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树摇风 于 2012-10-25 19:14 编辑
诗人的故乡是童年//西翔诗评(二)
少小时期的农家生活,成为诗人生命中的咏唱。 有位诗人写的好啊,他不说世人的天职是返乡(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诗人),他只说诗人的故乡是童年(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世人),从而引起诗人们的慨叹。 在这种感伤与怅惘中,我发现诗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在他们的情感飞奔的状态下,他们只遵从他们内心的指引,而罔顾其它。 所以我在欣赏这首诗时,格外注重这一点。幸而,迎客松运用了,这就是诗里的细节。 诗里的细节有什么好呢?为什么要在情感激烈时按排细节呢?为了不让人们很快忘掉你的诗。 因为细节比较情感更容易让人记牢,细节是画面,而画面形成的过程,就是让你脑子有印象的过程。
二是冲淡只是抒情的平面化倾向,使诗不呆板,活泼起来。
三,切记,好的细节,有时候能让人记一辈子。
切记,细节并不是其它文体的专利,你的诗为什么不能使用呢?
而在迎客松这首诗里,你看,诗人对母亲的描写------
这时 麦地挥镰的女人
我的母亲
捻一根粗大的弦
站在黄昏的庭院
和面的样子
格外动人
想起麦地 想起麦地
就想起父兄
感恩的目光
在吉祥平和的麦粒上
闪 亮
麦地 少小的生活
乡下一片美好的风景里
我健康地成长
在耕种 收获以后
听父兄唱几句楚戏
一个又一个雄性的音节
敲响他们的酒盅
这时 麦地挥镰的女人
我的母亲
捻一根粗大的弦
站在黄昏的庭院
和面的样子
格外动人
想起麦地
就想起我的父母双亲
收割麦子之后
那种喜悦的心情
在五月
他们为我打点行装
几粒纯洁的麦子
别在我的衣襟上
这样我从麦地
精神饱满地走向远方
流浪城市多年以后
辛苦作一名未名诗人
永远的麦地
圣洁的光泽
流进我的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