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CD、VCD、DVD等产品被当今的互联网、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取而代之。如从以前没有影碟机,到拥有影碟机,再到不使用影碟机。随着技术的进步,总是会带来一些行业荣辱兴亡的变化,比如磁带随声听和碟机碟片已被淘汰。 曾经 影碟机风靡一时 碟机曾经是家庭必备的家电产品之一,当时几乎所有的电视柜产品都一定会为碟机预留相应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
家住城区育才路的杨女士,近些天将不再使用的废旧碟机送到附近家电回收处。岂料得到的回复竟是“不回收碟机,只能当废品卖”,无奈下杨女士只能将碟机抱回家。
1996年以后,电脑和影碟机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影碟也逐渐被普通市民所认识。“以前普通家庭外出购买东西,大多就是上商场、逛夜市。影碟机出现后,很多人闲时喜欢到音像店去买碟了。”杨女士回忆说。
“早年只有在少数的音像店里可以买到碟片,有些片子得花上70元至80元购买,有时候还真舍不得呢!”杨女士笑着说。后来,VCD碟片只需8元、10元就能买到,花一两元就能租到“大片儿”回家观看。
如今 音像店难觅踪影 “实话说,这些影碟片目前对我而言,就是一份回忆。如今想买碟租碟都找不到地方。”杨女士坦言,近几年来,家里已经很少使用影碟机来观看电影电视了,影碟机已经坏了一年多都没修理,这次整理才想着处理掉算了。
杨女士说,自从家里更换了3D液晶彩电后,电视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播放影片,还能达到时下流行的3D效果,磁带、光碟。这些承载着不少美好记忆的东西,就渐渐淡出视野。
“别说赚钱,能回本就算不错了,传统音像制品的时代已经过了。”东岳路某音像店的胡老板坦言,1998年他开始做音像生意,曾经有过“黄金期”,如今门面已经转行副食经营,店铺内的DVD都是亏本甩卖兼营出租,即便如此也少有人问津。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音像出租零售行业发展最迅猛的阶段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全市的音像商店数量达到几十家。记者走访城区后发现,目前全市现存的音像店寥寥可数。 对策 加入多元化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车载CD、教育类软件、语言类教学资料等音像制品仍有一定销量,且部分中老年消费者以及习惯观看碟片的消费者依然存在,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传统音像制品可能还有一定的市场。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仍然是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街上一家音像店老板有着自己的心得和规划,“传统的音像制品商店首先要解决片源问题,尽可能保证一些新片和大片及时上架。此外,目前我们也正在考虑学习大城市中的一些做法,在服务方式上加入多元化的因素,例如与咖啡店、书店等进行结合。”
谁家可能都有些不用的光盘,可以学习下杨女士的做法,开始DIY废物利用。“用棉套先包好一层,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布包好,两个碟片一扣,用那种隐藏的针线缝制法来缝好两个碟片,于是一个结实的杯垫出现了。”
至于磁带,可以把所有的磁带固定在一起,制作成为一个盒子的形状,设计成了一个磁带台灯。在里面等光源的映衬下,外表及其抢眼。
记者 丁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