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红尘的渡口

有多少人在关注“红尘的渡口”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二)
                  诸葛亮读书注重的是“独观其大略”的策略
    诸葛亮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战略家。他不喜欢文人雅士的迂腐,不喜欢纯粹的书生文人,所以他自己也不把自己当做文人。那他又是如何读书、学习诸多经典的呢?要说诸葛亮的学习的方法,的确与一般的文人有众多迥异之处,正好与众多文人的“务于精纯”相反的方法,却是“独观其大略”,读书的习惯,分为三个步骤:
    1.先看看书名和内容的梗概或者是简介。了解书名以及作者,知道是什么样的图书,是用什么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写的,书写的特点是什么。
   2.随意翻阅浏览一下开头和结尾,一目十行,搜说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具有复杂性了。如果,你是用来消遣除闷的,自然可以随意浏览,不需要满足视觉上的需求,图看热闹,也是无所谓的了。如果,你手上的这本书,与你以前读过的书籍的内容有一些相近,那就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看,相同的内容的部分可以忽略的带过。如果确实是你感兴趣的书籍,而且也是你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的书籍,你自己的意愿也是想从中收获的,那么就必须聚精会神地阅读了。
    诸葛亮不仅会读书,而且每每读后都要掩卷沉思,联想到什么事或者人,在感触一番,反复咀嚼予以消化。甚至是遇见好的经典,他都要背下来。试想,当时诸葛亮出使到东吴,游说孙权、周瑜,如果背不下那篇《铜雀台赋》,能胜出周瑜吗?能把周瑜圈在自己的胜算中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三)
                 葛亮的战术是雾里看花,疑窦丛生
    赤壁之战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诸葛亮在七星坛借来了东南风。诸葛亮对周瑜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真有如此高超的法力吗?其实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在运笔的手法上使用了很多的艺术手段,让读者对诸葛亮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的能力大为惊异,让诸葛亮的作为琢磨不透,让诸葛亮得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美名。
    实际上,诸葛亮所谓的设坛借风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他应该是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预测到甲子日风向会发生变化,有东南风起,才会那样在周瑜面前打保票,拿自己的脑袋担保。周瑜对诸葛亮既自叹不如,又不甘居于下风,急于置之死地而后快。心生一计,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然后在暗中指使工匠怠慢,以为诸葛亮肯定是玩完了。想不到,诸葛亮却痛快地答应了,并说三天的时间就够了,还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愿受军法处置。第一天过去了,没有任何的动静。第二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动静。第三天晚上,诸葛亮登上布满草束青幔的快船,沿江驶向曹营。说来也巧,此时,江面起了大雾,三米之外一片混沌。当快船驶近曹营时,诸葛亮令擂鼓呐喊,引起曹营乱箭射来,没多久,就得10万支箭。
   葛亮如此用兵如神,“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果然神机妙算,战无不胜。即使是在现代,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也需要有足够的气象天文知识才能稳操胜券的胜算和运用军事谋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四)
                                诸葛亮读书的真知灼见(四)
