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1-6 0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4日本报报道的大冶6个月大男婴李源杰死在“黑诊所”一事,再次引起众人对“黑诊所”的关注。
大冶城区还有20家“黑诊所”,“黑诊所”为什么消灭不了?
记者调查得知,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是主要原因。提高现有落后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更是迫在眉睫。 被处罚过的“黑诊所”照样开
昨日傍晚,记者接到市民的反映后,来到大冶湛月路“康福诊所”。
进门的左边墙边,放了一排塑料椅子,一名穿着普通衣裳的男青年,正在给一位居民打吊针。另一位居民正坐在椅子上打吊针。
这个“诊所”的面积不到80平方米,医疗设备也没有几样。
这样的“诊所”,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吗?男青年陈火柱很坦承地说,没有。
大冶市卫生监督局的处罚决定书显示,这家“诊所”已开了3年多,由于不具备医疗机构资质,被卫生部门处罚过两次。
据介绍,被处罚过的“黑诊所”照样开,这种情况在大冶还不少。
目前,大冶城区还有20家“黑诊所”,另外,还有22家药店偶尔充当“黑诊所”,给患者打针。
相关部门拿非法行医人员没办法
昨日上午,大冶市多位政协委员告诉记者,大冶“黑诊所”禁而不止的原因是,卫生部门“以罚代管”;非法行医者有“保护伞”。
大冶市卫生监督局副书记张鑫认为卫生部门尽到了应尽的职责。他说,今年7月,卫生部门从非法行医满3年的人员中,梳理了第一批人,即陈杏红、陈爱珍、罗星、邱俊强、陈火柱,并将他们移送大冶公安机关,希望公安机关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然而,结果令人失望。
据陈火柱讲,他被公安机关拘留了14天,然后,被放出来了。他回来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重操旧业。
被放出来、重操旧业的,不止陈火柱一个人。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的罚款,解决不了问题;想让长期非法行医人员受到刑法的惩处,又不了了之。多位政协委员感到执法能力令人失望。
居民为什么偏爱“黑诊所”?
昨日傍晚,大冶余府路“诚德康民诊所”,灯光明亮。3位居民正在这里打吊针,一位女护士正忙着给他们换药。
这家“诊所”,也是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黑诊所”。
“但是,我愿意到这里打针。”正躺在床上打针的居民刘兵说。
2日,刘兵感觉肺部不舒服,就从大冶新街的家,到两公里外的大冶人民医院就诊。他先挂号,有几个人站在他前面,他就等。等了一会儿后,拿到空病历,就去找门诊医生。门诊医生看完了一位患者后,就给他查了一下,初步诊断是肺炎,建议他拍片、做透视确诊。他为了节约钱,没有做,叫医生直接开处方。医生就开了治疗肺炎的处方。
刘兵看到密密麻麻的处方,感觉好贵,就到离家不到200米的“诚德康民诊所”,叫这里的医生按处方给他治。医生很快给他配好药,给他打针。
他已经打了3天吊针,只花了100多元钱。
刘兵说,到个体诊所,哪怕是“黑诊所”,图的是方便,费用少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