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之韵 于 2012-10-23 12:49 编辑
1 从西门凤凰堤拾级而上,宽敞的荆江长江大堤便落入眼帘。 左边是江。一条黄澄澄的江水翻滚流动,自西向东,仿佛从唐诗、宋词里游出来的诗词,韵美味足、叹为观止。右边是岸。一片绿色苍茫。一望无际的平原独有景象映入眼底,防浪林织成的堤毯,将堤岸铺就得质朴秀美、绿叶成荫。江左属于洞庭湖之南,称谓湖南,江右属于洞庭湖之北,当属湖北。两省位临长江天险,商贾往来不易。 穿过烟雨朦胧的江岸风景,往西只走三点五公里就到达鄢铺。据老地名志①记载:适逢长江枯水,县城码头转迁于此,江内舟船骛集,客货均经此处转往县城,小镇熙熙攘攘,可告殷盛一时。哦,原来,这里曾是县城货物转运码头。 鄢铺渡口,水深涡急,是长江流域荆江大堤左岸的一个小渡口。千百年来,这里,是福音传递的地方,是两湖②百姓过江的渡口之一。货物运载其间,船来船往。鸡鸭入笼,牛羊进仓,从古至今,这里就是通往对岸湖南华容县域的一个热闹码头。沿堤才下去几百公尺,眼前就是轮渡码头,一只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囤船,长年泊于左岸,供轮渡船舶起航或两岸上下旅客上下船之用,锈迹斑驳的船舶,数说历史沧桑。两只来回摆渡的汽轮,长年周而复始横渡长江,乘船的人兴高采烈,从此岸到彼岸,像心中的理想延伸开去,传送愉悦的心灵。 2 起水啦。初夏刚至,上游随着天气渐热,长江的水呼啦啦就日夜见涨。原本早已退缩江心的江水,才几天功夫,就盛涨起来,水流由温顺变得涡急,水慢慢从江心往堤岸上涨,江面越来越宽,漫上堤岸,只要抬头望去,一望无际的江水浩浩荡荡,黄龙狂舞。昔日,岸边的沙滩,房屋,树木,来不及转移的车辆尽泡水中。 汛期到来,雨水也接踵而至。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交杂而下。雨水兴风作浪,江水越来越大。接近警戒水位啦,一声令下,防汛的人陆续上堤。成千上万的防汛大军,日夜巡视荆江大堤。百里大军,到处人影晃动。像战士,冲锋在前;像勇士,不甘示弱。查管涌,找漏洞,巡险境,把堤坝当成心肝宝贝呵护着。岸边,支起了一个个哨棚,哨棚一个连着一个,延绵开去,一眼望不到边。做饭时分,哨棚上空炊烟袅袅,灰蒙蒙的天空,数说着防汛者们的抢险救灾的故事。 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葛洲坝第一期工程建成后,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之水驯服多哒,变得温柔起来,流速明显减弱,其后,每年的防汛任务大幅度减轻。这时的江水,像个听话的孩子,在大人们的呵护下,一江夏水向东流。 冬季,江水退缩,河床裸露。层叠的沙滩,筑成一片清灰,雄健的肌体裸露着。细腻的沙砾,宽敞着胸怀,放眼一望,秋霜满地。沙石丛中,虫蚁悄然而至,洞穴遍野,弱小的生命亦坚强地活着。 有画家背着画架,支起画板,江岸的风景,清晰而透明。画中,澄黄的江水,松软的沙滩,朝阳射来,画面丰满而灿烂,让人心旷神怡。若夕阳西下,一幅细腻的画稿,呈现眼前,工笔画家手中神笔,纤毫逼真,细致匀称,江水美感,江岸魅力,呼之欲出。 傍晚。面朝长江,夏花盛开。岸边,不知名的小花小草,根植于沙滩之上,生命力顽强地把根系扎入河床。赤脚走上细软的沙滩,如同走在海绵上,松散的沙粒,迅速在脚下聚散,柔柔的,稣稣的,痒痒的,好不舒服,放眼观江,令人心潮澎湃。和几个哥们结伴游泳,也是快意之事。脱衣下水,横渡长江,那惬意悄然而生,划动双臂,温暖的江水,悄无声息地从手臂下溜走,人在水中飘,那意趣、那境界如得神助。几人竞游,谁都不甘示弱,只见浪花飞溅,人如悬箭速飞,不一会儿人游到对岸。这时,一种胜利者的心态由然而生。 曾几何时,百里荆江,曾经烟雾弥漫,气势磅礴,而今,窄小的长江,静静的沙滩,无声无息地呈现出一组韵律,浑身裸露,胸怀坦荡。千百年间。长江之春花秋月,思索着什么,是岁月蹉跎,还是惊涛骇浪? 4 长江岸边站立许久,思绪翻腾。记得青春年少时,和女友结伴而行,看长江之胜状,观岸畔之美景,让人心潮起伏。失恋的人,回家之时,唱起周杰伦的一首歌,《退后》的旋律在江岸飞: 天空灰的像哭过
离开你以后 并没有 更自由
酸酸的空气 嗅出我们的距离
一幕锥心的结局 像呼吸般无法停息
抽屉泛黄的日记 榨干了回忆
那笑容 是夏季
你我的过去被顺时针的忘记
缺氧过后的爱情 粗心的眼泪是多余
……
记忆翻飞,长江静美。而今的鄢铺渡口,船只依然来往如梭,岸边,按顺序排列的人力三轮车,组成别致的风景,这些接送旅客的原始工具,如同北京胡同口的人力黄包车,走动在无声的岁月里,那么悠然自得,光鲜如故。
雪之韵2012,08,27写于听浪阁,10,23修改
①, 地名志指《湖北省监利县地名志》。 ②, 两湖指湖北省,湖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