          一次,诸葛亮从怀中取出一部书来,与同学问起:“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什么?”这个说:“如果是短期的战斗就没有必要粮草先行,让军士随身带些粮草就可以嘛!”那个讲;“守方就不必粮草先行。”有人反驳道:“防守方如果不准备让兵马行动,自然谈不上粮草先行。简直是答非所问嘛。”又有人不同意了:“防守方如果严阵以待,也必须事先准备好粮草。否则弹尽粮绝,岂不是要坐以待毙吗?”大家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诸葛亮发话了:“这本书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借来的,有一些感触,愿与大家共赏。写这书的是亲历过对西夏战争补给情况的沈括,沈先生。他的统计经典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于是,诸葛亮便大声读给大家听:“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士兵自携五日干粮,一百姓侍侯一士兵的粮食,一去可十八天:米六斗,人一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就吃完了。)若计復回,只可进九日。(假如算上返回路程,只可吃九天。)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站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假如动用10万大军,必须用30万人运粮,这30万人还要吃饭啊。)放回运人,须有援卒。运粮之法,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放回运粮人,须有保护的士兵跟着,当然还要带粮食吃。可怜的汉族军队,被一张张嘴巴累垮了。)其间队长不负,樵汲减半,所余皆均在众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负之米,又以均之。则人所负,常不啻六斗矣。故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响之。上或不足。若以畜乘运之,则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人之远,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所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比人背负的多,走的远,费用还少,但牲口也不是铁打的,畜多瘦死,影响农业生产,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读到这里,诸葛亮不禁感慨道;“你们听听,人家这才是做学问了。学以致用,鞭辟入里。沈括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实地考察,又经过仔细计算才得来的。”可见,军需供应在当时非常艰难,往往花费甚多,而收效甚微。运夫在为军队运送粮草的同时,也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他们也得吃饭,而且不少吃,非兵士消耗基本与兵士消耗相同。一场有一定规模的战争,仅消耗的物资粮草一项,便是非常巨大的开销。因此,要想军需充足,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诸葛亮与同学议学的这件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学习一本书,觉得这本书如果是一本工具书的话,是可以运用于实战的书。可以把它经常带在身边,以备随时参考运用。主张时局需要什么,就要了解和学习什么,应抓住发挥自己学识的机会,学以致用,辅助明主建功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五)
                   诸葛亮其实喜欢美女(五)
    诸葛亮的母亲章氏,出生于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对于如何学习,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很有经验和见地。
    在诸葛亮小的时候,通过她的观察,发现小诸葛亮喜欢与女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对有姿色的女孩子,尤为在意,总变着方的讨好人家,即使读书的时候也不忘了和女孩子调笑几句。所以,作为一位出生书香世家的母亲,她想,自古为君者,贪图女色而误国;为臣者,贪图女色而误事。如果,诸葛亮这么小的年纪就亲近于女色,发展下去,沉溺于红颜美女,那不会有所出息的。因此,她语重心长地给诸葛亮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在咱们阳都县不远的东平郡,有一个无盐县。战国的时候,那里属于齐国。在齐国治下的无盐县,是一个很不出名的小县,后来却因为一个女人而闻名天下。”
    一听因为女人名闻天下,诸葛亮顿时入了神。他问“这个女人叫什么?一定是闭月羞花,一笑倾城,二笑倾国的绝色美女吧?”
    诸葛章氏“哼”了一声,继续说道:“这个女人姓钟离,和诸葛家一样也是复姓,单名一个春字。历史上无盐女名噪一时,就是因为这个钟离春。那个时候,只要有人一提无盐女,大家马上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当时齐国是齐宣王执掌国家大政,钟离春被齐宣王立为王后。王后就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的钟离春,成为齐国最有名最出色的女人。”
诸葛亮猜度道:“我想。她一定是齐国最漂亮的女人。”
    诸葛章氏摇了摇头说:“你猜错了。这个钟离春相貌长得奇丑的无比,黄头发,黑皮肤,老百姓说她的形象整个是一个‘歪瓜裂枣’。”
    诸葛亮望着母亲,不相信母亲的话,问道:“王后都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齐宣王怎么会找一个丑的女人为后呢?”
