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稚气未消的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常常使自己在生活饮食上顾及不全。每天晚上的晚自习一直上得很晚,放学后时常饥肠咕咕地入睡。 那天,在我每天必经的地段,出现了一家卖襄樊牛肉面的摊位。两毛五分钱,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牛肉面。牛肉酥烂、汤汁浓郁、葱香飘远。那时候,家里并不十分宽裕,我经常是等攒够了这买面的钱,再去美滋滋地大快朵颐一回。 这年五月的天空里飘起了中雨,想起已有数日没有闻到那勾引起我肚里蛔虫的牛肉面香了。雨里的寒气夹杂着饥饿,使我经过面摊时步履有点不自然。虽然口袋里积攒的钱不够一碗面钱,但我的眼神余角还是不听使唤地飘向了熬牛肉的汤锅。卖面的大嫂动作熟练地给客人做着面,回过身时看到了我渴求的眼光。 “学生娃子,来吃一碗牛肉面。” “不啦,今天我不饿。” “不要紧,吃了,明天路过时再给钱也不迟。”大嫂显然看出了我的窘态。 我也顾及不了什么了,端起了大嫂递给我的温暖的面碗。 第二天,不见了这牛肉面摊,打听,原来是市里整治游动饮食摊点,大嫂另择地方经营去了。 那雨夜的一碗牛肉面,不仅给了我一顿饱食,还让我体味到人生的温暖。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跟这位善良的大嫂学会了善待、理解、宽容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