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11月12日,警方接到报警,称有一老汉发酒疯,拿着扁担乱打人。民警上前询问得知,老汉家在湖北农村,全家供小儿子一人上学。孩子毕业后,在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老汉从湖北老家赶来,想看看孙子,儿子却不让他进家门。 面对从乡下大老远赶来的父亲,硬是不让老人进自己的家门看看孙子。这件事情很让人气愤。老汉一生清苦,举全家之力供儿子上学,儿子成家立业后,竟然不让自己的老父亲进家门,况且老父亲并无他意,只为看看自己的孙子。看孙子都不成,如何谈“防老”? 可是,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新闻中说,儿子接到父亲之后,带着父亲转悠,并且吃了饭,喝了酒,但就是不提回家的事情。老汉觉得儿子嫌他穷,怕带回家丢人,气的要连夜赶回老家。儿子不放心,从浦口跟到了下关。其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儿子是有苦衷的。 看过新闻,我便推断,此事背后一定是这个儿媳妇的主意,就算不全是,至少儿媳妇也不是“贤媳”。可能是老汉的儿媳妇给他儿子施加了压力,说些诸如“你去和你爹吃个饭,然后就打发他走,不许来咱家,脏兮兮的”“如果你把他带回来,以后你也别想进这个家门”之类的话。就算不说这些,如果儿媳妇本身很孝顺,让他接老父亲回来,儿子能这样做吗?我说这话,可能会遭到一些女同胞的攻击,我也同时做好了挨攻击的准备。但是不可否认,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的发生,与男人在家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故事,大体也都是说,农村小伙子进城,娶了城里媳妇,而后其家人讨厌小伙子的农村亲戚。理由无非就是“脏、乱、差”。如若新闻中的男子是这种情形,那么背后是他媳妇不愿意让老汉进家门,铁定无疑。 然而,话说回来,就算真是媳妇的意见,儿子软蛋一个,不敢违背媳妇的想法。难道我们就该将矛头直指媳妇,而不指责儿子吗?我觉得,这种事情,确实不好解决。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是个学问,并不是几句话说的清的。可是,面对此种情况,儿子理应想起当年是谁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养育起来的,又是谁倾家荡产的供你上学读书的,又是谁把最好吃的留给你,而自己吃糠喝稀的?如果想明白这些,纵然背后的女人是个混蛋,接老父亲回家又如何?是吵架?还是离婚?如果是吵架,也总比对不起父母要好的多。如果因为这种事情而离婚,只能说,此种媳妇不要也罢。如果我要说,父母只有一个,媳妇没了可以再娶,女同胞一定骂我,但我依旧要说,就是这个理儿。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一天。为了自己的以后,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可谓是传统美德。可是当这些美德逐渐消失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年轻人不但不感到有一丝危机感,反而还是嫌贫爱富。连动物都知道反哺,有些人连动物都不如,岂不是可悲又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