    诸葛章氏郑重其事地讲道:“美不过是一种感受。一个人的声音美,是由于耳朵的感受;一个人的形体美,是因为眼睛的感受。但是,这些美都是表面的美,真正的美,是内在的美,需要心灵去感受的。这个钟离春就是属于心灵美的一种人。她的美,体现在她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她看事情入木三分,特别清晰透彻。当她看到齐宣王登基之后,不理政务,整天花天酒地,奢侈腐化,就主动登门去找齐宣王,义正言辞地批评宣王,指出宣王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在钟离春的说服下,宣王终于幡然地醒悟,决心改正错误,发愤图强,让齐国很快壮大起来。为了感谢钟离春的帮助辅佐,也为了齐国的江山,他下定决心,娶了这个天下最丑的女人,并立为王后。以后,人们一说起无盐女,就是比喻说这个女人虽然相貌不美,但是内藏锦绣,是可以辅佐丈夫完成大业的女人。”
    母亲的故事讲完了,诸葛亮也开始思索沉思。纵然,诸葛亮愿意看美丽的女人,与美女在一起就会高兴,就会妙语连珠,就会忘乎所以、、、、、、可是他也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爱美是人皆有之的,爱美也是没有丝毫错误的。不过,不能是因为爱美而荒芜了学业。长大以后,不能因为美色而耽误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总之,一句话,外表的美丽与丑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美。长大后的诸葛亮偏偏遇到的是黄丑丫,是一个黄头发,黑皮肤的丑女人。可是黄丑丫聪明绝顶,帮助诸葛亮实现了很多策划的军事计谋,是个很不错的得力助手。所以,只能这样说,诸葛亮的运气还不是最佳的,最佳的莫过是遇到了美色能帮您实现理想。那么,您就可以接近美色。如果这个人的外表不是很美丽,但是能帮您实现您的愿望,您也应该接近她或者是接受她。纵然,诸葛亮在成功以后,确实是纳了几个美妾,可是都没有黄丑丫的聪慧灵气,因此他也没很多的闲情雅性。所以,您遇见了美色加才华的绝代红娇,就是您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和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六)
                       有甘做铺路石的朋友成就自己
    诸葛亮在襄阳有四位至交的少年朋友,他们是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和徐庶。《与群下教》中诸葛亮曾经谈到这四个人:“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与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这四个人中,他对徐庶尤其看重,评价甚高。上言中的“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可见徐元直对诸葛亮的帮助是最大的。
    徐庶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年——172年),冠有“少年侠士”的美名。是四个人当中最够哥们的一位,是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为诸葛亮的出山甘做了铺路石。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中原大地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徐庶与同乡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襄阳。因此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与他们成为了关系密切的朋友。
    徐庶欣赏诸葛亮也是根出有因的。当时他不是有“少年侠士”的名声吗,就是他本人原来出于江湖的道义,行侠仗义,给朋友报仇取了人命,官府将他捆绑击鼓游街。百姓因他的侠士人情,对世事早已愤世嫉俗,所以无一告发,官府无奈,周折之后,只好放回徐庶。这时的徐庶通过这次的变故,看到百姓的拥戴,在思想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他认识到行侠仗义,愤世嫉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弊端。百姓需要的是安宁现实的生活,帮一个人,解决不了社会的根本问题。他要成为一个政治家,掌握安邦治国的本领。因此,他汲取教训,审时度势,下定决心读书学习。
    徐庶进入学馆学习,遇见诸葛亮,引起了他崇拜的关注。这个诸葛亮不但“抱膝长啸”,还以管仲、乐毅自诩,很多人闻言认为诸葛亮不知天高地厚,太狂妄了。而徐庶却对世人讲:“我看诸葛亮不是狂妄,而是有些谦虚呢。若论诸葛亮的才学本领,和管、乐相比,一点不逊色。”看,为什么徐庶欣赏诸葛亮,在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徐庶被诸葛亮渊博的学识和清晰透彻的见解所折服。徐庶认为引起对社会的关注是他从现身说法中得来的,而诸葛亮就已经是先行于他一步,这样去做了。他明白,他下了三步棋,诸葛亮就已经筹划了五步棋,你能说徐庶不佩服诸葛亮吗?
