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903|回复: 1

沤麻的记忆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1-13 00: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11-13 12:05 编辑

.
   沤麻的记忆
       我的家乡仙桃(沔阳)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汉水流经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适宜麻类作物的种植。
       麻,是一种经济作物,据说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的种植历史。仙桃麻类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江汉平原麻类主产区之一。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故乡种植的麻大致有三种麻:“蠢麻”“线麻”和“红麻”。时令到了处暑,特别是红麻,长得比人高,连绵的红麻,犹如连绵的芦苇,遍布家乡东荆河、通顺河两岸。
       麻,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东西。那个时候,没有尼龙绳,都得靠麻来搓成各种各样的绳索。大到拉牛车、板车,犁、耙、耖用的缆子,小到上鞋底用的细麻绳,更别说挑水用的桶系、绑箢箕、系麻袋、编织晒棉花帘子。当时穷,就连腰里抹的裤带都有的是绳子。绳子,该死的绳子,也不知把多少想不开的活人变成了一个个“吊颈鬼”。
      蠢麻,学名苘麻,也叫白麻。是当地一种较原始的麻种,主秆较粗,枝杈较多,叶柄呈梧桐树叶形,开小黄花,长出像磨盘式的果状,结出黑籽,入夏种植,秋节收割。削去枝杈,经过浸泡后,把麻皮从麻秆上剥下来,洗净晾干后,绞成小捆,要用时,搓成不同粗细的麻绳,再二股三股的纥成牛绳、轭缆等。蠢麻产量不高,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被淘汰,但蠢麻坚韧结实,在那个家家都不富裕的艰苦年代,父亲为了支撑起贫穷的家,在自家的菜园也种些蠢麻作家用,把剥好晒干的一绺绺蠢麻挂在房子的串板上。闲时,父亲用他那勤劳的双手,打出过无数双将麻搓成细绳子做筋(经),将捶软的稻草做编料(纬)的草鞋。
      线麻,也称白叶苎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具有纤维长、强度大,吸湿和散湿快,热传导性能好,脱胶后洁白有丝光,可以纯纺,也可与棉、丝、毛、化纤等混纺。仙桃也是著名的苎麻之乡,上世纪80年代,郭河、通海口等地广为种植,仙桃有很多苎麻加工厂和苎麻开松厂,仙桃纺织厂也有苎麻纺纱车间,麻纱闻名全国,也出口创汇。
       苎麻有经济价值的部分就是表皮下的一层,也就是“麻”,苎麻属根栽,要多施肥,很少有虫害,一年大致可收获四批次。线麻的韧皮层相对纤细柔软,把剥来的线麻经过水泡,用一种脚踩的双刀片打麻机把麻的表皮刮走,晒干后,就可以卖到供销社和麻纺厂了。家里留点线麻,也只是用于搓几根牛鞭,线麻价高,用它来纥牛绳、打草鞋什么的,不划算。
       红麻,又称洋麻。秆呈红或浅红色,叶如手掌状,茎直立,高约23米,粗1.52.0厘米,纤维银白色,有光泽,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红麻一般过了芒种,开始播种,田块精耕细作,施足了底肥,撒下种子后,一场雨水过后,齐刷刷的红麻幼苗出土了,锄草定苗,红麻不怕干、不怕涝。慢慢地,天气酷热起来,红麻也长高了,开出绚丽花朵,有绯红的,洁白的,鹅黄的……引来养蜂人。
