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1-10 18:1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风起,蟹儿肥。采访组一行踏访汉川汈汊湖,正值10月上旬,螃蟹上市之时。
“我们汈汊湖的螃蟹能亩产300斤,而且个头大、品质好,自然有不少科技含量。”汉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重庆一席话,道出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初秋的汈汊湖,万顷碧波,湖水微漾。静美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一只只河蟹正趁势疯长。
车行湖区,湖边水面处处可见黑色的拦网。“那都是养的螃蟹。以前汈汊湖的螃蟹养殖面积没现在多,这两年养螃蟹的开始多起来了。”随行的汈汊湖综治办主任陈德荣说。也难怪,一入秋,人们大都会想到吃螃蟹;提起吃螃蟹,人们多会垂涎汈汊湖的。随着汈汊湖螃蟹的名气提升,养殖户也多起来。
说话间,我们来到一溜白墙蓝顶的活动板房前。一面色红润、身体健壮的人迎出来。经介绍,此人就是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修武。
2002年,从小就在湖区摸爬滚打的黄修
武承包了600亩湖面,开始自己搞莲藕种植、螃蟹养殖。10年之后,黄修武养的螃蟹亩产超过300斤、个重达到六七两,年产值过百万元。“其实,我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敢于冒风险尝试新事物。”黄修武介绍个中诀窍。
慢慢调整养殖模式,这是黄修武最早的“折腾”。以前,人们养螃蟹都在大湖里养,螃蟹产量低,每亩只有二三十斤。2005年开始,从二三十亩的小口塘,到上百亩的大塘,黄修武不停地调整养殖模式,最后摸索出了他认为最合适的面积:“五六十亩一口塘是最好的。水面太大,无法做到均衡投食、投苗,管理就有不到位的地方;水面太小,围塘又浪费了面积。”
一口塘到底该投放多少螃蟹苗?黄修武偶尔突破常规之举,为他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按书本上的标准,每亩投放不超过700-800只。2010年,黄修武试着安排工人们投放1000只,哪知工人们阴差阳错地听成了“再多投放200只”。就这样,一口塘亩平投放的螃蟹苗达到1200只。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到螃蟹的收获季节,黄修武竟惊喜地发现,这口塘里螃蟹的亩产量达到318斤。此后,黄修武便以“亩平投放1300只”作为合作社养殖螃蟹的标准。
水质的好坏,对于螃蟹的生长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随时关注水质的变化,防患于未然。不能等水质变坏了再去调,这样就延缓了螃蟹的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黄修武坚持只用生物制剂来自然净化水体,保持水体营养度和涵养度。“很多养殖户喜欢用化学制剂,化学制剂虽然能快速调整水体,但使用过后极易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对螃蟹的生长也有刺激。”黄修武解释说,预防总比治疗重要,他更多的是在预防上下足功夫。
在螃蟹饵料的投喂上,黄修武也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养殖户一般以冰鲜鱼和复合饲料为主混合投喂。细心的黄修武发现,冰鲜鱼连续投放10天以上,水面就会形成一层油膜,进而影响水质。于是,2010年,他停止投放冰鲜鱼,开始喂养全价复合饲料。“这一次折腾,我又成功了!”黄修武笑着说。的确,这次尝试并未影响当年的螃蟹产量。今年“十一”期间,黄修武的两三百亩鱼塘已捕捞出售螃蟹3000多斤,大的有7两,小的也有3.3两。
“不仅螃蟹养得好,他培育的蟹苗成活率达到了80%!”陈德荣介绍。“每年5月份,我们都要从浙江、江苏买进蟹苗,因为长途跋涉、水土有别,蟹苗的成活率不到四成。”2010年,从未停止过折腾的黄修武开始着手培育蟹苗。“再过两年,我们汈汊湖的蟹苗再也不用从外地引进了!”陈德荣乐呵呵地说。
不循规蹈矩,不墨守陈规,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也许这就是黄修武“瞎折腾”的意义。正是有了这样的“瞎折腾”,他的螃蟹才能脂满膏黄“横行”汈汊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