    徐庶和诸葛亮在一起的学习中,成为了好朋友,可是好朋友未必共与稻粱谋。我们知道,当年刘备求贤若渴,是先遇到的徐庶,也看中了徐庶。可是,徐庶出走之前,也想了很多,最后对刘备讲了一个话:“母亲给曹操扣为人质,方寸已乱,留在您身边也给您帮不来了什么忙,还是让我走吧。”这也是徐庶的谦辞借口而已,在他的内心想的是好朋友一旦成为上下级的关系,如何相处,也是一个难题了。诸葛亮对朋友的离开没有表态,实际上也是默认了。徐庶的走,可以让他放手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省得意见相左时,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所以好朋友不一定要在一起共事。 
        所以,为你铺石修路的人,一定是首先折服你的战略思想,再次钦佩你的才华,最后是顶礼膜拜。就算是人各有志,未必志同道合,相逢棋手,能与知音下得天下,怎不是人生的战术提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七)
            守得住孤独的风帆,拨得开驰骋的江山
     诸葛亮之所以能在三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并不是只凭一副好脑袋,是与他忍耐十年的孤独分不开的。
    不管您是品了陈寿先生的登峰造极,还是罗贯中先生的炉火纯青,都会为这两位写作高手的研学广泛所撼动。他们强调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都给予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认为诸葛亮的精神支撑点和承受力,靠的是吟诵《梁父吟》和自己改撰《梁父吟》。《梁父吟》是山东泰山郡梁父县的民间歌谣,不仅在诸葛亮幼小时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就是在他青春时期的成长过程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梁父吟》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谋士之歌,诸葛亮作为一个立志安邦治国的热血青年,改写的牌子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推崇和吟唱,流传至今。诸葛亮的歌赋远胜过最初创写的《梁父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借力发挥是多么的聪越才智。《梁父吟》就是他在孤独时期的最佳力作,很是深得民心,这为他从事政治的生涯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您可定要问,他为什么如此的做法,不是有志热血的青年吗?为什么孤守十年?他在十年里做的都是这样的工作?写歌赋要百姓消遣时光吗?看来,我们还要再来仔细地分析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局势的问题。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军阀争雄、天下大乱。在这样的风云际会,龙争虎斗的社会背景中,只要有本领之人都会有一试身手的骚动。然而,身怀绝技的诸葛亮却能高卧襄阳的隆中,躬耕田野十载写撰《梁父吟》而静心一待,是不易之举。因此,一个有作为的人需要有张有驰,有时候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忍耐寂寞,与自己同行的宁静时分,反省以往,梳理头绪,滋养心灵,积蓄力量,静待机遇的来临或许是不可缺的阶段。守得住孤独的风帆,哪有拨不开的驰骋江山?诸葛亮十年的孤帆,躬耕陇亩的原因,有生活所需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修身养性,为了实现他的远大目标和宏伟抱负。应该说,诸葛亮的想法,引起一千多年后人们的共鸣,是与今天很多人的想法是相通的。城市的喧嚣,社交的广泛,消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让人不能不产生浮躁的心理。要想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思考问题,就不能不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了。所以,诸葛亮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暂时不能告诉别人,等着天时的祥云降临。他之所以选择隆中,是这里士民富庶,文化教育发达,而且襄阳还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驿道,加之沟通东西的汉水在也在这里汇集,已经形成水陆交通的枢纽,东西南北,四通八达。在襄阳可以比较快捷地了解天下发生的大事。这些地利的条件为诸葛亮获得天下的资讯是大有裨益的。显然诸葛亮的思维缜密,不失明智之举。这里面,还有一个出世与入世的问题,离开人烟稠密的城市,不是逃离纷争,远离主流社会,而是为了在纷争中争取主动,在主流社会当中确立一席之地。不难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暂时归隐山林的隐士,一旦时机的成熟,他的宏伟大志是势不可挡的。是这样的静待天时的到来,最后他遇上了刘备这样识得真才的主公,于是他大获成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们再来品一品《诫子书》的余味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 】我谈诸葛亮的一世修行(八)
