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
东坡半壁留墨
苏东坡是坐船到阳新的,先到富池口,游玩半壁山。
半壁山直立江心,非常险峻。北面像刀切;南面连着马鞍山。左右两边,都有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向山顶。苏东坡与同行的几个人,从右边小路,一口气爬了上去。站在山顶,见江面上的行船,好像在脚底下驶过!走向崖边,似乎伸手可以抓住篷帆。苏东坡面对长江,感慨地说:“险要呀险要!难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啊!”
他转身匆忙下山,同行的人问他:“你下山为什么要走得这样快?”苏东坡说:“我要留点墨迹。”
山脚下有一片毛竹林,正是笋壳脱落的时候。苏东坡走进竹林捡了一些笋壳,同在林中捡笋壳的村妇看到男子汉捡笋壳,觉得奇怪,就问:“先生捡笋壳有什么用?”苏东坡说:“你捡它做鞋,我捡它扫崖呀!”
苏东坡捡了许多笋壳,登上游船,把笋壳捆成一支大笔。同行的人汲上江水,帮他磨墨,磨了一砚又一砚,硬是磨了半小桶。苏东坡登上山崖,大笔一挥,书写了“长江锁钥”四个大字。墨没用完倒进了江心,那里便有了一个大漩涡。
银山铁壁
阳新银山的银矿著名。这里有乳公泉、龙王泉,失砂岩、云谷、风谷、雪坡等名胜。苏东坡到这里游玩了一天。
那时江堤没筑,江和湖连在一起,涨水季节,湖水浸到山腰。苏东坡让游船靠在山边,他站在舱顶,在山岩上写了“铁壁”两个正楷字。
传说,苏东坡是个文曲星,他落笔有千钧神力,写到哪里,哪里的山石就哗啦啦直掉,象錾子打的,现出很深的印痕。所以至今那两个大字还在。人们说:“苏东坡写字不仅入木三分,还能镌刻石崖,千古长存。”
苏东坡写完字,收拾好笔砚,日头已经偏西,肚子有点饿了,就到一农民家里去,想搞一点东西充饥。农民一家正在吃红薯丝煮绿豆,苏东坡当即吃了一碗,兴致勃勃地说:“农民尝百味,皇室岂能比!”
怀坡桥
阳新城里一些文人学士,听说苏东坡来了,都到富川门去迎接。他们一出东门,就在一座桥上碰到苏东坡,便在桥上打躬作揖,互相问好。这伙文人说:“文星莅临敝地,教益非浅。”苏东坡说:“莫道教益浅和深,阳新山水唤来人。”有个文人接着说:“吾辈才疏喝墨少,生在诗境不会吟。”
大家谈笑一阵后,苏东坡即赠《东坡秸录》一本。谢方柏隐士把这本书珍藏在叠山书院。
后来,人们把这座桥叫怀坡桥。
洗墨池
阳新的坡山,就是当年苏东坡游过的碧云山。山上有碧云洞、仙人盆、犀牛角、响铃石等名胜。苏东坡和他的两个朋友游到山中的仙人盆时,写诗一首:
山中石广金银少,
世间人多君子稀;
相交不必尽言语,
恐落人间惹是非。
诗写完,就在仙人盆里洗了笔砚,一盆清水变成了墨水。以后人们把仙人盆改名为洗墨池,一池墨水至今不干。
吃肉
苏东坡游了碧云山下来,就在山脚下一户农民家里吃晚饭,和苏东坡一起的还有一个和尚、一个秀才。
这家农户很讲礼,给他们每人蒸一大块肉。开始吃饭的时候,苏东坡说:“今日吃肉,首先要说个四言八句,说得押韵就吃肉。”他首先说:“二八一十六,挟起一块肉。”把肉挟起了一块;秀才说:“二九一十八,两块一起挟。”他把两块肉一起挟走了;和尚说:“三七二十一,你吃我不吃。”说完,三人哈哈大笑起来。肉,还是每人吃一块。
(摘自《黄石传说》讲述 刘耀煌 搜集整理 梁万程)
|
|