       转眼到了收割红麻的季节。人们用镰刀将红麻齐根割下,运到空旷处,用铁锤或木棒,将红麻的根敲碎,把敲碎的麻头剥开,利用竖立的两根短棍,将红麻皮叱啦啦地分离出来,洁白的麻梗就像经过流水线一样自动聚集到一处。然后将剥下的红麻运到水里去泡。也有直接将将红麻砍下,扎成捆,运到河沟里沤上十余天的,一般是些短小且细的红麻。红麻叶子可以喂猪,也可以做绿肥,那些年,湾前屋后的菜园里,到处都夹的是麻梗篱笆,等不到一年就要换。
      沤麻,就是找有水的地方将麻浸泡在里面。经过浸泡,麻杆表皮的肉质层会腐烂掉,韧皮层更易剥落。人下到齐腰深的水里,把没有剥皮的麻捆成排码齐,固定在木桩上,再把剥下的麻平放在上面。由于麻的比重小,漂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不能完全浸入水里,人们就近从河底用手挖起淤泥巴压在麻捆上,直至完全沉入水中。这种浸泡过程叫做沤麻。没经过水沤的麻,皮枯在上面是不会掉的,麻怎么洗也不发白,是卖不出去的。这带皮的麻,很脆弱易断裂,几乎没什么用处,只能湿水后夹篱笆做箍筋。
       秋风秋雨里浸泡半个月之后,麻沤好了。接下来,趁好天气,从水里捞上浸泡的麻,在清水里洗去麻皮、淤泥和浊物。晾干后的麻皮色泽白且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好麻可以卖到三四毛钱一市斤,可换一些食盐、醋、酱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回来。
       沤过麻的塘水发绿变黑,会致死鱼虾,人吸沤麻水以济渴,多病下痢。
      小时候,每当红麻下水后二三天,我就手里拿着竹篙绑好的网兜,围着水边转悠,看到鱼浮头,手急眼快地捞起在水里让毒麻水呛得迷晕的小鱼。那时沟里河里的鱼也多,刁子鱼、鲫鱼、鲤鱼都有。沤麻时间一长,就连鳝鱼、泥鳅都能呛起来,青蛙也会蹦到堤坡上。我把捞到的鱼拿回家,去头去内脏,多交些辣椒煎着吃,吃不完,就腌后晾晒成干鱼。这麻水毒死的鱼吃多了,屁股上也生出脓包来,没青霉素的日子,母亲刮锅盖灰帮我敷脓包,直到现在,屁股上还有一块瘤疤。
       深秋,水冷草枯,下水捞浸泡的红麻,水凉飕飕的,起麻是一项脏且累的活。有钱的,打酒喝,暖和身子后再下水,我没有钱打酒,是下身穿一条短裤,赤膊的上身裹一件烂棉袄,用草绳子系紧,像死了爷老子似的!下到水里起麻,冻得我浑身上下直罗嗦。摇起一根根木桩,把浸泡的麻一捆一捆的往坡上拖,脚下的污泥冒着水泡,臭气熏天,遇到河水涨了时,还要钻进水里去摸,有时,呕心的麻水呛进嘴里,眼泪直流。记着沤麻时有多少捆,必须一捆不漏的捞起来。麻,搓成麻绳能担当重任,家里的担子我能为父母分担,自己也不觉得苦和累了。
       故乡早就不种麻了,沤麻、起麻也成为记忆,铭刻在沧桑的岁月里。
       文章写到这里,想起曾经和我一起在田头剥红麻,在通顺河里洗红麻的著名作家碧野先生来,从老人的身上,让我感慨一生!人在受迫害的时候,就好如麻的境遇,被浸泡在泛绿变黑的水里发酵,压上重重的泥块,经受冰凉、风雨、黑暗、污浊的考验。坚强者总能把苦难踩在脚下,最后依旧变成了最好的诠释:水浸让它不会霉变,黑暗让它色泽白亮,污浊让它散发清香,重压让它挺起胸膛。一切的堕落、失意、消沉、苦闷,都像水里沤过的麻皮一样,在清水的涤荡中消失,最后化成无形而流走,只留下麻绳一样坚韧的品质,百折不挠!
         2012.10张才富于北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黑龙
精华
14

60

主题

1645

帖子

220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09

IP属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

发表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 2012-11-14 0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读了长知识。好。{:soso_e100:}{: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