              是愚忠,还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诸葛亮辅佐治理蜀国是愚忠的思想吗?翻开历史的画卷,可以论心比较,三国中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千百年来,民间百姓一直所景仰,所推崇的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众。那他忠诚于蜀国是愚忠吗?愚忠从表象的意义来讲,不是忠诚于一个信仰,一个思想体系,而是完全地忠诚于某一个人。要知道,人是动态感应的,是随世事变化的,您要是忠诚于这个人,难免不出差错,难免不为之干些愚蠢的事。诸葛亮辅佐刘备家的两代江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忠诚,既不是效忠您刘备,也不是效忠您刘禅,他是依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就是兴汉室于水火,拯生灵于涂炭。在他的夙愿里,忠诚中除却了庸俗之辈当官发财,唯利禄是图的邪念。
    从哪里可以找到论证诸葛亮的忠诚呢?纵观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他的忠诚可以体现在对待蜀国的这个国家。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没齿难忘,把刘备家看作是自己的领导,也尽心地辅佐过刘禅,出于是自己的领导,是自己的上级,他是尊重,但绝对不等于就是忠诚。先前,刘备三顾茅庐地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隆中对》就是他们走在一起开国兴邦的最好明证。刘备讲:“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诸葛亮说:“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看,两个人的对话已经很分明透彻了。诸葛亮的出山不是为您刘备效忠,而是要匡扶汉室。借助您刘备大汉皇叔的号召力,施展满腹的治国本事不在是束之高阁了。说到底,因为信仰的一致,目标的一致,诸葛亮跟着您刘备打江山,就是光复汉室,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出山去奋斗的。刘备的以情动人的驭人之术,诸葛亮的军事头脑,炉火纯青地打下了蜀国的江山。于是诸葛亮被刘备提拔高聘,最后成了蜀国的丞相,在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在蜀国的政权有了和刘备平起平坐的位置。
    看来,江山是暂时地稳定了,有了自己的一方领土,刘备当上了皇帝,觉得自己就是真龙天子了,他就不拿诸葛亮的话当一回事了。他要御驾亲征,攻打东吴,曾经被诸葛亮极力地苦谏劝阻未果,刘备决心不改,还是出发在讨伐东吴的路上。刘备安营扎寨的图纸,被诸葛亮在襄阳的朋友马良取来呈给诸葛亮,显然,马良是不赞成刘备这种茫然备案的作战方略,他要诸葛亮出谋划策,化险为夷。人家是皇帝呀,想做什么,阻止不了。但不能坐视不管呀,还是要尽心补救的。诸葛亮看了作战的图纸,想到如果东吴用火攻的话,刘备必然劫数休矣,汉室休矣。为救刘备,他想到了在东吴他的一名学生陆逊,陆逊曾经得到过诸葛亮的教益,所以为了感恩,在孙权称王之初,把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提拔典掌军粮的工作。亮写书一封,告诉陆逊,指出诸葛恪性疏,不宜任职,难免贻误吴国的军资大事。陆逊听其言,调换了恪的职务。就这样,刘备幸免于难,可是最后还是大败而归。痛定思痛吧,战场还是离不开诸葛亮,既然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了,想到他的傻儿子斗不过诸葛亮,于是上演了“奉节托孤”的一场戏。到底,刘备还是为自己后人江山的巩固想到了诸葛亮,认为是最佳的辅佐人选,不服不行了。诸葛亮在那种情况下能说什么呢?感动啊!诸葛亮料到刘备要是得胜归来,自己肯定要倒霉,不说是卷铺盖回卧龙岗,丞相府也肯定是要易主。眼下,知道皇帝离不开自己,还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你,你能说,你不感动吗?所以,他表了态,告诉您刘备,我是不会篡权夺位的,至死都未您刘备家效力。
    诸葛亮表的态是如此的轻松,即使刘备托孤时不那样讲,诸葛亮也不会篡夺皇位的。为什么?是诸葛亮的家教和家风影响了他一生。诸葛亮的前八世远祖,诸葛丰正直忠诚,官位到过光禄大夫从二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是涉及江山社稷的稳固,他都要面见皇帝,直言相谏,连皇帝与妃嫔欣花赏草的时间都不放过。时间长了,当有人编造诸葛丰的短处加以陷害时,皇帝也觉得诸葛丰是个不懂事的人,一道圣旨就要了诸葛丰的命。远祖为汉室的江山立过卓越功绩,最终蒙冤受屈。诸葛亮选择的还是光复汉室,显然也是替自己的先祖完善汉室的基业,仍然与汉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不可割舍的情感。这也是诸葛亮择主汉室皇叔刘备的根源之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如此表忠心,他从小的传统教育,接受家庭的熏陶是让他不可能有非分之念的。效忠国家的思想,在他出山之前就已经定了型。他的偶像是姜子牙,他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那样的国家栋梁是想为帝王打天下,治理天下,而不是如何称王称霸,作威作福。所以,是诸葛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让诸葛亮在百姓的形象中是一个“列宿为之官府,众星为之人民”的忠丞。他出生的是一个基层的官员家庭,深知地方管理的积弊,他十年躬耕于隆中,了解百姓的疾苦,他经过流离失与逃难的过程,深知社会的安定对老百姓的重要。所以说,诸葛亮的忠诚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以指点江山,拥有改变环境的能力,一定要让社会井然有序,让百姓安居乐业。是刘备给了他的这个机会,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架构蜀国的社会,所以刘备的托孤也是在成全诸葛亮理想的奋斗目标,只要是自己心中所想要的政治,效忠您刘皇叔的家族就是在成就自己的雄韬伟略,当个丞相又有什么不可?
