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13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古建“火”了一方经济
古建公司设计的秦皇岛法云寺琉璃宝塔模型 今日大冶讯(通讯员 卢正利 文/摄)一个不到5万人口的山区小镇,有1万余人从事古建园林业,仅今年1至10月份就创造15亿产值;固定资产过亿元的大老板有11人,千万元老板60余人,百万元老板不计其数……
这就是被誉为“古建之乡”的殷祖镇,这是当今殷祖新型农民创造的奇迹!
小小岩溶石 敲开致富门
位于大冶市南部的殷祖镇,是连绵起伏的喀斯特地貌。生长在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就靠种着山脚下的一点薄地维持生计。
三十年前,当地一位柳姓的农民经常上山砍柴挑到城区卖。一次,他在山上发现一种岩溶状的石头很精美,带回家中爱不释手。有天,他带着这块石头去城里卖柴,石头被人高价买走。从此,为了将石头生意做大做精,他将石头凿成盆景出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后,将本地的岩溶石运往山外的城市,堆砌成“假石山”搞起园林绿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老板堆砌假石山发财了的消息一经传开,成千上万渴望致富的当地农民纷纷效仿。从此,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上海到新疆,无不活跃着殷祖艺人的身影,他们从传统文化碎片里寻找灵感,用砖瓦、檐橼、陶土、泥坯、木雕、漆绘,创造一个个现代古建筑奇迹,业务拓展到各个领域。
从“游击队”到行业“主力军”
1986年,殷祖镇政府把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园林古建的知名人士组织起来,成立“殷祖园林古建公司”。从此,殷祖民间艺人由“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2005年,殷祖园林古建公司改制更名为“湖北殷祖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随后被晋升为“国家古建园林一级资质企业”。
回首殷祖古建园林企业的艰难创业历程,董事长孙文明印象尤深,1999年国家有关部门决定重建我国四大名楼之首的山西鹳雀楼,一时间,高手云集参与竞标。
当时,殷祖古建园林公司仅有二级资质,要接到这个“规模宏大”的工程,可谓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孙文明深知“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他率团赴全国各地考察,借鉴、临摹各种文献资料,按图纸1:1大样做出难度极大的斗拱模型,最终击败众多高手,成功将鹳雀楼复活。
打胜鹳雀楼这场硬仗后,殷祖古建园林公司挥师南下,2002年原汁原味地复制还原了张飞庙。从此,一个个名扬中外的古建筑在殷祖古建人手中“复活”,使之名声大噪。
“老板”传帮带 “火”了一方经济
位于殷祖镇北大门的新屋村,是古建人才辈出之地。在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大老板”孙太奎。据不完全统计,他起码带出了50多位古建业的大老板和业务骨干。
1987年,当地艺人自发组织了不少“单打独斗”的园林古建施工队,孙太奎就是当时的施工队长之一。因为技术过硬,许多村民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孙太奎手下学艺。他带着上百个学徒,走南闯北。
徒弟出师后,自己去接活,做工程,成了大老板。按这种规律,他们又繁衍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老板。这种“一人从业,带活一家,几人从业,带动一片”的模式,带“火”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殷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古建园林业收入,并带动周边8个乡镇3万农户10万余人共同富裕……
在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大厅的正前方,悬挂在着一块“殷勤巧斧创园林,祖传工艺造古建”的大牌匾。或许,正是这种传统工艺的优势、准确的市场定位、核心技术的打造、优质诚信的形象,成就殷祖古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崛起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