.74
| 城镇人口(万人)
| 175
| 220.26
|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23.9
| 28
| 城镇化率(%)
| 34.6
| 41.5
| 中 心 城 区
| 建成区(平方公里)
| 31
| 50.5
| 建成区人口(万人)
| 34
| 46
| 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
| 91.17
| 109.8 |
“十一五”期间,孝感的城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整体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仍显不足,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相对偏弱;三是规划的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对偏低;五是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还不够,城乡面貌与人居环境品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十二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孝感发展整体跨入了工业化中期的门槛,处在工业规模加速扩张、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内生动力加速增强的发展黄金期。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进一步明晰孝感未来的城镇布局,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深化城镇功能定位,促进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在市域城乡优化配置,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分区、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为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立足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牢固树立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规划理念,全域规划、打通规划、提升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增强规划引领作用;加大“三化同步”推进力度,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孝感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强化村庄发展规划管控,走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以城镇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2、坚持规划先行,全域统筹。在规划思路和理念上瞄准国际、国内一流,使规划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坚持全域理念,只要在“十二五”规划范围内的区域,规划上都做到城乡一体、市区一体、镇村一体。统筹自然资源和生产力要素布局,及时编制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统筹发展规划和各类城镇规划,健全完善覆盖全域的“一元多层次”城乡规划体系。
3、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把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相结合,实现“双轮”驱动。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推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增强城镇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4、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标准及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增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推进加快城镇化发展各有关领域的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生产力要素双向流动,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持久动力。
(三)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十二五”时期五年的发展,全市城镇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目标,基本形成集约节约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完善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
1、城镇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主、两翼、四条综合城镇发展轴带”的城镇空间结构,初步实现以“1带5城30镇100村”为主体框架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通过以点促轴、以轴带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市域总人口达到55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54%以上;城镇建设用地总量3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
2、新农村建设目标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加大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优化村庄布局,实行分类指导,以100个市级示范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构建农村建设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增长达到新高度,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基础建设创造新环境,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民主管理再上新水平。
三、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网络体系
按照“市级建设大城市、县级建设中等城市、乡镇建设小城市、乡村建设新型社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全市城镇化推进步伐。从城镇区位、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自然历史条件等出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城镇群体,健全完善以孝感主城带为龙头、县(市)城区为骨干、乡镇集镇为支撑、示范中心村为样板的新型城镇网络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孝感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及目标一览表 区域 时间
| 全市
| 市区
| 汉川
| 应城
| 云梦
| 安陆
| 大悟
| 孝昌
| 2010年(%)
| 41.5
| 53.0
| 43.0
| 40.0
| 39.0
| 45.0
| 34.9
| 33.6
| 2015年(%)
| >54
| 70.0
| 54.5
| 54.0
| 50.0
| 53.5
| 47.0
| 46.5 |
注:2010年统计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1、空间结构
按照“一主、两翼、四条综合城镇发展轴带”的总体格局,推进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一主:即孝感主城带,由孝感主城区、东城新区、临空经济区、南城新区、云梦城区五大组团组成。该区域是孝感城市中心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发挥市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关键区域。在该区域内,形成以孝汉快速交通大通道为纽带,东临天河机场、西接云梦县的一条城长50公里的主要城市发展带。到2020年,孝感主城带聚集人口120万人以上,进入组团式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两翼:即主要城市板块两侧以汉川、应城、安陆三市为产业翼,以孝昌县、大悟县、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为生态翼。充分发挥汉川、应城、安陆三市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壮大汽车机电、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翼。充分利用孝昌、大悟两县和双峰山的林、果、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林特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业,形成生态翼。
四条综合城镇发展轴带:即京珠高速暨107国道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十高速暨汉渝铁路316国道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宜公路暨武荆高速、武荆铁路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沿汉江城镇经济发展轴。
2、空间布局
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着力构建以“1带5城30镇100村”为主要框架的城乡空间布局。“1带”即孝感主城带,是市域城镇体系的龙头;“5城”即5个县(市)城区,是市域城镇体系的骨干;“30镇”即30个重点镇,是市域城镇体系的支撑;“100村”即100个市级示范中心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3、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到2015年,孝感主城带进入大城市行列,人口规模达到88万人;5个县(市)城区都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总人口达到121万人;30个重点镇加快发展,总人口达到63万人;65个一般镇总人口达到28万人。
孝感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2015年)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规模
(万人)
城镇
个数
等级规模
人口
(万人)
一级
孝感主城带
孝感城区
65
1
88
云梦城区
23
二级
县市城区
汉川城区
30
5
121
应城城区
27
安陆城区
24
孝昌城区
20
大悟城区
20
三级
重点镇
2—5
30
63
四级
一般建制镇
0.3—2
65
28
总 计
300
注:2015年城市化率54%以上。
(二)做大做强龙头——孝感主城带
全面加强孝感主城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