    总之,诸葛亮忠诚于蜀国的政权,蜀国的民众需要诸葛亮的忠诚,现代人才的启用也需要诸葛亮价值人生观的取向。国家政府的公务员也应该像诸葛亮那样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的帖子飞速地上升,402帖了。凤翔岛的在线人数是76人,呈现上升的趋势,继续保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的网友很喜欢红尘的金牌男篇,不知道在哪读到完整的篇章。所以,红尘就举手之劳给大家晒出此帖吧,敬请大家看的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3

24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494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4-25 2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金牌男人必要的护身符(一)
【原创】         做人不要让人情的“糖衣炮弹”给打中了
    有一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的是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决定的。什么样的性格成就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铸就什么样的品位,所以,您要想成为成功的绅士男人,首先就要懂得如何地做“好人”。然后懂得做“好人”的技术,千万不要轻易地被“糖衣炮弹”给打中了。
一、学会委婉地拒绝“人情”这颗“糖衣炮弹”
    不管是您的亲情世故,人情世故,还是往来的感情世故,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始终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知道“距离”的重要性,这也是您最简单的防身战术。产生的距离,其实就是不要这些诸类的世故看准了您的死穴,不让这些诸类的世故控制您的思想。如果您不善于把握这些打来的“糖衣炮弹”,往往会连累自己,使自己的心再度地“心伤”。您要知道,您是在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生,礼尚往来固然不可少,但起码要做到有头脑,不要手里拿的是珍珠,却到社会上去换取那些廉价的玻璃球,结果,自己换回来一大把玻璃球,还在手里把玩着,喋喋不休地说:你看我弄到了多少珍宝啊,我早就做了商业投资,你怎么不懂理财呀?要知道,您的说法,看似阳光灿烂,毕竟您不是那个商业投资的主体,您根本不知道商业投资的机密和利润,您无法亲自给予别人最大的利润,有的不过是打来的那颗“糖衣炮弹”的精神激励法,为他做嫁衣。所以不是您的把握细节,您无法通透认知,更何来谈得上是让别的人和您一起共享盈利呢?所以,“人情”这颗“糖衣炮弹”不给面子,可能会使您落个人情身首异处,但起码,您自己不会茫然心伤,您的委婉的拒绝就是保护自己,因为您还是要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二、做个金牌男人要“看透”人生,不能“看破”人生
   《卧虎藏龙》里面李慕白说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话:“江湖卧虎藏龙,人心又何尝不是呢?”里面说的就是人心竟然也是卧虎藏龙的。那做个金牌男人怎样应对这些人心呢?社会中不光有阳光,还有阴霾满天,还有暴风骤雨,您想阳光地面对都很难。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您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态度。男人的年龄增长了,其阅历在社会的实践中也懂得了如何去搞人际关系,这只能说您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可是,您的人格是不是也随着您的成熟增长起来了呢?男人的人格也要“长大”,否则别人把您“看小”。如果,您的成熟是因为适应社会的趋势改变自己,一味的软弱附于世故,那您不仅在生活中经常碰壁,也会竟失多娇。
    做个金牌男人要“看透”人生,不能“看破”人生。只有不“看破”人生,才能够做“好人”,而做“好人”远比“做好”人重要的多呀。在怎么的“糖衣炮弹”出招,都很难打中您了,所以,金牌男人怎会轻易失去江山与红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